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护理]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安全性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老年疾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有效地满足及时输液、抢救的需要。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栓塞等。本人通过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0例,为2005年1~6月在我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5岁。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封闭式两通留置针,胶布选用3M小贴膜。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和关节部位,如偏瘫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

        穿刺前准备:检查留置针并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排气,备用。护士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讲解使用留置针的目的和优势。

        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于静脉上方与皮肤呈20°~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左手固定塑料套管,右手拔出针芯,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小贴膜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弹性小,特别是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此穿刺方法,即见回血后只推进塑料套管,不推进针芯,能避免刺破血管,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结果显示,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出现穿刺口轻红肿2例,堵管1例,为高凝体质者,局部渗漏2例,为烦躁不安,对护理操作不能合作的患者,无发生静脉炎和栓塞,留置时间96h。

■护理体会

        最佳留置时间

        静脉炎的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密切相关,建议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最高不超过3d,如病情需要可在3d后更换穿刺部位,以减少穿刺部位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庚少英等通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发现,留置针留置72~96h,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82%,并以静脉血管炎症病理改变为依据推断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96h。

        预防感染和静脉炎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如发现穿刺口红肿应及时拔除,按压至无出血后用安尔碘消毒穿刺口防感染。患者在洗澡时用赶紧塑料袋妥当包扎套针及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潮湿,引起感染。

        预防堵管

        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活动能力差,应反复告知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期间,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肢体下垂等原因导致血液反流,如发现回血,应及时用封管液正压封管。留置时间与封管液有一定关系,田春梅等研究表明,用0.1%肝素液封管,留置时间优于0.9%的盐水,如果用0.9%的盐水封管,应间隔8h再封管1次,预防堵管。

        避免留置针头内回血凝集回输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血流缓慢,心脑血管灌注量减少及心内膜、心脑血管壁改变等变化,如果留置针针头内回凝血血块形成,针头阻塞时应拔针后更换留置针重新穿刺,如果采取加压推注,挤压输液器等方法强行将针头内的血块冲回静脉,血块形成不可溶性栓子,随血流流经动脉血管弯曲、分支、狭窄处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如脑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栓塞等医源性栓塞,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防脱出

        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且松弛,须用3M小贴膜将穿刺部位及针梗2/3处全部盖住,再各一条长胶布将延长管及肝素帽固定在穿刺口以上,3M小贴膜外的皮肤上,安全性高。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如果护理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局部渗漏、堵管、感染、静脉炎、栓塞等并发症,导致置时间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置管成功率,护士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对患者输液的情况,如患者合作程度、输液量、液体的性质等进行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部位,如输入高渗液体时,应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注,并在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轻对血管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此外,老年患者反应差,感觉较迟钝,有时穿刺口出现红肿或局部发生渗漏时,患者仍感觉不到疼痛,不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因此,应加强输液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