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新生儿黄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1)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胎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约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8.8mg/kg,成人则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出生趾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约80天,成人为120天),且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细胞前体较多。
   2,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胆红素进入血循环,与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引起细胞和脑组织损伤。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刚出生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也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进入肝细胞后,与Y、Z蛋白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主要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催化,形成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经胆汁排至肠道。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UDPGT含量也低(生后1周接近正常)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出生时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低下,早产儿更为明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特点  成人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部分随粪便排除,小部分被结肠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和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出生时肠腔内具有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此外,胎粪约含胆红素80~200mg,如排泄延迟,可使胆红素吸收增加。   
   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1);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1),早产儿<257μmol/L(15mg/d1)。
     有资料表明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1)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始总是一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引起病理性黄疽的各种疾病后方可确定。   
   2.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μmol/L(12.9mg/d1)、早产儿>257μ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5mg/d1);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是多种原因所致,临床疾病常以某一原因为主,为便于描述可分为三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增多症:即静脉血红细胞>6×1012/I_,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压积>65%。常见于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2)血管外溶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   
     (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吸收增加;母乳性黄疸,病因不清。可能与母乳中的p—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见于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6)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F—Poole和血红蛋白Hasharon等,由于血红蛋白肽链数量和质量缺陷而引起溶血。
     (7)红细胞膜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均可使红细胞膜异常,致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2,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1)缺氧: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2)Crigler—Najjar综合征:即先天性UDPGT缺乏。I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很难存活;Ⅱ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3)Gilbert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黄疸较轻,伴有UDPGT活性降低时黄疸较重,酶诱导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4)Lucey—Driscoll综合征:即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由于妊娠后期孕妇血清中存在—种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所致。本病有家族史,新生儿早期黄疸重,2~3周自然消退。
     (5)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VitK3、消炎痛、西地兰等,可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
     (6)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和先天愚型等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消退延迟。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1)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所致。常见有乙型月干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
     (2)先天性代谢缺陷病:e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克病、高雪病)等可有肝细胞损害。
     (3)Dubin—Johnson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是由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
     (4)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使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疽的常见原因;胆汁粘稠综合征是由于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使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肝和胆道的肿瘤也可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由于新生儿黄疸常见、产生原因较多并且发病机制复杂,除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组织和影像学检查外,按照一定步骤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甚为重要。
2# 沙发
发表于 2007-8-15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的话我们都是可以议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