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2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转帖]对太阳病篇第17 条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太阳病篇第17 条的理解
宋版《伤寒论》太阳病篇17 条云:“若酒客病, 不可与桂枝汤, 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课文释义为嗜酒之人, 多成湿热壅滞于内的体质, 即使有太
阳中风证, 若与正解之方桂枝汤, 此辛甘之品投之,必加重热郁于内, 会见呕之症状。笔者认为此解不恰当。
根据上下条文所述内容的联系, 此处讲的应是桂枝汤的禁例。故笔者认为应该把此处的“酒客病”解释成一种病, 即“酒客病, 谓过饮而病也”, 1 把条文中第二个“酒客”解释成为患“酒客病”的人, 再引申为湿热壅滞的人。所以17 条条文, 笔者认为可以翻译如下: 患酒客病的人, 不能服桂枝汤, 服后会呕吐, 原因是此类人素体是湿热壅盛于内, 不能服辛甘之品以免加重病情。
酒是辛散之品, 饮之后, 会使血行加速。如果饮酒得了“酒客病”, 按得浮脉不足为奇, 而且服酒之后, 从常识得知, 多数人会身出微汗, 气孔打开, 而略微有恶风, 饮酒之后, 人多发热等诸多症状结合在一起, 就会出现脉浮、微汗出、恶寒发热等与桂枝汤证相类似的“酒客病”的症状。如果不仔细鉴别诊断, 而服桂枝汤辛热之品, 当然会呕吐。“其病之状, 头痛、发热、汗出、呕吐.....非风邪也”。 此当仲景之本意。
如果把“酒客病”解释成为嗜酒之人, 虽感太阳中风但不能服用桂枝汤解表, 用课本提出的辛凉之品来解救。这样理解, 是拘泥于本条条文, 反而违反了前文第16 条中的十二字方针:“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如果说一嗜酒之人确感太阳中风, 而且桂枝汤证据在, 却不与之, 反而投以辛凉之剂, 其治疗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反倒是如“陆渊雷云: 予尝治酒客中风.....不可与桂枝.....明日病如故, 乃与桂枝汤去草、枣, 加葛花, 枳 子以解酒, 应手而愈....后遇酒客, 用桂枝....从无得之而呕者。”
对于桂枝汤证来说, 只要其主要脉证据备, 完全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太阳中风。最多再根据具体情况, 如时间、特殊体质、表里先后关系、标本问题, 再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
其实本条产生争论的关键是在于“酒客病”三个字。而最有说服力的是来自临床实践。但众多注家只是在字面上解释条文, 看到“酒客不喜甘故也”几个字, 就推理出, 饮酒之人必多湿热, 如再投辛甘之桂枝汤, 必然使热更郁于内, 成呕吐; 故即使嗜酒之人患太阳中风, 也不可用桂枝汤之汗法解。而陆渊雷恰有机会遇到酒客太阳中风, 不用桂枝汤效果不好, 用桂枝汤加解酒之品, 却收到了疗效。这正是用了临床实践检验条文之道理。《伤寒论》是一部来自于临床实践的著作, 其记载都应该是属实的。张仲景有可能同时见到了“酒客病”和嗜酒之人患太阳中风这两种情况, 因为酒在当时是可得到的物品。那这第17 条讲桂枝汤禁例, 表明张仲景是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出来的。
换个角度, 从上下文来看。第16 条讲了伤寒不能用桂枝汤, 而且提出了十二字处理变证原则。而第18 条讲的是喘家要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那这第17 条之桂枝汤禁例, 明显是针对十二字方针写出的, 与18 条构成对比。那么17 条解释为“某种病禁用桂枝汤, 是因为患该病的人的特殊性决定的”,更较合理。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对17 条的理解, 更符合原著思想的解释为: 患“酒客病”——“过饮而得病”的人不得服桂枝汤, 服之则呕吐。应该种病人乃过饮致病, 故内多湿热, 得辛甘之桂枝汤会加重病情。
                                                                                                            孔繁鑫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3-25 12: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handshake
3# 板凳
发表于 2008-3-26 10: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点意思
4
发表于 2008-3-26 16:0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好!您是真学中医者!
5
发表于 2008-3-26 16:19 | 只看该作者
鲜花鼓励
7
发表于 2016-4-15 07: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钻的很好
8
发表于 2016-4-17 09:47 |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觉得,好酒之人,过食辛味,肝肺皆伤,内有湿热。桂枝汤辛甘温,收敛之剂。湿热内蕴,肺气不能收降,肝气过于疏泄。故吐血。后世有出五苓散加减论治的。以苦甘清热泄湿。然如表证,恐怕未必见效。
我以为此病当从肝虚论治。以白芍乌梅补肝收肺,以苦燥湿,以甘缓之。如有表证,治以辛凉。今天的人好烟酒。桂枝汤治疗感冒不好用了。汉代没有这些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0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