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464|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后经我们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123穴。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穴位。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穴道。(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结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头针使用: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三.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术时,针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针深5—8分。
上瘤穴针深不超过5分,过量会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
四.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内往外斜刺2~3分。用法与木火穴相近。

结语:治疗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方法是我老师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我以倾囊相授,希望能够为我赢得一些积分权限,分享大家更多东西,我还会贴更多的东西,请大家关注,大家有什么问题请发信息给我,我会一一解答。最后引用恩师常教诲吾的一句话做结束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无定法,万法归宗,手中有穴,心中无穴,针法成英。
新人加分鼓励

[ 本帖最后由 lwsyxh 于 2007-5-25 14:03 编辑 ]

1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分 +2 收起 理由
lwsyxh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德修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1朵
107
发表于 2018-3-8 16:3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楼主无私分享,待实践后再与大家讨论学习。
106
发表于 2018-3-5 06: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实战经验
105
发表于 2018-3-5 00: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这可是高级技术!
104
发表于 2018-2-23 1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无私奉献
103
发表于 2017-11-14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hal8900

自己点揉木火穴,立刻就感觉心理沉重慌,大家可以试试都有什么感觉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2
发表于 2017-7-16 17:3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用平衡针,现在试试董氏奇穴,学习啦谢谢。
101
发表于 2017-1-22 22: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学习了
100
发表于 2017-1-22 19: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学习了
99
发表于 2015-4-2 20:10 | 只看该作者
感謝分享。
祝安好
98
发表于 2015-4-2 20:04 | 只看该作者

好方法,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愿为之所苦者及医者都能看到!
97
发表于 2015-4-2 18:49 | 只看该作者
不需要辨证论治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6
发表于 2013-10-14 16:42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如果是中风后时间比较长,肢体无力怎么办
95
发表于 2013-10-14 09:38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学习了。前段时间看了宋来福老师的帖子,应用了两例,效果还是有的。有一例因为在长强及腰五位置长了床褥,溃烂了。前功尽弃了。
头像被屏蔽
94
发表于 2013-10-14 09: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93
发表于 2013-10-14 09: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2
发表于 2013-9-21 15:38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回复 1# 鸿儒李旸


   再次收藏!!!
91
发表于 2013-9-21 10:54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鸿儒李旸医生,请指教一二,急
90
发表于 2013-9-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请l楼指教一二,
89
发表于 2013-9-21 10:51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头,下肢麻已经不麻了,目前手还是麻,不得其解?
88
发表于 2013-9-20 16:08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患者76岁男,右半边身头上肢下肢麻,布吉医院呆了一个月,劝回家静养。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吃降压药血压70、110,鼻头有红血丝,怀疑是肝硬化早期,经熟人介绍我,二十天温炙大椎百会肩井天宗尺泽合谷风市三阴交血海等,扎针以头部为主,董式扎大交叉木火三重驷马等,放委中曲池三十来亳升血一次。目前手还是麻,不得其解?
87
发表于 2013-9-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学习学习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86
发表于 2013-5-2 22:00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写得好,谢谢楼主分享!!!!!
85
发表于 2013-4-20 15:27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谢谢分享!~~~~~~~~~~~不知实际效果如何
84
发表于 2013-4-20 15:26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谢谢分享!~~~~~~~~~~~
83
发表于 2013-4-20 07:39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中医师们学习,强烈建议加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82
发表于 2013-4-1 21:29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好 就是操作不好掌握呀
81
发表于 2013-1-23 17:43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回复 1# 鸿儒李旸


    很好,学习了
80
发表于 2013-1-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很好的帖子·。呼吁版主给加分
79
发表于 2013-1-22 10:33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不知道董氏奇穴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不知是否有医友在林床上可以验证。对于中风偏瘫,我一直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长的醒脑开窍法,效果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