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呼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次的医改方案一旦通过,无疑便是未来[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到2020年以前的一切卫生政策的指导性文件。关乎乡医的切身利益,借公开征求意见的机会与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
《医改征求意见稿》(注:本文暂称其为“草案”),对村级卫生服务网的定位含糊不清,对乡医依然只是给予一点补贴就打发了。象这样的草案,根本没有体现党的[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惠农方针。因为草案无视村级网络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危机和必须马上改革的严峻现实。
在农村基层卫生方面,以“大病统筹”模式设计的“新农合”仅仅为农民生大病时提供了有限的医疗费用保障,而为农民提供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和“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显得更重要。有的专家认为:自从把预防接种和接生收归乡镇卫生院之后,村级网络公共卫生职能弱化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我们不能苟同。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农村基层网络公共卫生的任务并未减轻,“非典”就是一个证明。权威资料显示,由于价格低、距离近、可及性强,有72.4%的农民选择在村卫生所就诊。
村级网络不但是为农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第一线,它所从事的“预防为主”,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卫生工作,是投入最省、效益最高的卫生模式;而乡医们延续了几十年的“家庭化服务”模式,也是被公认为最“人性化”、“温情”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最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现代医学理念。
村级网络的历史功绩和现实重要性已有公论。
然而,这样重要、这样好的网络,目前却正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据我们统计,目前农村中,能够全脱产,靠行医养家糊口的,约占总数的20%以下,医为主、农为副的较多,约占40%,农工副为主,从医打游击的约占25%,“空白村”则是弃医另谋生路的,约占15%,后两者中,有许多都是“在册不在岗”者。所以,村民们生病,便只好到有乡医在家的地方就诊。没有乡医的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也名存实亡。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30年来,“市场化”使村级网络的体制变为“乡医办卫生”,乡医待遇不公,生活无保障造成的。
上世纪70年代初,贯彻“6·26”指示,合作医疗“全国一片红”时,以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为特征的农村村级卫生网正式建立。当时虽然不是国家公办的,但也是生产大队集体出资修建卫生所,购置设备、药品,给赤脚医生打工分保障生活。我们把这称为“民办卫生”体制。
自从大集体解散之后,“民办卫生”也解体了。原来村卫生所的房屋大多被拍卖或移做他用,资本金被抽回,医生的生活再也没有任何保障。在[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没有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重建村卫生所,继续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担,被压到了乡医的肩上。这种“乡医办卫生”的体制便30年未改。
这种体制的不合理性表现在:
1、国家对乡医所从事的公共卫生和低价位的,非营利的,带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从未给予合理的补贴。乡医只能靠自己和家人一道“以农养医、养公共卫生”。十分艰苦。
2主管部门叫干活时,说乡医是卫生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要签责任状,还得先交押金;但要报酬,要养老金时,却说乡医是农民,总是上下推诿,没人给付。乡医的劳动和报酬不挂钩,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合法权益无人维护。
3、乡医的资质确认、生活保障、退休养老、生老病死无人过问。与同时代的“民办教师”对比,同是农村知识分子,政策上差别极大。
4、低收入同样得承受高风险。
5、许多部门把村卫生所当“企业”,给乡医身上强加了很重的苛捐杂费。
就是这种体制,使乡医群体沦落为一群为[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和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无偿打了30年工,却不知该向谁去讨工钱的农民工。乡医群体为何能忍辱负重地走到今日?原因在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原本有一些不错的政策,比如1981年2月27日***的文件。但却总没有兑现。不妨请专家学者们来个换位思考,让您处在这个位子,看着医改草案依然对这种体制毫无触动,2020年前还要从事着那种既低贱而又风险极高的职业时,您会选择“留”还是“去”?所以,“乡医办卫生”体制不改,村级网络即将“人走网破”,决非危言耸听。
取而代之的体制,应该是“公立”。在公共财政保障下的“铁打营盘流水兵”机制。不管是采取“收支两条线”也好“基本工资加补贴”也好等等,总得首先解决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劳有所医、劳有所养,这些对乡医队伍已经很满足了。对今后的医生可能还得更进一步,用更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因为农村毕竟十分艰苦,物质上和精神上应该多一些鼓励。
如果说,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期,要我们做些无偿奉献,那我们认为这是做为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但是,到了“物欲横流”的今天,别人抱个小狗过门槛都有工钱,而却要我们乡医继续无偿付出,就想不通了。尤其是对乡医群体为何一贯不予平等对待?是不是因为替[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制定相关政策方案的专家学者们,在头脑中还是认为乡医是“文化大***”的“极左”的产物,而不敢替乡医说句公道话?比如《教育法》颁布了,全国800万民师一齐转制,按公务员对待,工资一加再加,最近加薪一月上千元;而《医师法》颁布了,对乡医没有转制,而是费尽心思 为80万乡医制定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业管理条例》,理由据说是乡医“没学历”,“医生不比教师,得严把准入关”。转制时民师不也没学历吗?不重要的可以拿工资,重要的却不能拿工资。一方面给乡医处方权,让乡医为农民治病,一方面又不承认乡医的医师资格,连个最低级的“执业助理医师”职称也不给。让社会怎么给乡医、给农民的社会地位定位?尤其是到了当今全社会都在学习许正超,重视熟炼技工对社会的贡献的时代,对大浪淘沙余下的这些有几十年工龄,担负着农村绝大部分常见多发病的诊治任务的乡医们,依然不想在医改时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名份,改变他们的农民工地位;还有的主张把乡医当做“过渡群体”,让他们“自生自灭”,不管他们,更是浪费资源的馊主意。“城里团长看门房,乡下小兵扛大梁”。“放错地方是垃圾,放对地方是资源”。构建一个**,就必须“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必须公平公正。乡医群体是放对了地方的资源,至少2020年前无可替代,绝不应该浪费。而正名必不可少。
总之,民以食为天,就是取消乡医,要派什么医生来,也得保障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把人当人看待。现在乡医群体正嗷嗷待哺,干了三、四十年的老乡医们正在为没人给养老金而焦急上火。如果医改不能给个好政策,那么乡医会十分绝望的。农民们也会发火的。希望有关的专家、学者们能正视现实,认真考虑乡医的呼声,重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见,认真审视“市场化”30年来“乡医办卫生”体制的不合理性及其将导致的不良后果。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制定出一个符合农村实际,体现惠农方针,善待乡医队伍,符合**的好方案。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7 08:1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很真实,不过在这里看的都是没有权利的普通乡医,领导们是看不到的。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7 08:55 | 只看该作者
乡医需要建立自己的协会,多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沟通,让他们听到我们的呼声和建议,这样医改才能更完善,更成功。
4
发表于 2010-12-27 10:12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医生医改以后就是不公、不私、不集体的性质,所谓的五统一,两***,有利的他们统一、有风险没利益的我们***
5
发表于 2010-12-27 10:45 | 只看该作者
想想怎么反应上去,哪里可反应?中央[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网页上没有反应的区块哦
6
发表于 2010-12-27 15:2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乡医需要建立自己的协会,多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沟通,让他们听到我们的呼声和建议,这样医改才能更完善,更成功。
我这的协会每年只会收村医生的220元会员费,别什么事也不办
7
发表于 2010-12-28 18:3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慷慨激昂,说出乡医的心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4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