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855|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门诊读书杂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缘起

自己的门诊已经开业,再有十几天就是一周年,读书的需要一直很迫切,但是种种原因,只能停留在现用现翻的情况。说起来很惭愧,因此想起爱爱医这里,在这里开个帖子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既然是心得就不会面面俱到,也没有必

要故作高论,功夫在诗外,中医也是如此不一定总是读医书,拉杂记录,总算是一个开场白吧。

1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6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4-6 16:53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金匮要略浅注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前面几篇已经读过但是没留下笔记,从此篇开始吧。
3# 板凳
发表于 2011-4-6 16:54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血痹,有虚有邪,脉微涩是虚、小紧是邪。
针引阳气是关键,确定治法。
令脉和紧去是勿过量治疗,过犹不及。圣人用心!唯有赞叹。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之以针,而调以甘药。
4
发表于 2011-4-6 19:58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桂枝汤以黄芪易甘草,倍用生姜。
男子非单单指男人,是以男子比喻真阳。
本篇各证不同,总不外虚。
少腹弦急,是虚不能濡润宗筋。
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滋阴。
阴虚之中也要分阴阳。
龙骨,潜龙勿用之意,能引上逆之火,泛滥之水各归其位。后世认为仅仅是收涩止泻,隔靴搔痒。
牡蛎,据本草经要而言之--补阴。
5
发表于 2011-4-6 20:1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请问,上逆之火,肝火?胃火?我的老板常开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只有五分或一钱,何故?
6
发表于 2011-4-6 20:53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不能潜藏的阳气就是火,至于为什么不能潜藏又各有情况,具体本篇中是因虚不藏。另外个人以为桂枝开多少不是问题,要看跟另外几个药的比例,经方就是这样的比例变了就是另外一个方子,另外的思路。
7
发表于 2011-4-7 11:0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学习了,希望常看到你的贴,高
8
发表于 2011-4-7 17:0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小建中汤数证寒热不一,是阴阳不和,本方还是桂枝汤变法,可以调和阴阳、营卫。
中者四运之轴,阴阳之机。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
里急腹痛、四肢酸疼、手足烦热,脾虚;悸,心虚;衄,肝虚;失精,肾虚;咽干口燥,肺虚。
五脏皆属于阴,故而称为阴虚。
脾为阴中之至阴、阴病治阳,所以先建脾土,其余四脏循环受益。
按照阴虚阳虚分解,是为中人以下说法,陈修园有圣贤之实,未处圣贤之名,赞叹!
9
发表于 2011-4-7 17:58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黄芪建中汤,补气加半夏二两、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请问中药的补益药中有这些药么?或者换个角度说,具体仲景金匮中的补是什么概念?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现成的答案,但是此书有争议很多人认为是伪书,原件已经烧毁死无对证,专家怎么说都行。那么我们撇开有争议的文献,《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欲散,急食辛以

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王冰的注解也很有意思,怎么说的呢?辛味散故补,酸味收故泄。当初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理认为这就跟没说一样,废话。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现在我知道了,顺五藏所欲为补,或者换个说法,顺其性为补

、随其所喜为补。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肝主升发,喜条达,辛味正好是不是能够升发条达?那么具体到金匮本篇中,黄芪建中汤还是以脾胃为中心的方子,半夏可以帮助脾胃的升降,脾胃运化有常,气血有源,自然是补。大黄蛰虫丸是

内有干血,干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而有缓中补虚的说法。
       我们回头看一个王冰的注释,为什么那么说,首先王冰是道士,完全接受了道家思想,或者说唐代还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偏见和谬论。王冰的注释也很经典,赞叹!顺便说一下伪书的问题,个人认为不要管那些专家的争论,毕竟读书

