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药经验] 谈贝母的临床选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谈贝母的临床选用
董汉良   31 2000浙江绍兴市中医院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贝母的干燥鳞茎。临床上应用有浙贝母与川贝母之分,简称浙贝与川贝。
浙贝以产于浙江象山为优, 故又称象贝;
川贝以产于四川为佳, 又分松贝、青贝、炉贝,以松贝为最优,其次是青贝与炉贝, 在临床上常不再分, 统称川贝。由于医药市场的影响, 目前川贝价格昂贵(14元/lOg),是浙贝价格的5~6倍。为了正确、合理、有效地选用川贝与浙贝,现谈一下贝母的临床选用,供参考。

自古不分浙与川
谈贝母的临床选用
贝母是一味十分古老的中药,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在《本经》中有谓: “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瘸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而没有明确指出其当今归属“润肺化痰,清热散结”的止咳化痰药。贝母古时是不分浙贝与川贝的,统以贝母称之,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为渐贝与川贝。至明
《本草汇言》始有浙、川之分,其中说: “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芪、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也。以上使用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瘸结,消实痰, 敷恶疮, 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 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 由此,说明贝母有川贝与土贝之分, 以川贝为妙,土贝质劣。这里的土贝母即指浙贝,亦即象贝。但真正的土贝母又称假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功能与贝母有别。

《本草汇言》可以说对贝母的临床应用作了正确、明白、可信的概括,亦是当今应用的基本认识,也可看出二者的应用异中有同。

异中有同有新用
浙贝与川I贝皆为治痰止咳之品,因此凡痰证皆可选用, 然而各有专司,川贝入心,擅宁心开窍。曾治一少女,心生多疑,夜寐不宁。曾去精神病院诊治,稍有改善, 因素体肥硕,喜食甘腻之品,精神迟钝,有时喜笑无度,但系一时性表现,移时如抗生素,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或直接手术治疗。抗生素局
部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应尽量避免局部给药。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B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应1日内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等可每日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

疗程用药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对于急性单纯性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仅需术前和术中用药,术后若无继发感染征象,可停用抗生素。对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的患者,抗生素应至少使用5~7日。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或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72小时。

老年患者用药原则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B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1/2~2/3;而对于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则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小儿患者用药原则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骨骼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但若无其他毒性低的抗生素可供选择时,亦可选用此类药物,需在治疗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妊娠、哺乳期患者用药原则 妊娠期抗生素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者,如喹诺酮等类药物,应避免应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等也应避免使用。临床上可选用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克林霉素等药物。抗生素可
经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 少数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甲硝唑等在乳汁中含量较高。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对乳儿存在潜在的影响, 因此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生素时,均宜暂停哺乳。

常人。我诊其痰阻心窍,在二陈汤(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的基础上加川贝3g(吞),石菖蒲lOg,嘱服3O剂,而病告愈,至今工作,未见异常。此案例川贝量不宜大,一般3~5g,研粉吞服。

浙贝入肺,擅清肺化痰,解毒散结。慢性咳嗽,如老年性支气管炎,或肺虚干咳,肺痨咳嗽者,浙贝可配茯苓、北沙参、百合, 以代川贝之用。在长期临床应用中,笔者体会到浙贝不但价廉效佳,而且较川贝更有防微杜渐,防未病的作用, 因浙贝长于散结解毒,清热化痰,对肿瘤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故凡慢性、虚性、长期性肺系疾病,常用浙贝而少用川贝。如治肺癌(术后)男性老年患者,年逾七旬,经x线、cT确诊为肺癌。经手术切除后,转来中医诊治,当时肺阴不足,消瘦,潮热,咳嗽少痰,舌红绛,脉濡细。治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桑叶、天花粉)加白花蛇舌草、冬葵子、山慈菇、象贝、青黛(包),随症加减,并嘱其用川贝(3g)、冬虫夏草(2g)炖鸭梨(1只)食疗(每周1次),前后调治5年,未见复发。

毋需强求补与泻
自明• 《本草汇言》提出“必以川者为妙”之后,后世医家多认为川贝以补为用,常用于虚证;浙贝以泻为功,常用于实证。如《中药学讲义》总结: “川贝、象贝(浙贝)之分,虽都能止咳化痰,但其用有所不同, ⋯ ⋯川贝多用于虚证,象贝多用于有表邪之实证。”又说: “二贝不特为化痰止咳的常用药,而其清热散结之功亦为其所共有, ⋯ ⋯ 论其用途,当以象(浙)贝为大。” 由此,医家多承用此说。其实临床毋需强求川(贝)补,浙(贝)泻”之见。川贝与浙贝皆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就其用途浙贝为大,因此临床应多用、广用浙贝,不必泥于“川补浙泻” 之说,虽川贝味微甘,滋润性强,浙贝苦寒,开泄力胜,但川贝非补药,浙贝非泻药,若需补泻还得配补泻之品,认识了这一点, 既可充分发挥贝母的效用, 同时可以补偏救弊。如阴虚咳嗽,可用川贝配沙参、麦冬,亦可浙贝配沙参、麦冬,虽川贝滋润性强,但不足以配沙参、麦冬效高;虽浙贝苦寒开泄,但配之后则减其苦寒开泄之弊, 故可代川贝之用,这样价廉效佳, 两全其美。由于川贝价高, 因此需充分利用其药效,故需改变剂型,有利于增效、省药。

改变剂型增药效
在临床应用贝母时,一般浙贝多入煎剂, 川贝常作散剂,或以川贝为主作食疗方。曾治1例5O岁左右的男性患者, 长期反复咯血、咳脓痰2O余年。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炎。遇冬季病证加重,有时咯血盈盆,生命垂危,需西医抢救。来我处诊治,索求中医方药, 因需长期服药,每日煎服汤药,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因此给予“丸剂缓调”,我给予一方:川贝50g,西洋参lOOg, 白及50g, 青黛50g,海蛤壳150g。为散剂,用0号胶囊套服,每日3次,每次5粒。连服半年,停服。一直未见咯血与咳脓痰,平日痰白咳减,痰量明显
减少,精神、体质明显改善。

川贝作食疗方,民间亦常用之:
取川贝1O~15g, 水浸泡后备用:梨1只(中等鸭梨),挖去梨心,将浸泡后的川贝放入挖空梨中,连同浸泡水,放入碗中,并加盖,隔水炖约1小时取出,这时可适量加冰糖或蜂蜜调味。主治慢性肺阴不足的干咳,或小兒外感之后的慢性咳嗽,尤其小儿咳嗽,因味甘醇鲜糯,小孩容易接受。

若川贝在复方中配伍应用,建议直接研粉吞服或冲服,不入煎剂,这样剂量小,药效高。如川贝lOg煎服,可改用川贝粉3g吞服疗效更好。而浙贝一般入煎剂,不作散剂。谈贝母临床选用,最终目的是要辨证而灵活用药,用低价药替代高价
药,而取得高价药的同样疗效。

[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08-7-3 10:27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8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