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4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 糖尿病足的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爱医币
医院要求进修内分泌,重点是糖尿病足的治疗,请各位前辈指导在哪家医院有较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经验。谢谢!!!!!
2# 沙发
发表于 2011-8-21 2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雪 于 2011-8-21 22:41 编辑

刚刚看到你的帖子,稍等,我把我以前自己做的PPT送给你
3# 板凳
发表于 2011-8-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好了,已经传上去了,你看看吧https://bbs.iiyi.com/thread-2023546-1.html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4
发表于 2011-8-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雪 于 2011-8-21 22:43 编辑

我只知道武汉同济医院有个专门给糖尿病足换药的门诊室,只能帮到你这些了
5
发表于 2011-8-22 07:00 | 只看该作者

奚九一

奚九一(1923-),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234月出生于无锡一个书香之家,先后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和上海市西学中研究班。创建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专科,2000年成立上海奚九一脉管医院。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疑难病症55年,长期坚持医教研工作,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在学术上颇多建树。首创“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脉管病新诊疗体系,提出了“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变性坏死” 新病症理论,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风湿免疫性血管炎、糖尿病足坏疽、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颈腰椎关节病、癌症康复等。创制了70余个高效中药经验方(内服及外用),制成冲剂、片剂等新剂型,临床疗效显著。

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国家卫计委重大成果奖6项、上海市局级成果奖7项,完成“八五”国家攻关课题1项。主编《奚九一谈脉管病》一书,并参与编著医书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带教博士、硕士各8名,全国各地进修医师50余名。

1991年***授予“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特殊津贴证书,1994年人事部授予终生不退休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之一,上海市名中医。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2003年获得上海市医学荣誉奖。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奚九一脉管医院院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顾问,香港保健协会特约医药专家顾问,上海市卫生局高评委中西医结合学科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附属曙光医院高级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院名老中医诊疗所专家顾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级医疗顾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著名专家顾问等。

一.
倡导“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脉管病新诊治理论。

奚九一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西学中”的机遇,就开始探索难治之症脉管病的诊治。起步始自“一症一病”,即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限于“一方一法”,部分取效于四妙勇安汤等辨证加减,当时视活血化瘀为“唯一”**。但是,通过大量脉管病的临床,发现脉管病包涵的病种与病因较多,广泛涉及到内分泌、代谢、免疫风湿、感染、遗传、肿瘤等内科,以及血管外科、皮肤科、神经、骨科等多学科领域,包括3050多个不同的病症。病程有缓有急,病理有新有旧,变化不一。活血化瘀一法,对大多数脉管病的急性发作期,很难控制其发展。

六十年代起,就开始了中医对各种脉管病致瘀之“因”的寻求、以及“邪”与“瘀”的关系的探索。当时有低汞解毒法治疗脱疽、臁疮的作用;复方垂盆草等清热法治疗急性肝炎与脱疽并病等非活血法的经验。提出了“血管炎变的激发因子——邪”,可能为“某种亲血管性慢病毒”的假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与摸索,形成了中医证因论治与现代病因病理结合的新途径——奚氏“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将各种脉管病分为急性活动期、好转缓解期、恢复稳定期,进行“分病”与“分期”辨治,充分反映了病变本质,并依次立法选药。跳出以活血化瘀为“唯一”**的局限。使脉管病的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提高。

1、因邪致瘀与祛邪为先

奚氏治疗脉管病的范围:常见的有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硬皮病、雷诺氏症、白塞氏病、红斑性痕疮、多发性大动脉炎、高尿酸血症痛风、代谢综合征等。在治疗上,首先强调必须明确邪与瘀的关系,在中西医学理论上,都有“无因不成瘀”的病因学发病观念。因此,在各种脉管病的病证发生中,“病因”与“血瘀”的两者关系,自然是因与果的主次关系。即以“邪”为主因,由“邪→瘀→损”三者构成病证,因邪(内因与外因、微生物病毒与环境的致病因子、血管炎变充血)→致瘀(血管狭窄、纤维组织增生与血液改变、新与旧的血栓形成)→损伤(缺血与郁血的组织反应),构成了脉管病变的基本病理过程。

如邪盛之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主邪为“湿热入络”,急则以垂盆草等清脉791方治疗。实验提示:本方能较迅速增加血流量及皮肤氧分压,建立丰富的侧枝循环,强于丹参50%,同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调整免疫功能。

如肢体动脉硬化闭塞(ASO),主邪为“痰湿凝滞”,急则以海藻等软坚清脉方。实验提示:能降低家兔总胆固醇、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清除自由基等。

