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 认识几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认识几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指在安静状态下、坐位右上臂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随着监测手段的提高,现已证实,在医院中偶尔测得的基础的、静态的血压并不能全面反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已被广泛接受,并发现了几种临床上容易忽略的特殊类型高血压。
1.白大衣高血压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测量的血压升高,而在诊室以外的地方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又称诊所高血压。如果在诊室外血压也高于正常,但诊室内更高,则称为“白大衣效应”。目前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方法及标准尚不统一,较常采用的是诊室内偶测血压值≧140/90mmHg,而动态血压监测的白昼平均血压<130/80mmHg。在根据诊室内偶测血压值诊断为轻度高血压的患者中约20%为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
有关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自然史和预后目前仍不清楚,有的认为属于条件反射,也有的报道存在神经、内分泌异常。通常认为这种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无关,临床上不应采取过度的药物治疗。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对靶器官有不良影响,由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有较高的心血管危险,其损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之间。
总的说来,白大衣性高血压危险性不大,也无需用药,但是要经常随访,特别是有家庭高血压史的人,应当在家里多测血压,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血压监测随访。对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强调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减重、限盐,平衡膳食、消除紧张、保证睡眠,并及时纠正血糖、血脂异常。
2.隐蔽性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又称“逆白大衣高血压”或被掩盖的高血压,是指诊室内测量的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白昼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这类患者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状况或运动有较强的升压反应。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诊所血压在正常高值者。据初步研究,隐蔽性高血压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危险,甚至可能已有明显靶器官损害,微量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常常因为不知晓而未实施降压治疗。
如果临床上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例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隐蔽性高血压,及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若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白天血压大于135/85mmHg,即可诊断为隐蔽性高血压并开始治疗。否则,诊所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即使得到控制,患者仍会发生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疾病。
总之,白大衣高血压预后好,可能治疗过度,因此宜采取保守的处理措施;隐蔽性高血压预后较差,可能被忽视,因此应实施积极降压治疗。
3.夜间高血压
正常人群和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在夜间睡眠时下降,清晨醒来时上升,表现为上午血压较高,下午至夜间逐渐降低。动态血压监测表现为夜间血压(主要指收缩和平均压)均值与白昼均值相比下降小于10%,称为“勺型血压”。这种节律变化受环境和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如果夜间血压不降或下降减少,称为“非勺型血压”,又称为夜间高血压。也有人认为不管昼夜血压变化情况,只要夜间收缩压均值大于125mmHg和(或)舒张压均值大于75mmHg时,就称夜间高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常由于伴发其他因素引起,如肥胖、吸烟、糖尿病、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呼噜”),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同时,夜间血压升高又可加重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对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重度高血压,合并上述情况者,都应了解有无夜间血压增高,以采取措施,在控制白昼血压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同时,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或晚间加服一次中效药物。
4.清晨高血压
清醒前后血压呈现上升的高峰称之为血压晨峰。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上升较快,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这种清晨上升较为明显的高血压称为清晨高血压。其发生主要由于机体内交感神经及一些内分泌物质的生理节奏变化,与起床后的**改变及活动增加也有一定关系。
控制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上升,可以减少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而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其对策首先也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晨清醒起床动作宜慢、活动量宜小、逐渐过度到适宜日常生活、工作,最好不要太早进行晨练。药物治疗首先应控制诊所和24血压水平与变异,尽量选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每天清晨醒后即刻服药一次,能有效控制整个24的平均血压水平。某些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抑制血压晨峰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如果依然存在明显的晨峰现象,可以将给药时间改为临睡前,临睡前联合使用长效α受体阻滞剂,例如多沙唑嗪控释片,能有效阻止清晨的交感活性增强,但临睡前给药会削弱24小时血压控制。
5.卧位高血压伴**性低血压
**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应用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如马沙尼、可多华,是常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抗高血压药)者。有些老年朋友刚起立时或长时间站立后血压下降、感觉头晕,严重时导致晕厥,而卧位时血压可能非常高,尤其是在夜间,使得降压药物调整非常困难。这些病人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尽量缓慢,使用弹力长袜是一种折衷的治疗手段,动态血压监测是评估血压控制是否理想的重要手段。
6.运动性高血压
运动导致的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临床上进行运动试验时,经常会发现受试者的收缩压明显升高,这不仅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以见到,在那些安静状态下血压正常的人中也可能出现。运动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值超出正常人反应性增高的生理范围的一种现象。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相对的,所以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不一致,其中一种标准是运动时收缩压大于200mmHg及/或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达1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
尽管运动性高血压与一般的运动性升压反应相似,可能仅仅是表现的程度不同,但可能是将来发展成为高血压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具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意义。出现运动性高血压时,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其他传统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等,及时进行干预。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血压调控异常综合征的概念,包括清晨高血压,非勺型高血压,过度勺型高血压,餐后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运动后低血压,运动后高血压,餐后高血压等。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掌握了这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避免因血压变异性过大加重靶器官损害
3# 板凳
发表于 2015-2-9 15:46 | 只看该作者
就一种?楼主还没发全吧,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15-2-9 16: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解,{MOD}。
5
发表于 2015-2-10 04:55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有这些情况,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08: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