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072|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0-22 09:56 编辑

前几天在淘宝买了一本山西出版集团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今天去县城取了回来。
常听锦纹版主盛赞此书,于是决心学习之,并将每日学习的体会写出来,权当笔记,疑问也一并发出,供参考。本人文笔拙劣,有不通的地方还请同道海涵。有研究过本书的朋友欢迎在此跟帖讨论。
先说说看完自序后的感受。
张锡纯前辈为儒家出身,心系天下。曾经习举应试但未中第。遂专心治医。勤求古训,总结自己临证经验而成此书,从其序言中可以看出张老谨慎的治学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
凡例:
1.张氏很推崇《神农本草经》,把后世所忽略的很多知识重新论述,丰富了中药学的应用经验。
2.对内经的看法和意见。张实说“是以读《内经》之法,但于其可信之处,精研有得,即能开无限法门。其不可信之处,或为后世伪托,付之不论可也。此孟子所谓书难尽信之义也。”个人很推崇这段话,讲出了研习内经的正确方法,并嘱咐后人珍视黄帝内经,勿弃而不理。
3....
4.张氏精辟的分析了西学解剖的短处,而扬中医之长。在那样的时代,其见识确实高人一等。
5.重视体质学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6.急证用药须尽剂.
7.指出次煎的重要性。脾胃属土,而淡入脾胃,故次煎淡味更适合治疗脾胃阴虚
8.粳米等药物的使用注意。
9.详述党参的鉴别及应用,可以看出张氏谨慎务实的治学精神。
10.关于黄芪生用和炙用的论述。经验独到。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修竹临风 + 1 【sxji】为您送来【圣诞礼物】一个爱爱医积 ...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0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1 21:0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0-22 10:50 编辑

凡例(续):
11.详述石膏的应用
张氏以擅用石膏著称,从本段话可以看出其对石膏的精妙运用和告诫后人的良苦用心。其善用生石膏的临床经验深得我心。我临证时内服用生石膏,外用选煅石膏,对于小儿肺热咳喘,必重用生石膏(10-20g),见效较快而且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对于胃热呕吐,常用生石膏20g 生姜20g煎汤频服,常能很快止呕。
12.张氏通过亲身体验指出有毒性的药物应用时须小心谨慎。这点很重要,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烦,医者需留神。
13.论述半夏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以前从未重视这个问题。由衷的叹服张氏用药的细心和严谨。
14.龙骨牡蛎生用或者锻用需要详审。
15.山茱萸的应用经验和炮制。又给自己上了一课,以后用山茱萸时得动动手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2 11:0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16.以肉桂和石膏为例,指出气浓味重的药物不宜久煎,否则药效损失;味淡和矿石类药物宜打碎先煎和久煎。
17.乳香没药宜生用以及去油之法。
18.指出使用中药的某个部位时其他部位不可混杂。比如麻黄和麻黄根,前者发汗后者止汗。
19.代赭石宜生用,不宜煅用。
20.规定生用和制用的药物必须严格执行。
4
发表于 2012-10-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21.论述“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的科学性。
22.煎药时加水不可太少,否则药汁多半还在药渣中。我常嘱咐病入药煎好倒出后再把药渣挤压几次,这样能更多的利用药物,避免浪费。如果煎干煎糊的话,即弃之。在农村如果把药煎糊,大多数人会加水再煎,张氏指出,这样的话“则药尽失其本性,服之病必增剧...”。
23.煎药时尽量避药水免沸腾溢出,以免浪费,最好亲自监督煎药。
24-30 略
5
发表于 2012-10-22 11:38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0-22 14:41 编辑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一卷
阴虚劳热方
一、资生汤
治痨瘵羸瘦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于术三钱 生鸡内金捣碎二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
此节有几个名词不理解:
《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1.隐曲  2.风消 3.息贲
欢迎爱友跟帖讨论,言之有物者有积分奖励。
-----------------------------------------------------------
“于术色黄气香...利济之功益普也。”
本段论述优劣白术的分辨。这点我深有体会,基层一般用焦白术,闻之焦香扑鼻而且色泽深黄的质优,而香气较淡,颜色黑黄或暗淡者质量不佳,其疗效也欠佳。

