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72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口中八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信息,是靠舌面上密布的细小**,称为舌蕾的味觉细胞来传递的,再经大脑皮质味觉中枢产生兴奋,由反馈环路神经体液系统完成整个味的分析活动。但是有的人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口苦患者常有心烦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胁痛,小便黄短,大便偏干,舌边尖红等,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夏枯草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熊胆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金钱草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口甜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后者则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觉得口中发甜。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阴两虑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三)口咸
  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称之为“肾阴虚口咸”;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长、阳痿带下、舌胖脉沉细等症,属肾阳不足,肾液上乘,称之为“肾阳虎口咸”。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
1.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可选用调胃舒肝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加味左金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沉香化气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2.宿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舌淡苔厚浊腻,脉滑。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枳实导滞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加味保和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曲麦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感。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因为辣味是咸味、热觉及痛觉的综合感觉,所以自觉口辣的病人舌温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中医认为,口辣多为肺热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伴有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黄等症状。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当然,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齿残缺不全(即使装了假牙,也因颌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囵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触导致食不知昧的情况区别开来。中医认为,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属病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胸皖胀满、舌淡苔白等症状。
  (七)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口涩。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味觉这个窗口来辨别和观察健康状况。但是,在分析味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味觉变异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固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
  第二、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4 06:12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学习了:handshake :handshake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4 11:06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中医学里都这么讲的,呵呵,很实用的哦
4
发表于 2007-10-14 11:34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很实用的东西
5
发表于 2007-10-14 12:05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总结得不错!楼主辛苦了!
6
发表于 2007-10-14 14:34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不错,好东西啊.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7-10-14 22:39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你的分享。学习了。
8
发表于 2007-10-14 22:41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你的分享。学习了。
9
发表于 2007-10-14 22:47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不错,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07-10-15 20:41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很实用的东西! 谢谢你的分享。学习了。 :handshake :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07-10-16 13:15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多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08-2-1 08:48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好东西,谢谢.
13
发表于 2008-2-18 16:27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学习了一番,真诚地说声谢谢!:handshake
14
发表于 2008-2-19 08:51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很实用的东西,谢谢
15
发表于 2008-2-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学习了楼主加油啊
16
发表于 2008-8-23 18:47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学习中医,服务群众.:call:
17
发表于 2008-8-27 12:15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lol: 终于  懂了
18
发表于 2008-8-27 17:59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学习了 谢谢分享
19
发表于 2009-1-23 16:03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分享
20
发表于 2009-1-24 16:07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今天才看到,很实用,谢谢
21
发表于 2009-1-24 19:17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学习了 谢谢分享
22
发表于 2009-1-24 23:30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你的分享!有时碰到解释不出所以然,还真有点头痛。:lol:

[ 本帖最后由 yanhaipu 于 2009-1-24 23:33 编辑 ]
23
发表于 2009-1-27 22:28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写的真好:handshake
24
发表于 2009-1-28 08:06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很实用的东西
25
发表于 2009-1-28 14:30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学习了
26
发表于 2009-1-28 19:12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理论中的理论
遇着病人照样抓瞎
27
发表于 2009-2-23 12:43 | 只看该作者

口中八味

真诚地说声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1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