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对强直性脊柱炎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有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用西医治疗效果不好,请教各位高手有没有好的方法呀?急用,谢谢!
2# 沙发
发表于 2006-6-25 09:48 | 只看该作者
口服中成药舒经活络散,外用追风透骨膏试试
3# 板凳
发表于 2006-6-25 16:38 | 只看该作者
请把详细资料发上来.
4
发表于 2006-6-25 17:36 | 只看该作者
推拿效果很不错
5
发表于 2006-6-28 08: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病人没有带资料,等下次来我会让他取的。
6
发表于 2006-6-28 08:51 | 只看该作者
发个朱良春的痹证论治希望有帮助。
朱氏擅长治疗痹证,自成体系,尤其对痹证中久治难愈的顽痹的治疗独具匠心,兹就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约述于下。     
(一)        阐发病机,标本兼治   
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骨质增生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他如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有涉及。
朱氏认为痹证的发生除有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外,往往有阳气先虚,卫外功能降低之内因。卫外失固,病邪方能乘虚而入,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则肿痛以作。所以尽管其病邪有风、寒、湿、热之别,病位有肌表、皮内、经络之异,而正虚邪入的病机则一。如失治、误治,或复感于外邪,则往往病情反复发作,缠绵日久,正虚邪恋,五脏气血衰少,气血周流不畅,经脉凝滞不通。此时病邪除风、寒、湿、热外,还兼病理产物痰和瘀,如继续发展,病邪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关节肿痛反复发作,以至关节变形,骨节蹉跎,不能活动。朱氏称此为“顽痹”(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及肾之特点。病变部位在骨,骨又为肾所主,脊柱为督脉循行之径,能督一身之脉,肾督能统一身之阳,故肾督亏虚为顽痹正虚的一面,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痹阻经隧、骨骱为邪实的一面。朱氏把握这一基本病机,倡导“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疗***。此法不仅适用于顽痹的稳定期、恢复期的治疗,即使在起病期、发展期也可采用,贵在灵活变通。   
“益肾蠲痹丸”即是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代表方。处方:生熟地、当归、仙灵脾、鹿衔草、肉苁蓉、鸡血藤、徐长卿、老鹳草、寻骨风、炙全蝎、炙乌梢蛇、炙地鳖、炙僵蚕、虎杖、甘草等。此方以补益肝肾精血、温壮肾督阳气与祛邪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虫蚁搜剔诸法使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冶于一炉。此药是朱氏几十年治痹经验的结晶。经科学实验证明,该药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疗效,主要是具有抗炎、消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滑膜组织炎症、减少纤维沉着和软骨细胞增生修复作用。临床证明该药不仅能改善、控制症状,还可降低血沉、抗“O”,促使类风湿因子转阴,改善贫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坚持服用,恒奏著效。     
(二)        抓住主症,辨证用药   
朱氏常告诫后学:“临证之际,必须详审辨证,药随证变,方能收效”。由于痹证是风湿类疾病之总称,它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尽管病因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主要症状,其病因病机均以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痹闭,涩滞不通,深入骨髓,留伏关节。故在治疗时,朱氏常从抓主症入手,针对疾病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动态地诊察疾病,辨证用药,往往收效甚佳。   
疼痛: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五种。风痛者,朱氏以祛风通络治其痛。轻者常用独活,用量以20~30g为佳。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惟阴虚血燥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方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g,以其怯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此药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一般以散剂效佳,每次2g,一日两次,如入煎剂,则需用10g。寒痛,朱氏以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常选用川乌、草乌、附子、细辛等辛温大热之品。此类药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且常与桂枝同用,而鲜与麻黄相伍。考乌头辛而大热,除寒开痹,力峻效宏;桂枝辛温,通阳散寒,和营达卫。