“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此为张氏之独特经验,录之备用。
张氏认为,很多疾病初期都是饮食减少(阳明胃府不能多纳饮食)导致的,所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调理脾胃使其能正常进食,则对恢复大有益处。
我曾试用本方“增肥”获效。有一邻居,身体瘦弱,一米八的个头,很显单薄,饮食不佳,大便次数多,每天2-3次,不成形。舌淡苔白,脉缓弱。证属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难以吸收。处以资生汤加黄芪、茯苓,调理月余,饮食恢复正常,而且体重也有所增加。
本方可用于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瘦小,饮食量小,二便不调的虚弱证,有扶脾健胃,补虚纳气的功效,是一首补益良方。
6
发表于 2012-10-22 11:55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5# xintaoii


   我来跟帖,这个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该帖应该加分。
7
发表于 2012-10-22 13:08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0-22 16:21 编辑

回复 6# lyszyyy

感谢lyszyyy版主的支持 个人粗浅认识 愧不敢当
--------------------------------------------------------------------------------------------------
二、十全育真汤
本方应用不多,其中很多用药经验值得借鉴。其治喘证喜用牛蒡子,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
治疗多汗(气虚不固)常用白术、龙骨、牡蛎、山萸肉、白芍等。
对金匮肾气丸的讲解很精彩,很实用。
8
发表于 2012-10-22 17:5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5# xintaoii


    张锡纯先生临床很注重中焦脾胃的顾护。在其自拟处方中可见一斑的。 用先生的话说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图其他。。。”   生山药的使用算是其一。   引申之---生山药养胃阴   炒白术顾脾阳。 算是要对吧。

另外卷一里面有多个生山药的要对。生山药--薏苡仁     生山药---半夏       生山药--牛蒡子     生山药  元参  ---牛蒡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xintaoii + 1 感谢分享 欢迎您常来指导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2-10-22 18:33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2-29 08:35 编辑

四、一味薯蓣饮
治痨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腫,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泄,及一切阴分亏损证。
生淮山药四两,切片
上一味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此方完全符合中医的“简便验廉”,非常好用,可惜很多中医都把他忽略了。
10
发表于 2012-10-22 20:3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hxsha 于 2012-10-22 20:47 编辑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一卷
阴虚劳热方
一、资生汤
治痨瘵羸瘦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于术三钱 生鸡内金捣碎二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
此节有几个名词不理解:
《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1.隐曲  2.风消 3.息贲
欢迎爱友跟帖讨论,言之有物者有积分奖励。
-----------------------------------------------------------
“于术色黄气香...利济之功益普也。”
本段论述优劣白术的分辨。这点我深有体会,基层一般用焦白术,闻之焦香扑鼻而且色泽深黄的质优,而香气较淡,颜色黑黄或暗淡者质量不佳,其疗效也欠佳。

“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此为张氏之独特经验,录之备用。
张氏认为,很多疾病初期都是饮食减少(阳明胃府不能多纳饮食)导致的,所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调理脾胃使其能正常进食,则对恢复大有益处。
我曾试用本方“增肥”获效。有一邻居,身体瘦弱,一米八的个头,很显单薄,饮食不佳,大便次数多,每天2-3次,不成形。舌淡苔白,脉缓 ...
xintaoii 发表于 2012-10-22 11:38



   

1 按【黄帝内经素】:在这里心脾当为心痹;且后文三阳、一阳皆言病,是以不可能为心脾;

2 隐曲:杨上善注大小便,王冰注便泻,古义不太好公开拿出来说的,隐私也,无非前后阴的事;加上后有女子不月,当指大小便是;

3 风消:此二阳乃阳明胃、阳明大肠也,所谓传为风,当热传而极生风是;消者肌肉消也;热病生消瘦;

4息贲:胃气上逆,喘息。

就说这么多吧,呵呵。一起进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xintaoii + 1 感谢参与讨论 期待精彩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2-10-22 21:44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前几天在淘宝买了一本山西出版集团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今天去县城取了回来。
常听锦纹版主盛赞此书,于是决心学习之,并将每日学习的体会写出来,权当笔记,疑问也一并发出,供参考。本人文笔拙劣,有不通的地方还请同道海涵。有研究过本书的朋友欢迎在此跟帖讨论。
先说说看完自序后的感受。
张锡纯前辈为儒家出身,心系天下。曾经习举应试但未中第。遂专心治医。勤求古训,总结自己临证经验而成此书,从其序言中可以看出张老谨慎的治学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
凡例:
1.张氏很推崇《神农本草经》,把后世所忽略的很多知识重新论述,丰富了中药学的应用经验。
2.对内经的看法和意见。张实说“是以读《内经》之法,但于其可信之处,精研有得,即能开无限法门。其不可信之处,或为后世伪托,付之不论可也。此孟子所谓书难尽信之义也。”个人很推崇这段话,讲出了研习内经的正确方法,并嘱咐后人珍视黄帝内经,勿弃而不理。
3....
4.张氏精辟的分析了西学解剖的短处,而扬中医之长。在那样的时代,其见识确实高人一等。
5.重视体质学说,因地制宜,因 ...
xintaoii 发表于 2012-10-21 19:13



