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级考试] 【分享】针灸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针灸科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多选题
1. 首先确定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2. 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
        A. 《内经》        B. 《难经》
        C. 《中藏经》        D. 《诸病源候论》
E.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的是 :
        A. 朱丹溪        B. 李东垣
        C. 张子和        D. 刘完素
E. 张元素
4.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是 :
A. 《黄帝内经》 B. 《金匮要略》
C. 《伤寒论》   D. 《小儿药证直诀》
E. 《类证治裁》
5.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 时令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 五脏六腑是个整体
E. 人体是个整体 , 人和自然相互统一
6. 下列哪一项除外 , 都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内容 :
A. **学说      B. 整体观念
        C. 预防为主        D. 脏腑经络学说
E. 辨证论治
7. 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标本同治
8. 以下哪种情况不能组成一对阴阳 :
        A. 内与外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寒与热
E. 上升和外出
9.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A. 阳中之阴        B. 阳中之阳
        C. 阴中之阴        D. 阴中之至阴
E. 阴中之阳
10.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 阳中之阴        B. 阴中之阴
        C. 阴中之阳        D. 阳中之阳
E. 阴中之至阴
11.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
        A. 寒热 a         B. 上下   C. 水火         D. 晦明    E. 动静
12.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
        A. 上午          B. 前半夜   C. 下午         D. 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13. 味属于阴的是 :
        A. 酸        B. 辛    C. 甘         D. 淡    E. 以上都不是
14. 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z
        A. 上午        B. 前半夜   C. 下午   D. 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15.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i
        A. 绝对的   B. 有条件的  C. 必然的  D. 属于量变  E. 偶然的
16. 下列经脉中, 上连目系的是 :
A.        手少阴心系    B. 手厥阴心包经   C. 足太阴脾经
D. 阴晓脉        E. 以上都不是
17.“ 针经 ” 是指 :
        A. 《灵枢》        B. 《针灸甲乙经》   C. 《铜人揄穴针图经》
D. 《针灸大成》  E. 《针灸大全》
18.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
        A. 《灵枢》            B. 《针灸甲乙经》    C. 《针灸大成》
  D. 《神应经》   E. 《针灸聚英》
19. 《针灸甲乙经》确定的腧穴是 :
        A.354 个        B.361 个   C.349 个           D.343 个   E.356 个
20. 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
        A. 皇甫谧        B. 王惟一   C. 孙思递        D. 王焘   E. 陈会
21. 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
        A. 汉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E. 唐代
22. 《十四经发挥》成书于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E. 明代
23. 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设计制造者是 :
        A. 孙思邀        B. 王惟一   C. 王焘            D. 滑伯仁  E. 皇甫谧
24. 足三阴经在小腿部下段正确的分布是 :
A. 太阴在前 , 厥阴在中 , 少阴在后
B.        厥阴在前 , 少阴在中 , 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 , 少阴在中 , 厥阴在后
D.        厥阴在前 , 太阴在中 , 少阴在后
E.        以上都不是
25. 腧穴可分为 :
A.        经穴、络穴、奇穴   
B.        经穴、奇穴、阿是穴
C.        经穴、络穴、阿是穴  
D. 经穴、奇穴、特定穴
E. 十二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26. 从前正中线 , 由内向外的经脉排列顺序为 :
A. 任脉、肾经、胃经、脾经
B. 任脉、胃经、脾经、肾经
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
D.        任脉、胃经、肾经、脾经
E.        任脉、脾经、胃经、肾经
27. 在人体常用骨度分寸中 ,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尺寸 , 一般根据肋骨计算 , 每肋骨折做 :
        A.2 寸 4 分        B.1 寸 2 分
        C.3 寸 3 分        D.2 寸        E.1 寸 6 分
28. 根据《灵枢•骨度》篇记载 , 两颧骨之间距离为
        A.5 寸        B.7 寸     C.9 寸          D.8 寸    E.6 寸
29. 根据骨度分寸 , 外踝高点至膝中为 :
        A.8 寸        Bt9 寸     C.14 寸         
D.15 寸   E.16 寸
30. 手太阴肺经主要病侯不包括:
        A. 气喘        B. 发热
        C. 伤风        D. 咽喉肿痛
E. 咳血
31. 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是 :
        A. 曲池        B. 尺泽
        C. 曲泽        D. 孔最
E. 以上都不是
32. 太渊穴不是 :
A. 八脉交会穴     B. 八会穴
        C. 原穴        D. 输穴
33. 少商放血主治 :
        A. 目赤肿痛        B. 鼻衄不止
        C. 咽喉肿痛        D. 二小便不利
E. 便秘腹胀
34. 四总穴是 :
A. 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列缺
B. 合谷、百会、列缺、支沟
C. 足三里、支沟、委中、合谷