时为了临床服务的,那么只要能有益于临床,就读吧。《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有争议但是很实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金匮最完整的本子,我们不是专家,读书临床才是第一位的。
10
发表于 2011-4-21 09:3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思辨过程更重要。
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就是没有思辨过程的培养,当代中医出不了大家或许就是这原因。
伤寒金匮给的是现象与结果,中间的过程需要自己进行思辨,所已经典都不是拿过来就能用的,经典给我们的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实用主义的读书办法是不能读经典的。
11
发表于 2011-4-21 11:18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本帖最后由 扁鹊故里人 于 2011-4-21 11:25 编辑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肺萎有浊唾涎沫,脉数而虚;肺痈口中辟辟燥,脉数而实滑。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一句是互文见义,好比秦时明月汉时关。用白话讲就是风伤皮毛血脉,热伤皮毛血脉。我见到很多名家讲风伤皮毛热伤血脉,说风只伤皮毛,热只伤血脉。错误的!
东汉文章,互文见义应用很普遍,古人著书文采斐然,不像现在的论文一副死板面目。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一句也是互文见义。
12
发表于 2011-6-8 10:16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奔豚气病证治第八
首条言四部病皆属于心。
凡有所伤心者,皆可作惊观也。有所伤于肾者,皆可作恐观也。要言不烦!
奔豚汤为肝邪,桂枝加桂汤为肾有寒邪,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心阳虚而肾邪上逆。
做甘澜水之意:扬之万遍实际无益于水,有益于人。使病人心神有所归,不至于耗散太过。诸家解甘澜水多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此法近于祝由之法,现代可谓之心理治疗。
13
发表于 2011-6-8 15:20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单虚不为病,虚处客邪而作痛。
第二条当责其实,痰饮食积碍其升降之机。
寸口脉沉而迟,即阳微;关上小紧数即阴弦。
关居阴阳之界。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病势层层递进。
枳实薤白桂枝汤为标实,人参汤为本虚。从本从标,亦本亦标,临证决断。
茯苓杏仁甘草汤为水气盛,橘枳生姜汤为胸中气机郁痹,薏苡附子散为肾阳不兴水邪泛滥,三方类比斟酌而用。
桂枝生姜枳实汤非胸痹,因同类病而附于此。
14
发表于 2011-6-8 16:52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我感觉醒糊灌顶受教了
15
发表于 2011-6-8 17:14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记得一位学者说,古人正是因为样本数量小所以很容易把握问题的实质,现代人的大样本很容易让研究者迷失方向,我们比起古人聪明么?
16
发表于 2011-6-10 11:11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弦,其病在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肾虚则寒动于中,顺便说一句素问王冰注也很经典,阐发经义,毫无杜撰。
按之以别虚实,实者可下。下法有温下寒下,大黄附子汤与大承气汤为例。
腹满时减复如故,腹中寒气得阳暂开,得阴复合。
虚寒之极,阳无所附,摇摇欲脱,故而燥。燥通躁,非燥热乃躁动之谓也。
寸口脉弦一条是寒自外来,故有恶寒。内外有别,类别与此。下有中寒家一条,亦是以证辨内外之寒。
中寒之人无嚏,中寒之中,是平声,勿做去声读。
素虚之人伤风冷,不宜寒下以致变。由此而知,现代所谓排毒减肥产品害人不浅。
厚朴七物汤为桂枝汤变方,以饮食如故知其为中风,所谓内外合邪也。然此条外邪轻中寒重,有何根据?煎服法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方中桂枝二两,分五次服,诸位可与桂枝汤对看自能明了。
附子粳米汤与厚朴三物汤,为虚寒与内实气滞之别。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为有无外寒之别。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之别,前者厚朴为君后者大黄为君。经方之妙,于此一观,读书不可忽视。
大柴胡汤一条为宾,与腹痛相鉴别。大承气汤一条可与大柴胡汤对看,此腹满实也,非虚寒。亦与后大建中汤对看,仲景文章安排用心良苦。
大建中汤是虚寒,大黄附子汤是寒实。
赤丸条中不言腹满,从所急而言。至此腹满完结,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赤丸,虚寒之势递进。
大乌头煎条,初起内外合邪,后以内为急。乌头吾自尝生者麻口,久煎之后无毒,本条中加入蜜二升,强人七合,弱人五合,日仅一服,安全无疑。
当归生姜羊肉汤,养正为本,散寒为次,善后补养之法不可不知。
乌头桂枝汤,本有寒疝,重感外寒,与厚朴七物汤对看。
寒疝有可下之脉,未言何方,从阳中有阴一句,可用大黄附子汤。
宿食新旧虽殊,病源则一,皆可下。在上者,吐之,此谓随其所喜而攻之也。宿食要曰,脉紧如转索无常。
寒疝四条,宿食三条,详于腹满,其他可参照,举一反三。
17
发表于 2011-6-12 18:12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
此篇索解不易,窃以为必有错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8
发表于 2011-6-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肺主布津,主气。气伤则水道不行而肿胀,身体籍气以为常,今气伤矣,变证如此。
肝为东方其象风木,瞤为风象。嗜甘,甘为土之味,木克土,脾伤则自救故嗜甘。
胸为肺之位,肝病气注于肺,木侮金,即伤寒论所谓横。纵横,伤寒前四篇中有论。然此四篇聚讼纷纷,群指为伪书,罕有言及,小子捐狂,金匮之后,必读伤寒。
心伤不关风寒乃为气血不足,其人劳倦一句,血虚不能涵阳,虚阳易浮故上盛,心中痛为血虚不能荣养心脉。当脐跳,当参看奔豚气篇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金匮前后勾连,不可忽视。
麻仁方胃气强当是燥气盛,涩当是血虚,为脾主统血,此可谓脾阴虚,病因为脾虚为胃所管约。由此观之,麻仁丸并非是任何便秘都合适。
肾着之病,非肾脏之病,而在肾之府。
三焦有病,治其中焦,久则自愈。
榖气,当参看宿食篇,本篇不出治法,省笔也。
19
发表于 2011-6-13 19:42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榖气,当参看宿食篇,本篇不出治法,省笔也。
20
发表于 2011-6-13 20:05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少腹弦急,是虚不能濡润宗筋"
正遇到一患者前列腺增生,小腹牵引疼痛,用药不显,不知能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否?!感觉正合拍呢!
21
发表于 2011-6-14 07:44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少腹弦急一条不出治法,不外虚劳二字,临证变化多端,能确定是虚劳用之必有神效。
22
发表于 2011-6-14 16:42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回复 6# 扁鹊故里人