    个人觉得人卫版的比较好,而且现在亚马逊正在折后300减100,我最近乘机将临床必读丛书都快买全了,呵呵,非广告!
12
发表于 2012-10-22 21:4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前几天在淘宝买了一本山西出版集团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今天去县城取了回来。
常听锦纹版主盛赞此书,于是决心学习之,并将每日学习的体会写出来,权当笔记,疑问也一并发出,供参考。本人文笔拙劣,有不通的地方还请同道海涵。有研究过本书的朋友欢迎在此跟帖讨论。
先说说看完自序后的感受。
张锡纯前辈为儒家出身,心系天下。曾经习举应试但未中第。遂专心治医。勤求古训,总结自己临证经验而成此书,从其序言中可以看出张老谨慎的治学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
凡例:
1.张氏很推崇《神农本草经》,把后世所忽略的很多知识重新论述,丰富了中药学的应用经验。
2.对内经的看法和意见。张实说“是以读《内经》之法,但于其可信之处,精研有得,即能开无限法门。其不可信之处,或为后世伪托,付之不论可也。此孟子所谓书难尽信之义也。”个人很推崇这段话,讲出了研习内经的正确方法,并嘱咐后人珍视黄帝内经,勿弃而不理。
3....
4.张氏精辟的分析了西学解剖的短处,而扬中医之长。在那样的时代,其见识确实高人一等。
5.重视体质学说,因地制宜,因 ...
xintaoii 发表于 2012-10-21 19:13



   

1 神农本草经是绝对的经典,归经理论局限了药的使用;
2 黄帝内经版本很重要,尤其是错语错字,让人难以静心,个人看好郭霭春的校注版。
13
发表于 2012-10-23 10:14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2-10-23 16:37 编辑

五、参麦汤
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 干麦冬带心四钱 生山药六钱 清半夏二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苏子炒捣二钱 生杭芍三钱 甘草钱半  
本方特别适合素有肺结核的老年虚喘症,本方配伍巧妙,各药环环相扣,养阴补气,清肺化痰。
十、来复汤
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热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忪,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萸肉去静核二两 生龙骨捣细一两 生牡蛎捣细一两 生杭芍六钱 野台参四钱 甘草蜜炙二钱
本方很适合病后虚汗不止之证。很多体虚病人在服完发汗药(解表剂或者退烧西药)后会出现汗出不止,乏力,心慌,以前遇到这类情况总是让病人用生脉饮,或者桂枝加附子汤加人参黄芪,而今感觉本方更适合此证。
14
发表于 2012-10-24 16:23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拾穗录
※(脉象)洪者如波涛叠涌,热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
15
发表于 2012-10-25 16:4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14# xintaoii