D. 委中、足三里、列缺、合谷
E. 支沟、列缺、合谷、气海
35. 根据骨度分寸,两穴间距2寸的穴位是 :
  A. 脑户←→强间     B. 归来←→气冲
C. 曲池←→手三里   D. 曲鬓←→率谷
E. 横骨←→大赫
36. 腹部正中线 , 旁开 2 寸的经脉是 :
        A. 冲脉        B. 足少阴肾经
C. 足太阴脾经    D. 足厥阴肝经    E. 以上都不是
37. 足阳明胃经循行不经过 :
        A. 鼻        B. 唇    C. 下齿龈          D. 喉    E. 耳前
38. 足阳明胃经主要病候不包括 :
        A. 水肿        B. 热病  C. 嗳气        D. 口渴   E. 鼻阻
39. 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 :
A.        尺泽在肘横纹中 , 肱二头肌腱尺测缘
B.        太乙穴在脐上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6寸
C. 食窦在第四肋间隙中 , 前正中线旁开6 寸
D.以上都对       
E. 以上都不对
40. 根据骨度分寸 , 两穴间距为 4 寸的穴位有 :
A. 关门←→外陵    B. 条口←→承山
C. 列缺←→孔最    D 了天池←→天泉   E. 大抒←→风府
41. 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是 :
A. 天井属手少阳三焦经
B. 肩井属足少阳胆经
c. 络却属组太阳膀胱经
D. 气冲属足少阴肾经
E. 以上都正确
42. 根据骨度分寸 , 两穴间距离为 1 寸的穴 位是 :
A. 温溜→偏厉      B. 悬颅←→悬厘       C. 上关←→下关
D. 阴市←→梁丘    E. 大肠俞←→小肠俞
43. 有关足三里的定位 ,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下巨虚穴上 6 寸        B. 外膝眼下 3 寸
C.        上巨虚上 3 寸          D. 条口上 6 寸
E. 以上都正确
44. 三阴交穴是 :
A. 足太阴脾经之络穴
B. 足少阴肾之经穴
C. 足太阴牌之经穴
D. 足厥阴肝之经穴
E. 以上都不是
45. 下列腧穴中定位错误的是 :
        A. 腹结穴在冲门外上 0.7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B. 承满穴在脐上 5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寸
C. 附阳穴在昆仑穴直上 3 寸
D.        秩边穴在第四骶椎棘突下 , 旁开 3 寸
E. 以上都不对
46. 足太阴脾经有腧穴 :
        A.21 个        B.27 个   C.31 个          D.23 个   E 以上都不对
47. 下列病候中属足太阳膀胱经的是 :
        A. 水肿        B. 疝气   C. 目眩        D. 昵逆   E. 疟疾
48. 某穴定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 , 旁开 1.5 寸 , 该穴是 :
        A. 肝俞        B. 胆俞   C. 脯俞        D. 督俞   E. 以上都不是
49. 某穴定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 , 旁开 3 寸 ,  该穴是 :
        A. 大抒        B. 风门   C. 附分        D. 肺俞   E. 以上都不是
50. 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是 :
A. 血海属足太阴脾经
B. 天窗属手太阳小肠经
C. 神堂属督脉
D. 胃仓属足太阳膀胱经
E. 以上都正确
51. 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是 :
        A. 魂门属足太阳膀脱经
B. 飞扬属足少阳胆经
C. 阴市属足阳明胃经会宗
D. 天泉属太阳小肠经
E. 大赫属足少阴肾经
52. 下列病候属足少阴肾经的是 :
        A. 口渴        B. 目黄     C. 气喘           D. 足心冷   E. 项强
53. 除督脉外 , 另一条贯脊的经脉是 :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阳膀脱经
C. 冲脉                       D. 足阳明胃经
E. 以上都不是
54. 十二经脉中 , 挟舌本的经脉是 :
        A. 手少阴经        B. 足太阴经
        C. 足厥阴经        D. 手阳明经
E. 足少阴经
55. 照海穴是 :
A. 五输穴之一         B. 八会穴之一
C. 八脉交会穴之一     D. 十六郄穴之一
E. 以上都不是
56. 阴谷是肾经的 :
        A. 经穴        B. 络穴    C. 合穴           D. 郄穴   E. 以上都不是
57. 石关穴定位在 :
A. 脐下 4 寸
B. 脐上 4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C. 脐上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D.脐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
E. 以上都不是
58." 掌心发热 " 见于下列何经主要病候 :
A. 足少阴肾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太阴肺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以上都不对
59. 天泉穴属 :
A. 手厥阴心包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少阴肾经        D. 手太阳小肠经
E. 奇穴
60. 手少阳三焦经的郄穴是:
        A. 支正        B. 养老
C. 支沟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 针灸治疗痫证法以      、      为主。
2. 针灸治疗不寐根据辨证选取所属经脉     
        穴或     穴。
3. 钟灸治疗惊悸、怔忡以取     经穴为主 , 佐以     穴。
4. 针灸治疗虚证哮喘以调补     为主 ,毫**用     法,
可酌用     法。
5. 针灸治疗肝气犯胃所致胃痛取     、     经穴为主 ,
毫**用     法。
6. 针灸治疗脾阳不振所致腰痛取     、     经穴为主,毫**用    法 , 并用     法。
7. 针灸治疗慢性泄泻治以     与     为主 , 针用     法。
8. 急性腹泻治疗: 下合穴可用     ;俞募配穴可用     、     ;八会穴可用     。
9. 针灸治疗阳痿以     为主 , 毫**用     法 , 或     并用。
10. 针灸治疗梦遗以     为主 , 毫**用     法。
11. 针灸治疗滑精以     为主 , 毫**用     法 , 或     并用。
12. 针灸治疗崩漏取     、     经穴为主。
13. 针灸治疗崩漏, 实热证针用     法, 不用     法;虚寒证针
用   法,不用     法。
14. 灸治胎位不正, 取至阴, 操作时须     , 坐在     上或     上。
15. 针灸治疗乳少证 , 取     经穴为主 , 虚者针用     法 , 实者针用     法。
16. 针灸治疗阴挺以取     经穴为主 , 针用     法 , 并     法。
17.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以     经穴为主 , 辅以     取穴。
18. 针灸治疗风疹以取     、     经。
19. 针灸治疗痄腮以取     经穴为主 , 毫**用     法。
20. 针灸治疗痔疮以取     经穴为主 , 毫**用     法 , 适当     。


edited by zhbwxy on 2005-7-23 at 06:52 P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0 15: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