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内经问津——阴阳应象大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事物之所以有名称,都是因为他们是静止的,至少是相对静止的,如果动而不息,变幻不定,也就没办法给他们命名了。但事物又都是动的,如果静而不动,那事物又怎么变化发展呢?

那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至少他们的运动变化要围绕各自的平衡点,如果找不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那也就不存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了,世间全是杂乱无章的运动而已。

马克思认为事物都是朝其反方向发展的,也叫对自身的“否定”,发展到反方向后,依旧对自己否定,在往反方向发展,这两次“否定”,看似又回到了原点,其实,已经向前发展了。今天的日出,不同于昨天的日出;今年的冬天,不是去年的冬天,马克思认为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这种螺旋式的前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否定之否定定律”。

初中一直到大学,平时各种考试等往往都要考马哲,或许容易理解,所以先说了一点马哲。但事物为何会向其反方向发展,老子在几千年前给出解释,“道者反之动也”,这句话不仅解释了事物发展规律,还告诉了我们物质运动的动力(马哲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中医认为是“气”)。

无论你喜欢“道者反之动”,“物极必反”,还是“辩证否定”的表述,首先要区分正反两反面。这个苹果变红了,“红”的反方面是什么呢?白?青?不红?……好像很难找出他的反方面,既然正反两方面都找不出,那这些规律也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因为气的运动,那么运动中肯定存在两种极端,“静极”,“动极”,这样让运动趋向“动极”的力量就可以称为阳;让运动归为“静极”的力量可以称为阴,事物就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动极静,静极动,不断的变化发展。通常我们都认为活跃、生长、变热等为“动”或者说阳;反之。

阴阳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事物皆有阴阳,所有变化皆由阴阳,但其道理却是一样的,通过了解天地和人体的一些阴阳变化以及所应物象便可略微把握阴阳的含义了。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就是通过天地之德阐述了阴阳(或者说乾坤)两种力量。同《易》人为乾动坤静的认识一样,《内经》人为“阴静阳躁”,这里“躁”显然和“静”相对,是“动”的意思。

阴阳不仅指两种不同的力量,和两种力量推动的运动,有时还会指两种力量主导的物质状态,同静躁相对的,内经用形气来概括这两种状态,当然更多的时候“形气”也直接用阴阳来代替了。阳化气,阴成形,形为阴,气为阳。用阴阳把物质的运动分为动静两种,用阴阳把物质的状态分为形气两种。阳化气,阴成形这句话也就是“属阳的力量产生属阳的状态,反之”,用物理学来解释,就是融化、气化、燃烧、升华等需要对对其加热或做功,反之。

阴阳两种力量和变化,让物质在形气两种状态间变化,通常状态不同,物质的位置也不同,比如当水化为气,那就由地至天了,如此,将一个事物分为阳分和阴分,《内经》大多直接成为阴阳,并且《内经》《伤寒》中大多数阴虚阳虚之类的词,都是指阴分阳分正气夺……。一般来将,上、外都是阳分。

阳分就一定多阳少阴吗?有人问过山顶属阴属阳?这个问法本来就有错误,首先冷和低、高和热是没法比较的,其次这种比较在中医里没任何意义,这是《中医基础理论》对阴阳的定义造成的(关于阴阳的含义上文已提到)。另外,一个山顶能分出万千属性,这种比较方法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比较,“以象”知其“阴阳”即可。言归正传,阳分并不一定多阳少阴,而是恰恰相反,当你一脚踢到最高处时,属阳的力量,已经基本转化为阴了。另外,高空中往往较冷,体表温度往往较低,地球两极温度最低,这也是太阳为寒水之腑的原因。阳分之气,只有具备阴的力量,才能重归阴分,不至于阴阳离决,反之。

阴静阳躁,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形静载物乃顺,气动行健乃刚,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静极生动,动极生热。如此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暑弛张。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阴所生浊气当在阴分,阳所生气清当在阳分,比如冬天落红化作春泥,瑞雪兆丰年等都是寒气生浊,浊气归阴的原因在人体,浊气当归五脏,归六腑,归下窍。夏天树木茂盛,是热气生清,清气归于阳分的原因,在人体表现为清气归四肢,归腠理,归上窍。如果阴阳反作,就生病了。年轻时同化作用为主,年老时异化作用为主;白天多吃,多运动,晚上养五脏,长身体,夏季光合作用,冬季长树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树和鱼的年轮值得研究,人有年轮吗?)。

药食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呢?人体按照阴阳可分为形和精(气),相对应的将药分为味和气。下面讲的就是人的形精和药食味的气味关系:气归精,味归形,但离不开气化的作用,所以将“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括号里的气、化是一个意思,即气化。

再提一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里的阴阳不是同一层次的含义,阳生阳杀是指前面“阴静阳躁”的变化,即两种推动事物变化的力量,作为此含义来讲,阴阳是完全对立的,要么阳生阴杀,要么阳杀阴生。阴长隐藏,这里指形气的变化,阴长即形转化为气的过程(比如春夏),阴藏即气转化为形的过程(比如秋冬)。由形转化为气(或者说阴转化为阳)是要消耗阳的力量的,也能防止阳的力量过强。气转化为形,会释放能量,防止阳过度肃杀。所以形伤之人,不耐暑;气伤之人,不耐暑,形气俱伤不耐寒暑(脾作为枢纽,万物归于土,和脾的关系密切,暂不谈)。

写的相当乱!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锦纹 + 1 支持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7-3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