    张锡纯先生的脉学除了一个革脉做了专门论述 外 其他的都是散落于各个篇章。 然细心专研仍会发现 先生点滴脉学观点对临床不无裨益。
如   论述脉之真有力   必是具有波澜之形  起伏之势,但必须不失柔和之象。
       注重整体观脉   比后世脉学分割细化三部九侯是进步的  也是临床实用的。
       单玄主饮   双玄主寒-----申言仲师《伤寒论》的精髓,   批驳了  后世见玄便认为肝胆病 少阳证的陋习。
       数脉主热  也主气虚甚。-------后世脉学从未论述。
       沉  迟  细 弱合一的理饮汤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xintaoii + 1 感谢老师指导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12-10-25 18:27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参赭镇气汤
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野台参(四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六钱,去净核)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生杭芍(四钱) 苏子(二钱,炒捣)
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虚者可与人参同用。
体会:喘证治疗多以补法为主,此方是补气与降气同施,特别适合喘息胸满兼气机上逆。回忆曾治某病人,女性,63岁,患喘病二十余年,常随身携带“舒喘灵”气雾剂,服中西药物多种未见起色。自诉发病时感觉胸中有气上冲,直至咽喉,当时呼吸困难,浑身冷汗,痛苦难当,需他人帮助用救心丸、舒喘灵或掐人中等急救方可缓解,基本每月都会发作一两次。平素体质较差,气短,喘息,喉中痰鸣,常自汗出,舌质淡胖,脉细弱。起初疑为奔豚气,但奔豚是气从腹中上冲胸部,此证是气从胸中上冲咽喉,处方以桂枝汤为主,配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生脉散。服用五剂后,喘息大减,气上冲未见复发,嘱咐再服五剂以巩固。
此例喘证虽然暂时得到控制,但不久(半年左右)受凉后又复发。现在看来,此例参赭镇气汤
更为切证,补气降气,纳气平喘。愧当时未曾学习本书,致使疗效欠佳。
17
发表于 2012-10-26 12:25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值得重视的条文:
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陈修园谓∶山药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非也。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匮》治劳瘵有薯蓣丸。尝治一室女,温病痰喘,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又遵《伤寒论》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喘遂定。时已近暮,一夜安稳。至黎明喘大作,脉散乱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此将脱之候也。取药不及,适有生山药两许,急煮汁饮之,喘稍定,脉稍敛,可容取药,方中仍重用山药而愈。
山药确是食药两用的佳品,张氏谆谆教诲,希同道予以重视。
18
发表于 2012-10-26 13:50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附上袁立人老中医应用参赭镇气汤治疗老年哮喘的经验

  哮喘证,病多缠绵,及至老年,肾气虚衰,其症尤重。恰如张景岳所说:“虚喘之证,若脾肺气虚者,不过在中、上二焦,化源未亏,其病则深。”(《景岳全书》)盖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肺失宣降则气逆上冲,肾不摄纳则呼多吸少,故喘促息急,张口抬肩,气息逆乱,不得平卧,甚则畏寒,冷汗,浮肿。此系肾阳衰微,卫外不固,水不得化所致。临床上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的老年患者在发作期多见这些症状。故治疗老年哮喘宜以益肾降逆为要。参赭镇气汤即据此原则而设之方,临床应用每多应手,兹简介如下:
参赭镇气汤原方用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气虚欲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下,导致胃气不降之胸膈满闷。余常用此方治疗肾不纳气,阴阳俱虚之喘促迫急,胸闷欲窒,呼多吸少,气息逆乱,喉中漉漉痰鸣,畏寒,冷汗,浮肿诸症。
方中用人参补元气而固脱;山药、山萸肉健脾益肾,以助人参而补养阴阳。观六味地黄方中用山药、山萸之法,此用甚明。代赭石重镇降逆,开胸膈,坠痰涎与人参相伍,可起到固元阳而镇逆气的作用。人参、代赭石并用,首见于仲景《伤寒论》中之旋复代赭汤,一补一降,可使上逆之气下行而固守不散。锡纯悟知其妙而立参赭镇气,师古而不拘泥,是其可贵之处。生牡蛎、生龙骨摄纳浮气;生芡实、杭白芍益肝肾而收敛浮散之气;苏子降气平喘,祛痰开郁,助赭石以降逆气。诸药相合,使欲脱之元气得补。冲逆之气得以镇降,浮散之气得以收摄,则上逆之阴阳复归其它,元气得以固守,喘即得以平息。
随症加减:症状较轻者,可用太子参代替人参;肾气不固,喘而遗尿者,加桑寄生、乌药、桑螵蛸;肾虚水泛,喘而浮肿者,加茯苓、桂枝、地龙;痰涎壅盛者,加白芥子、姜半夏;肾阳衰微,精神萎靡者加炮附子。
19
发表于 2012-10-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案例赏析:
一人,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涌,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熬热,调麝香一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本例的关键之处,在于其家人点压其天突穴使其息微通,争取了抢救时间。痰厥之症点压天突穴见效迅速,为急救良法,其他各类昏厥也可以配合用之。如今麝香昂贵难求,我临证时常用冰片代之,同样有效,但须量大(1-3g)。
20
发表于 2012-10-26 16:47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张锡纯先生参赭同用得之《伤寒论》又有自己匠心发挥。观《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赭同用方很多:参赭镇气汤  参赭培气汤   寒降汤  温降汤   建瓴汤  滋培汤 镇气汤。。。后学认为代赭石加人参   说明---1先生注重脾胃衷气  处方着手便“立于不败之地”   2  充分认识了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凡气血鼓涨严重的多考虑阳明经。或者是阳明经协肝风   参赭镇气汤类中生麦芽  茵陈等的使用就是明证。  3 同时也提出  代赭石可以引导人参下入下焦 补肾助相火生发。  4对应无虚证    也有单用代赭石方  如  治牙痛方   代赭遂通结汤  秘红丹  。。。5  对代赭石补血纯良也有发挥   见后世有使用代赭石补血的临床使用。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xintaoii+6学习了 感谢您的指导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xintaoii + 1 感谢您的指导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6朵
21
发表于 2012-10-26 17:43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案例赏析:
一妇人,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 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脉有滑像,疑其有妊。询之,言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带着十二两煎汤饮下。觉药力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即改用代赭石四两,又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打字真累)
体会:代赭石此药,降逆之功卓著,凡气机上逆,无论肝气胃气肺气均可用之。虽然《中药学》载孕妇慎用,但张氏指出:“况用之断不致坠胎。”所以临证时,遇到妊娠恶阻都可考虑用之。顺便提一下,我治疗妊娠呕吐,常用鲜生姜两片用胶布固定于双侧内关穴上,一般当天止呕。曾遇到不少顽固性呕吐的患者,常规方法无效时,使用代赭石常收奇效。如王某,女,42岁。因生气导致厌食,后转为呕吐不止,食入即吐,胸胁胀闷,药物难进,在某诊所输液3天无效,求治于我。本拟旋覆代赭汤加味,考虑拒药,改用代赭石30g研细末,开水冲服。服药后半小时钟呕吐即止,继用旋覆代赭汤合四逆散治疗,诸症痊愈。
22
发表于 2012-10-29 17:48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10月29日 某男,25岁,因“淋巴结炎”在某诊所输液(具体不详)后导致严重呃逆,服西药无效,昼夜不止,胃胀满闷,脉象浮而有力。证属胃气上逆,单用代赭石细粉6g开水冲服,当夜呃逆停止。
说明代赭石不仅善治顽固性呕吐,对于顽固性呃逆亦有良效。
23
发表于 2012-10-30 14:1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案例赏析:
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
按:
24
发表于 2012-10-31 09:2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10月29日 某男,25岁,因“淋巴结炎”在某诊所输液(具体不详)后导致严重呃逆,服西药无效,昼夜不止,胃胀满闷,脉象浮而有力。证属胃气上逆,单用代赭石细粉6g开水冲服,当夜呃逆停止。
说明代赭石不仅善治顽固性呕吐,对于顽固性呃逆亦有良效。
xintaoii 发表于 2012-10-29 17:48



