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6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测量脑中线移位预测脑疝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 目的  探讨CT测量脑中线移位预测脑疝的计分方法。方法 对临界脑疝组、脑疝组及对照组共458例脑外伤、脑出血病例,进行脑中线CT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寻找出脑中线各结构移位的脑疝危险系数,并将危险系数分级量化进行“脑疝预测计分”,对44例脑外伤、脑出血病例前瞻性计分评估。结果 脑中线各结构移位的脑疝危险系数是:中脑移位3mm,大脑镰移位6mm,三脑室移位9mm,透明隔移位12mm;“脑疝预测计分法”计分为6分时即为脑疝临界状态,分值增加危险性加大。结论 “脑疝预测计分法”是CT预测脑疝的一种快捷、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脑疝  脑损伤  CT  中线  移位
The method of forecasting brain hernia in CT images by measuring brain midline  Lei Jian, Jiang Haiqing, Tian Yunsheng etal,Gan Zhou People's Hospital,  Jiang Xi province,34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ethod of forecasting brain hernia in CT images by measuring brain midline.   Methods   458 case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brain trauma were divided into critical brain hernia group,brain hernia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Each case was measured the brain midline and was **yzed by statistics, then we found out the danger coefficient of brain hernia,and the danger coefficient was been in quantitative grade and **yzed by the scoring of forecasting brain hernia.Using the method ,we estimated 44 case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brain trauma.   Results   The danger coefficient of brain hernia of each case of brain midline structures displacement is following:midbrain displacement(3mm),cerebral falx displacement(6mm),third ventricle displacement(9mm),septum pellucidum displacement(12mm).The critical state of brain hernia is 6 score which worked out by the scoring of forecasting brain hernia ,the score is advanced and the perniciousness is turning up.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forecasting brain hernia in CT images  by measuring brain midline is a kind of rapid ,uncomplicated and very effective.
[ Key  words]   CT   Brain hernia   Brain injury     Midline  displacement

应用CT扫描测量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病人脑中线移位的数据,对脑中线移位与脑疝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取得脑中线移位的危险系数进行计分,从而对脑疝的高危状态进行预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在本院1993-2001年颅脑外伤和脑出血CT及临床资料中随机抽取以下3组样本。
1组(临界脑疝组):第1次CT扫描未出现脑疝症状,但CT上有部分脑池改变及脑中线移位,第2次CT扫描已出现典型脑疝症状143例。颅外伤85例,脑出血58例,男性94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45.8岁。
2组(脑疝组):已出现典型脑疝状,并有典型脑疝所致脑池CT改变的病例165例,颅外伤92例,脑出血73例,男性84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51. 2岁。
3组(对照组):始终未出现脑疝症状,CT上无明显脑池改变的病例150例,颅外伤87例,脑出血63例,男性9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47.4岁。
应用上述3组的分析结果,对44例脑外伤和脑出血病例进行前瞻性CT测量评估及临床观察,颅脑外伤21例,脑出血23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4岁。
2.方法:
CT扫描方法及脑中线测量方法:颅脑CT扫描以OM线为扫描基线,扫10-11层,层厚10mm,层距10mm;测量脑中线结构移位以中脑、三脑室、透明隔、大脑镰为标志,以额顶骨正中骨嵴连线为测量基线。
分析方法:应用医学统计学均数,u 检验、卡方检验及直线相关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结   果
1.测量脑中线结构移位数据的均数及其 u 检验情况(见表1、表2)




2.   脑中线结构移位危险系数(阈值)与脑疝之间相关关系:
当中脑移位大于3.15mm,大脑镰移位大于6.21mm,三脑室移位大于9.32mm,透明隔移位大于12.25mm时,与脑疝之间呈高度相关(正相关)。
各组脑中线结构移位阈值与脑疝发生率之间相关性线形图如下:


3. 脑中线结构移位的危险系数的确定:在实际工作中为便于记忆,危险系数取整数,分别为:中脑3mm,大脑镰6mm,三脑室9mm,透明隔12mm。
根据上述危险值,前瞻性对44例急危重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病人进行预测,应用“脑疝预测计分法”进行评估(见表3)


计分为1至2分6例,无1例出现脑疝;计分3至5分5例,其中1例后因脑出血增多出现脑疝,为20%;计分为6分9例,1至3小时后有6例出现脑疝症状,为66.7%;计分为7分7例,45分钟至2小时后有5例出现脑疝症状,为71.4%;计分为8至9分17例,有3例未做CT时已出现脑疝症状瞳孔不等大,14例30分钟至1小时后出现脑疝症状,为100%。计分6分以上(含6分)与6分以下其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x2=17.83    P<0.01有显著意义。

讨  论
1.CT测量脑中线移位预测脑疝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颅内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部分脑组织移位,通过一些孔隙被挤至压力较低的部位,即为脑疝[1],因为颅腔周围是颅骨,在颅缝闭合之后,颅腔四周是封闭的,当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时,首先是脑中线的移位,所以测量脑中线移位程度,可反映出脑组织移位与颅内压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寻找出脑中线移位与脑疝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资料表明,脑疝组与对照组及临界脑疝组(未出现脑疝)比较,中线结构移位的程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1  表2),并且当各组脑中线结构移位达到一定阈值时与脑疝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
2.各组脑中线移位均值差异性比较
表2显示脑疝组与临界脑疝组(已发生脑疝)之间,对照组与临界脑疝组(未发生脑疝)之间,P>0.05,无差异性;对照组、临界脑疝组(未发生脑疝)与脑疝组及临界脑疝组(已发生脑疝)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脑中线结构移位与脑疝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3.脑中线各个结构移位危险系数(阈值)的确定:
中脑移位大于3.15mm时(r=0、86  P<0.01),大脑鐮移位大于6.21mm (r=0.80  P<0.01),三脑室移位大于9.32mm (r=0.73   P<0.01),透明隔移位大于12.25mm(r=0.75   P<0.01),均与脑疝发生率之间呈高度相关,此时线形图显示陡直走行的直线;当各个脑中线结构移位小于上述数据时,则无相关性或微弱相关,两条直线交汇点所反应横坐标上移位的数据,则是脑疝临界状态时各脑中线结构移位的危险系数(阈值),在实际工作中为便于记忆,则取整数运用于“脑疝预测计分法”进行量化计分。
4.脑疝预测计分法的应用意义
文献曾有报道,讨论脑中线移位与脑疝之间的关系,均认为脑中线移位程度与脑疝密切相关[2][3][4],但将其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并做具体的计分评估,尚未见报道。“脑疝预测计分法”的意义在于:1、将脑中线结构细化为4个指标,进行测量计分,避免了单一的测量某一个数据出现误差较大的问题;2、对4个指标分级量化,综合评估更能全面反应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移位的实际情况;3、确立中脑移位3mm、大脑镰移位6mm、三脑室移位9mm、透明隔移位12mm为危险系数(阈值),便于临床实际应用。
应用“脑疝预测计分法”前瞻性对44例急危重颅脑外伤、脑出血病例进行计分预测,资料分析表明,计分为6分及6分以上者,在1至3小时间出现脑疝占66.7%以上,与计分6分以下有显著差异(X2=17.83  P<0.01),我们认为当计分为6分时,即为脑疝临界状态,分值增高危险性较大。
CT测量脑中线移位进行脑疝的预测对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的病例有其实际意义,它具有快捷、简便、可操作性强、适用于CT及临床诊疗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孝平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5
2.雷剑,蒋海清,田云生等.小脑幕切迹疝CT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84-86
3.宋治,王蓉,资小宏等.基底节脑出血CT成像中线结构移位与临床.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22(5):452-454
4.陈信坚,金德勤,祝笛等.颅脑损伤所致天幕疝的临床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9,4(4):41-4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tians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2-19 21:55 | 只看该作者
我又学了新东西,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6 18: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