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文化] 五运六气与儿科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六气、天干、地支等为基础,融合古代天文历法、气象物候、藏象、病候等广泛领域的科学知识而形成的理论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人们用以认识和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及其联系,成为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论治思维的具体体现。唐代著名中医王冰从其老师处得秘本,在《素问》中补入五运六气七篇大论,阐释了以年周期为核心的五运六气基本格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证体会,使五运六气格局不断丰富,其中先天运气格局的提出,与儿科(哑科)医生的临床观察与理论思考密切相关,在儿科诊疗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在后世医家中,重视先天运气理论的医家,首推儿科医生。如清代谈金章所著《诚书》,主张精儿科者必明先后天气运之理,特别强调“婴孩历后天未深,去先天不远,则气运之说不可不讲也。”痛斥后世儿科医生,“因其难而反略之,著论立方甚少,复以小儿内无情欲、外无劳伤,概之为风、食,而先后天气运之理竟不知究。”

由于小儿历后天未深,去先天不远,其临证表现更为显著、单纯;另外儿科为哑科,主诉常不清晰,要求医生的观察更为细致、周全,因此,在临床经验总结时,更加重视小儿脏腑特征与病证之间的关系,对孕育或出生时间的五运六气特征与病证关系的总结也备受关注。

《黄帝内经》中讲“在天化气,在地成形”,人生于气交之中,故天地之气对人体时时产生影响,顺则治,逆则害;人生所禀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受天地五运六气规律影响的道理相似,在人体胎儿孕育过程中及初生之时,同样会受到天地五运六气的影响,从而产生胎运印记,形成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倾向性,此倾向与后天生命过程中的五运六气规律构成特定的关系结构时(如相生或相克关系),就会产生更为和缓或强烈的机体反应。

对干支所演示的五运六气变化导致人体禀赋倾向的影响,目前认识较为一致。如十支主运,阳干太过,阴干不足,运太过者,气有余,而制己所胜,侮所不胜;运不足者,气不足,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在胎儿娩出、张口呼吸的一瞬,肺泡打开,变生成人,此时间所隐含的五运六气特征印记于初生儿身体,内外同气,成为终生伴随的禀赋特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盛衰倾向。如辛年出生者,水运不及,肾水不足,容易导致肾、膀胱病症。壬年出生者,木运太过,厥阴肝木之气有余,好发脾、肺病症。丁年出生者,木运不足,厥阴肝木之气不足,好发肝、胆病症。如刘完素所著《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马宗素所著《伤寒钤法》、熊宗立所著《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所载,均以某年生人推演可能在某年某日得病,或推演脏腑病位、病势预后等。

因此我们要重视人在出生时的五运六气,这样才能认清人的先天体质,然后治疗才有根可据。

2# 沙发
发表于 2013-6-23 2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宇宙旋风 于 2013-6-24 09:27 编辑

这个很好的东西,要把道理说明白不易,要让更多人理解更不易,中医要与时俱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