    代赭石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对于其归经,历来比较混乱:《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本草蒙筌》:入少阳三焦、厥阴肝经。《纲目》:肝、包络二经血分。《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经。所以历史上某人以归经为论,实际上大大影响了【神农】的地位。

    打着科学的名义来说的话,其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其中铁70%,氧30%,并含有硅、铝、钛、镁、锰、钙、铅、砷等杂质。当以凉血止血为正宗,铁氧化物与血的关系论,其不仅仅只归于某经而已,血能到其亦能到,可凉可止,勿论经之内外,皆可。

    至于呕逆,吴茱萸是我最喜欢用的,陈醋调敷涌泉穴,常规之法而已。唯一的遗憾是收费低一点。

    总归一点,引火归元。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xintaoii + 1 感谢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12-11-2 19:32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23# xintaoii


    张锡纯先生苦口婆心 多次以实际病例告诫后学要知常达变。因为临床不是以个人主观为标准的   以一方概括一病是削足适履的做法  效果不会很好。
这与现代医著者 片面夸大处方效果   误导后学鲜明对比。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26
发表于 2012-11-5 19:21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你们觉得张锡纯的剂量按照现在的怎么换算呢  他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时十六两称还是十两的呢?
27
发表于 2012-11-5 19:25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26# yanzhigang20000


   就按近代与现代剂量的换算 一钱约等于3.75克
28
发表于 2012-11-5 19:2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实习的斑竹 真好  呵呵 恢复很积极 谢谢
29
发表于 2012-11-5 19:50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28# yanzhigang20000


    不客气 其实各位正式版主更尽责
30
发表于 2012-11-6 15:57 | 只看该作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日记

回复 28# yanzhigang20000


    大纲  你上次的那个电子版“参西录”读了遍病例部分也没发现那些“删除"的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