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风寒,又可除里伏之痼冷,使气血温通,营卫调和。究麻黄虽可宣痹解凝,但有发越阳气之弊,需权衡使用。因川乌、草乌、附子均含***,用大量一般多制用,每日15~30g;生者宜酌减其量,并先煎两小时,以减其毒。细辛可用8~15g。湿痛,治当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己。朱氏常喜用大剂量苡仁、生白术,合苍术、制附子。若大便调则用生苡仁;大便溏则用熟苡仁;若关节肿甚而便溏,又非大剂量不为功者,则生熟苡仁合用,此中亦须掌握分寸。钻地风、千年健,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各用30g,亦可止湿胜之疼痛。热痛者,若常规用药收效不著者,可加服羚羊角粉0?6g,分两次吞服,亦可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代之。如关节红肿热痛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黄丸”,当获挫解。同时可外用“芙黄散”(生大黄、芙蓉叶)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一换,可加速消肿止痛。瘀痛者,多为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功能障碍,此为病邪与瘀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取透骨搜络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首选药物,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天南星、白芥子之属最为合拍。朱氏认为就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说,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在体液免疫异常方面,滑膜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集聚;类风湿因子无论是IgM、IgG、IgA,都大多在关节内部产生,这些病理变化,似与痰瘀深结经隧骨骱之机理相为吻合,亦证实了朱氏选上药从痰瘀治骨节蹉跎之疼痛的正确。   
2?肿胀:朱氏认为肿胀早期用祛湿消肿法,常用二妙、防己、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后期,由湿生痰,日久终致痰瘀交阻,肿胀僵持不消,故在祛湿同时,须参用涤痰化瘀法,方可奏效。朱氏常参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祛瘀剔邪的桃仁、红花、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刘寄奴、苏木、山慈姑均擅消骨肿,亦可选用。   
3?僵直拘挛:此乃痹病晚期之症状,主要是关节功能严重障碍,骨弱筋挛,或疼痛不已,难于动弹,十分痛苦。朱氏认为,此时应着重整体调治,扶正以祛邪。凡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多系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杂胶结,在清热解毒同时,必须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方可收效。常用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姑等,能清热止痛,缓解僵挛。如肢节拘挛较甚者,还可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如属寒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重用川草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青风藤、海风藤、宽筋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伴见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熟地黄、蜂房、石楠藤,并用蕲蛇粉,每次3g,一日两次冲服,效佳。以上诸证在辨治时,均需参用益肾壮督培本之品,药如熟地、当归、仙灵脾、淡苁蓉、巴戟天、补骨脂、鹿角片、鹿衔草等,只是培本扶正与治标祛邪的主次、孰轻孰重,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偏颇执着。     
(三)        结合辨病,提高疗效   
由于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且各病有自身的病理变化特点,故在用药时亦各有所异。朱氏常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用药,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朱氏常用仙灵脾、露蜂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骨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关节病变,朱氏常用骨碎补、补骨脂、鹿衔草、威灵仙,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刺增生。同时,对于颈椎增生者加大剂量葛根,腰椎增生加川断,以引诸药直达病所。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脊柱骨质疏松,椎间隙改变,脊柱周围韧带钙化,导致脊柱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表现为脊柱强直畸形,朱氏常用鹿角、蜂房、乌梢蛇、炮山甲、蜣螂虫活血通督,蠲痹起废。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的疾病,他常用大剂量土茯苓、粉萆藓、威灵仙、生苡仁等降低血尿酸指标。     
(四)        擅用虫药,巧与配伍   