如急性静脉血栓形成(DVT),主邪为“热壅络脉”,治疗以大黄、元明粉、益母草等清营泻瘀方。实验提示:可抑止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抗凝阻止血栓形成,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有较强纤溶作用,能控制血管周围组织炎变,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坏死,消溶血栓防止再栓可能。

如风湿免疫性血管炎(CTD),辨病主邪多为“风热”、“热毒”、或“血热”等,如类风湿、白塞氏病、硬皮病、狼疮性血管炎等,急性期以清热凉血、祛风解毒药,常用白鹤方(白英、仙鹤草、蚤休等)、清风方(青风藤、忍冬藤、生地等)等。实验提示: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诱发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应答等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邪盛则激发新瘀,导致病势急性进展;邪去则渐为旧瘀,病势亦随之好转,呈缓解状态。因此,认为脉管病是“因邪致瘀”,绝大多数“邪是标、瘀是变、损是果,虚是机体的本质”。急性活动期强调治疗重在祛邪。祛邪为先,“邪去则正安”。祛邪则坏死发展停止、分界趋势、病情缓解,自然“气血自通”——侧枝循环代偿建立。

2、分病辨邪与分期辨证

疾病由“因”而异、血瘀随“因”而变。如肢体动脉硬化症的“血瘀”,是由高血脂紊乱与病毒等所致粥样斑块;静脉炎的“血瘀”,可由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与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所致的血栓形成;风湿性血管炎的“血瘀”,是由免疫功能紊乱与免疫复合物、病毒等所致的结节坏死;如糖尿病足筋疽的血瘀,是由低蛋白、肌腱变性水肿与感染所致的肌腱坏死等等。血瘀的个性,不仅由于病因的不同,每病有不同之邪,有“分病致邪”的差异,而且由于邪与正相争有盛衰,随着病程演变的阶段不同,必然出现“新瘀”——新的血栓形成、与“旧瘀”——血栓吸收机化再通的消长。所以持活血化瘀一法通治各种脉管病,“异病同治”只能是一隅,还有不可忽视的“同病异治、异病异治”等多角度、多方位的辩证法则。因此奚氏提出“分病辨邪”,并根据常见脉管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有发作、好转与稳定的周期过程。根据临床缓急,可以“分期辨证”,简分三期,这与“辨证分型”含义不完全相同。

1)急性发作期(活动性阶段)

肢体缺血或郁血等症侯群呈进行性加剧的阶段。

辨证重点:证属“邪盛”以致新瘀发展。此期邪、瘀、损三者必然是复合证,但以辨别本病“主邪”的性质为主,不及其“瘀”。

2)好转、缓解期(迁延性阶段)

肢体缺血或郁血症侯群,逐渐趋向好转、缓解阶段。

辨证重点:证属“邪去生新、正虚瘀留”。在邪减、有瘀、有虚的复合证中,以辨“虚”与“邪、瘀”的性质为主。

3)恢复、稳定期(非活动性阶段)

肢体缺血或郁血症侯群恢复到一定阶段,相对稳定半年以上无变化者。

辨证重点:证属邪退正胜、陈瘀已伏。主要辨“虚”的性质。

急性以“祛邪为先”,好转以“活血生新”,稳定以“扶正康复”,是新的分期治疗方法,有如下的经验。

1、急性活动期,急则以祛邪为先:

主要集中力量选择清除本病主邪的方药。对急性期所表现的虚证及瘀证,一般情况下,初虚不必骤补,大剂量活血药对“新瘀”更应慎用。如邪势方盛未减,此期祛邪是保肢成败的关键,治疗重在祛邪,邪去则气血自通。有三点注意:

一忌:过早用大量活血药攻瘀,以防激惹起恶化,即促使病灶区的血管收缩,非病灶区的血管扩张,引起“盗血”作用;

二要:要选针对本病病因病理的主药;要集中药力,宜少而精,避免药物多、方法多,作用分散。

三不:不泥于瘀,不惑于寒,不迷于虚。保肢抓急性,能清除血中一分“湿”,便增三分希望!