我跟老师出诊也注意过这个量。但是临床上这个比例。并没有跟医圣的一样。只是个别药物的用量比较固定。请问,你在临床上这个比例,有什么体会。
23
发表于 2011-6-14 16:48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回复 10# 扁鹊故里人

请问你怎么看方证对应呢?
24
发表于 2011-6-14 17:17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能用好经方前提是要有经典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使用经方的药物就是经方家。早几年我总是自作聪明的加减经方,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我的师兄告诉我,自己判断需要这个方子,就开原方不要加减,无效是你辩证不对,几年下来我的病人要么就是神效,要么就是无效。
无效的病例并不是经方不行,而是我的水平有限。关于加减不是绝对不加减,有些方子的加减法在经典中给出了,就按照经典加减好了。
25
发表于 2011-6-15 08:13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回复 24# 扁鹊故里人
看了你的读书心得,顿觉自己的知识浅薄,希望交个朋友,QQ1223446452
26
发表于 2011-8-27 11:4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其人素盛今瘦;邪由正气变现,精津不充形体,反化为痰饮。
其形如肿;注意如肿而已并非真的肿胀,此为肺气壅滞而不行。
凡五脏有偏虚之处,则饮乘之,可以知其所在,何谓?神客在门,正邪同路,此为经之训也。
本篇四饮言藏不及腑,腑为阳,在腑则痰饮行矣,可参看下面水气篇。
痰饮之病非尽由饮水,特以饮水为例,此条寒、虚二字是要点。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要语不烦,今举世喜用寒凉,动辄曰火热,学者不可人云亦云,深思熟虑求索而后有得。
目眩;阴邪冒于阳位,则阳虚不运。
微饮当从小便去;膀胱为水府,太阳气通则水饮自去。
苓桂术甘汤通阳,膀胱者,水府之窍。肾气丸通其阴,肾司二便,为小便之开关。
其人欲自利;留饮有欲去之势,可因势利导,故而用甘遂半夏汤。
脉弦数有寒饮难治,前篇疝气言脉数弦者当下其寒,可触类旁通。本篇言难治,水饮泛滥阳气不支,与疝气寒邪有强弱之分。
水在阴者宜利,在阳者宜汗。汗有寒热之别,大青龙汤辛凉,小青龙汤辛温,大小青龙汤治水之功居多。
27
发表于 2011-8-27 11:50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本篇篇幅大疑点颇多,未完待续。
28
发表于 2011-8-27 16:46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都是牛人啊
29
发表于 2011-8-27 16:49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血痹,有虚有邪,脉微涩是虚、小紧是邪。
针引阳气是关键,确定治法。
令脉和紧去是勿过量治疗,过犹不及。圣人用心!唯有赞叹。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之以针,而调以甘药。
30
发表于 2011-8-28 16:26 | 只看该作者

门诊读书杂记

可以交个朋友吗?一起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