痹证日久,邪气久羁,深入经隧骨骱,气血凝滞不行,湿痰瘀阻胶固,经脉闭塞不通,绝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等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血肉有情之虫类药搜剔钻透,方能使浊去凝开,经行络畅,邪除正复,故朱氏治疗痹证,喜用虫类药。这是他治疗痹证的特点之一。朱氏对虫类药研究有素,熟谙药物性能,选择用药,常自出新意,既能发挥各药之特长,又能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巧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协同增强,颇有得心应手之妙。如选用咸温之蕲蛇(或乌梢蛇)祛风通络,配以制川草乌、川桂枝治寒湿盛者;以咸寒之广地龙泄热通络,配以寒水石、?草治湿热盛者;僵蚕长于祛风化痰,配以胆星或白芥子,治痰浊阻于关节者;地鳖虫善于消瘀破结,配以桃仁、红花疗瘀阻经脉者。关节疼痛剧烈,用全蝎或蜈蚣(每日3g,研末分两次吞服)搜风定痛,配以元胡或六轴子(剧药,入煎用1~2g);关节红肿热痛用羚羊角粉或山羊角,配以忍冬藤、透骨草;关节僵肿变形者,用僵蚕、蜣螂虫透节消肿,配以泽兰、白芥子、天南星;滞气凝阻背部,背部疼痛剧烈用九香虫温阳理气,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全用蜂房、地鳖虫温肾行瘀,配以川断、狗脊;背脊强直而痛、伛偻驼背者,用鹿角片、乌梢蛇补肾通督,配以鹿衔草、骨碎补;经脉拘挛活动不利者,用穿山甲通经舒挛,配以苏木、伸筋草;见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者,用水牛角凉血散瘀,配以赤芍、丹皮。此外,紫河车乃气血阴阳俱补,亦属血肉有情之品,朱氏常以此品加蕲蛇粉,配以大剂量黄芪、熟地治疗肌肉萎缩者。     
(五)        佐用热药,妙治热痹   
热痹多因外感热邪,或素体阴虚,感受外邪,邪从热化;或感受寒湿之邪,郁久化热所致。“热者寒之”本为治疗之常规,但朱氏倡导:热痹的治疗,恒需佐用热药,此为朱氏治痹的又一特点。
热痹不仅仅是热邪内着,它必然有热邪导致气血痹阻的病理过程,寒凉清热,不能流通气血,开其痹闭;况且疾病单纯者少,复杂者多,若系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所致之热痹,往往呈现热邪夹湿或寒热错杂等证候,其治疗必须以清热药为主,辅以温通化湿散寒之品,结果导致邪热深伏,热邪未去,寒证已起,以致由急性转为慢性。热痹佐用热药,在病变早期,有开闭达郁,促使热邪迅速挫解之效;在病变的中期,有燮理阴阳,防止寒凉伤胃之功;在病变的后期,有激发阳气,引邪外出之作用。朱氏对寒凉药的选用十分审慎,他认为应以甘寒为主,而慎用苦寒之品,如龙胆、芩柏之属。古人治痹虽有取用者,毕竟易于伤阳败胃,即使有较适应证亦只能暂用,不宜久服。   
朱氏治热痹佐用热药,尝以清热通络为主,佐以温通之品,如制川草乌、桂枝等。其治郁久化热症自制“乌桂知母汤”,方以川桂枝、制川草乌配生地、知母、寒水石,通过长期观察,久用无弊。在寒水石与石膏选用上,朱氏喜用寒水石,鲜用石膏。考寒水石与石膏均味辛、大寒,味辛能散,大寒能清,两药均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然寒水石味咸,入肾走血,所以不但能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知母清阳明之热,生地凉血滋阴,佐以乌头除寒开痹,桂枝温通散寒,入营达卫,共奏清热开痹之功。   
温热药及清热药之用量比例应因证制宜。如风寒湿痰瘀阻络,郁久有化热之势,症见除关节疼痛、肿胀的局部症状外,若见舌红或口干或苔燥或苔薄白罩黄,即在温经蠲痹汤中增加桂枝、知母用量,以防郁热萌起,桂枝用6g、知母用10~15g。寒湿痰瘀郁久化热者,除关节症状外,若见口干而苦,口干欲饮,舌红、苔黄,即以此汤变通,予桂枝、乌头配知母或寒水石、地龙、土茯苓,剂量视寒热进退而增减。对寒象重而热象轻的关节虽灼热,但仍以温为适者,一般制川草乌各用15g,川桂枝用10~15g,清热药选用土茯苓45g、知母10g。如寒热并重,温热药用量同前,清热药选寒水石20g、广地龙10g、忍冬藤30g。对寒象轻、热象重者,制川草乌各用6~8g,川桂枝6g。清热药除甘寒清热外,还可加用黄柏、龙胆草、大黄以苦寒直折。如热痹兼见脾虚者,加用肉桂、干姜以温中运脾;如兼见发热,血沉、抗“O”增高,可加用?草、虎杖、青风藤既退热又降血沉、抗“O”;如大便秘结,大黄可用至15g,以泄热通便,化瘀宣痹。   
病案举例:王某某,女,46岁,工人。患风湿性关节炎已4年余,经常发作,发则周身关节游走性肿痛,遇寒更甚,气交之变亦增剧。此次发作,症情同前,但关节局部有灼热感,初得凉稍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抗“O”>833,血沉32mm/小时,舌苔薄黄质红,脉细弦带数。叠进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品无效。此寒湿痹阻经隧,郁久化热伤阴之证,治宜泄化郁热,养血顾阴,佐以温经通络。
处方:生地黄45g,肥知母12g,全当归、广地龙各10g,鸡血藤、青风藤、忍冬藤、土茯苓各30g,制川乌8g,虎杖20g,甘草6g。服药半月后,自觉舒适,关节热痛趋缓,口干苦已释,舌苔薄,脉细弦,治守原意,续原方7剂,两日服1剂,另加服益肾蠲痹丸,每次服8g,1日3次,食后服,一月后症情平稳,复查血沉18mm/小时,抗“O”<500,继续服丸剂以善其后。
7
发表于 2006-7-14 08:38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本歧黄 于 2006-6-28 08:51 发表
发个朱良春的痹证论治希望有帮助。
朱氏擅长治疗痹证,自成体系,尤其对痹证中久治难愈的顽痹的治疗独具匠心,兹就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约述于下。     
(一)        阐发病机,标本兼治   
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 ... [/q谢谢!分析的透彻,收藏啦!不 过这几天病人没来,来了我会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1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