2、缓解期,用药的重点在补(虚)与化(邪、瘀)

若邪已渐去,祛邪药中病即减,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以免伐伤正气,损害脾胃。重点以扶正与祛邪、化瘀结合,此时局部肿退,分界清楚,侧枝循环已形成,可进行必要的局部手术,有利于愈合。

3、恢复稳定期,邪去正胜。旧瘀未净,则以补虚为主。

扶正补虚、培补正气为主,并积极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可以建立侧枝循环代偿,增强体质,巩固疗效。

脉管病久病络脉陈瘀已伏,药力难以尽除,故活血药不必长期应用,以免动血伤正。要点有二:

(1)活血化瘀药宜短。选用13味,短程适量活血生新,得效便减;猛攻久攻,弊多利少,挠乱气血阴阳的平衡。

(2)扶正与锻炼要长。长期补气、补肾可以养脉,可以利血行;长期锻炼,可以养正气,开发潜能。总之,脉管病常易反复发作,缓则以养为贵,持之以恒,可以延年益寿。

二、提出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变性坏死病症,新的“湿郁筋损”的理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奚九一教授发现糖尿病足坏死有85%为非缺血性的有大量肌腱坏死,辨证为“湿郁筋损”,热重之证,改用非活血药的“清法”治疗,疗效显著。将糖尿病足坏疽50%截肢率下降到3.5%。动物实验:大鼠糖尿病足表现为肌腱变性、紊乱等,符合临床。

急性期以茵陈等为主的陈兰花冲剂,清热利湿法与清创结合,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对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药敏作用较强。新的“湿郁筋损”理论,填补了糖尿病足局限于血管与神经病变的因素,荣获全国2004年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三、始终重视中医科研工作,奚九一教授对中医科研的具体方法,有三个结合。

1、辨病与辨证结合,亦即微观与宏观结合:以中医传统的“八纲”为辩证法则,去辨识各种脉管病现代病理表现,归纳为中医以“邪”为主的病机属性。

2、专病与专方结合:按不同病因与不同病理过程,分清“邪”与“正”的辨证属性,与现代中药药理属性相结合,临床不断筛选高效中药新方剂,一个病一个方的研究;

3、临床与科研结合:从临床上升到科研,必须在临床专病专方(小复方)疗效有了稳定提高后,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疗效机制。

中医创新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临床实践,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的科学假说,同时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解释和验证假说,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提高中医以及西医的理论水平。奚氏从事中医临床科研项目: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动脉硬化症(八五攻关)、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痛风关节炎、糖尿病足筋疽(重大疾病)、风湿免疫性血管炎等项目。


临床经验

一、创立糖尿病足五种类型的新分类法——可防截肢

糖尿病足在脉管科已成为发病率、截肢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病症。长期以来,对其发病原因,国内外都因循Catterall 1972年)提出的“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与“感染”三因素致病。自七十年代始,奚九一教授通过长期与TAO、ASO及MCTD等坏疽临床比较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足属非缺血性的占85%左右,而符合缺血性的仅占15%左右。受损组织有皮肤、肌腱筋膜、血管、神经与骨质等5种组织,不仅限于Catterall提出的血管与神经二因素,且以肌腱变性致残最多;而严重感染,大多是在组织病变发生之后的继发感染,并非糖尿病足的原发性。

1984年,奚九一教授发现提出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新病症;1987年根据上述五种组织的不同病变,浅表入深,将糖尿病足分为以下五大病症类型。

()糖尿病足皮肤变性皮损型

临床常见皮肤病变类型主要有:大小不等水疱症、湿性白糜/浅溃疡症、皲裂或鳞痂症、趾丫甲癣症、跖疣性溃疡症五种。这五种症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互见,病症虽轻,危害很大。

本型属“湿邪侵淫”类型,辨证属阳证,治疗以清法为主。

治则:宜清热利湿法

处方:1、陈兰花冲剂
2
、茵陈、山枝、黄芩等

外洗方:1、海桐皮  威灵仙  皂荚
2
、外敷槟榔祛湿散或复方咪康唑软膏等

要注意防止低蛋白血症与癣症,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糖尿病足坏死的发生。

()糖尿病足肌腱筋膜变性坏死型(筋疽)

这是奚九一教授长期研究发现的新病症,是在糖尿病状态下,足部肌腱组织原发性变形坏死引起的一种***的疾病,与足部缺血引起的坏疽迥然不同。本型属“湿邪筋损”类型,为阳证与热证,辨证治则以清法为主,疗效显著。

1、急性发作期:糖尿病足呈实性巨趾、巨跖性肿胀,张力较高;局部色红灼热,逐渐皮下积液,波动感增强,切开或破溃后有大量稀薄棕褐色秽臭液体溢出,创面及周围组织红肿。病情发展急骤,可迅速蔓延跖踝全足甚至延及小腿间隙下肌腱坏死。肌腱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水肿、坏死现象。近疮口肌腱呈帚状松散,腐烂液化后形似败絮、窦道。沿创内探查,深部肌腱失去银色光泽,呈灰白色,弹性柔韧性减退,水肿增粗。

奚氏认为其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虚,气虚生湿,阴虚损筋;湿郁筋肿,郁而化热,筋腐成疽”。属中医“阳证”、“热证”范畴;不同于一般缺血性脱疽的“阴证”、“寒证”。

2、好转恢复期:经中西药治疗后,局部坏死肌腱清除,肿胀消退,肉芽生长,色泽红润,创面、窦道逐渐愈合。

治则:急则治标,采用中医的“清法”;缓则治本,使用“养法”巩固疗效。

处方:1、陈兰花冲剂、除消通脉冲剂
2
、茵陈、苦参、山栀、黄芩、黄连、制军等

外洗方:1、一枝黄花、半边莲、黄精
2
0.5%甲硝唑湿敷

需要强调的是:外科清创对本病治疗至关重要。奚氏认为本病血供较好,主张尽早切开清创,分次清除变性坏死肌腱。因病变在肌腱组织,所以无需将活血、抗凝及血管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糖尿病足血管闭塞缺血性坏死型(脱疽)或称“混合型”

本型多见中老年性的肢体血管病变,属“痰湿瘀阻”证,为阴证、寒证,辨证以温清并用为主,长期治疗,可以缓解。可分二大类型。

1、趾端浅瘀症

此为皮肤毛细血管痉挛、郁血性迂滞之证。

症状:两足趾对称性或多个趾面散见细小花絮状紫纹或浅瘀色,指压可褪色,回流缓慢。治疗后,渐呈茧壳状分离脱落。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存在,抬高苍白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治则:宜益气温阳法。

处方:1、阳和通脉片


2
、黄芪、桂枝、细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

2、肢体血管闭塞坏死症

患者肢体大、中血管硬化狭窄、闭塞,缺血征明显(约占15%)

症状:趾跖苍白、紫绀,单个或多个趾端逐渐瘀黑,呈上行性干性坏死伴感染,发展较快;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剧烈。颈动脉及腹主动脉、股动脉可听到吹风样杂音,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抬高苍白试验:强阳性

治则:宜软坚清痰法。

处方:1、软坚清脉饮


2
、制首乌、海藻、豨莶草、牡蛎、蒲黄等

(四)糖尿病足末梢神经变性麻痹型

1、寒痹症

本型为下消风痹与肝肾虚证,可用温法长期治疗,能逐渐改善。

症状:患者足趾、跖踝麻木或刺痛、发凉,对称性或单足感觉障碍。患足掌踏地均有棉絮感。少数有“肢冷”,入夏尚穿棉袄,下寒及于足,上寒及于膝股。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存在。抬高苍白试验:阴性。

治则:宜长期温益肾肝法。

处方:1、首乌保元冲剂、追风灵片


2
、黄芪、首乌、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

2、灼热性肢痛症

本型为下消阴虚不足,热痹之证,可以清法,可望缓和。

症状:患肢有烧灼性疼痛,或伴放射痛,夜甚,肢体触觉敏感。肢端无明显缺血性体征。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较为亢进有力。

治则:宜养阴清络法。

处方:1、清络通络片


2
、牛角片、生地、元参、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

(五)糖尿病足趾跖骨变性萎缩型

本型下消骨痹、骨痿,多见肝肾虚之证,以养法为主。

1、趾骨萎缩症症

本型久病骨萎,属于寒证,治以养法。

发生率甚少。高年趾骨吸收,萎缩畸形,肢端怕冷。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无明显缺血体征。

治则:宜长期补肾养髓法。

处方:1、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2
、刺五加片

2、趾骨骨髓炎症

本型为骨痹化热之证,治以清法可望愈合。

多由糖尿病足坏疽慢性感染引起趾骨骨髓炎。

治则:清法治疗,分界后切除愈合。

处方:陈兰花冲剂、除消通脉冲剂

上述五大类12个症型,可单独出现或相继发生,但多以某一种病理改变为主。“奚氏糖尿足五种类型的临床新分类法”,拓展了糖尿病足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以上并发全身症状最严重的为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类型,若能及早鉴别诊断,正确处理,绝大多数能免于高位截肢致残。经国内外有关文献检索,奚氏筋疽病理类型至今尚未见报道。

30年来,奚九一教授在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辨病分型、辨证论治,明确选药原则、提出“清法”,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截肢率;并结合“养法”预防,降低复发率。改变了传统活血化瘀通治的框界,具有良好的防与治的现实意义。揭开了糖尿病足治疗的新篇章。(1999年度评获卫计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6
发表于 2011-8-25 20:29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前辈指导,有爱医币送!!!!!
7
发表于 2011-8-26 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丹参


    谢谢您的分享,学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