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内经中“明”“神”“工”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开篇先说一下,想捡便宜的伙计们,你注意了不怕膝盖痛,你就跪着,且听哥细说分明。本篇文章即无治病之法亦无用针之术,更无某穴是治某病的特效的匠人之迂腐。所以烦劳您别费心力,也别费脑力,更别费搓衣板,免得以后没得搓衣板用。本篇只是简单讨论了明神工之本意,以及今人如何才可出明而入神兼工。当然哥属于那种愚钝之人,修炼三百年也就会点明之巧,工之术。于神焉,下守其形而无深旨耳!所以,捡便宜捞实惠的朋友们,注意我还是称您为朋友,您最好省省,免得又大呼上当,嫌哥说废话。不过哥告诉你,读书需于无字之处,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窥一个斑点你能知道豹子的鸡鸡长什么样。哥给你一个字,你能读出林黛玉是什么病死的,证明你用了心思了。好了,下面看一下经典,有的人反对引经据典,我觉得不告诉你典出于何处,你不足以明理。反正哥读书喜欢从作者引的经典中再去细读一番,领会原意,再结合发挥之语,才可开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和勤奋的人的,张着嘴等着吃的人一辈子也就会吃了拉拉了吃了,这不成**了么?

什么???你说哥刻薄???你说哥尖酸???哥想告诉你,哥是鲁迅爷爷笔下的祥林嫂与阿Q的结合体,你等着吃热的吧!

《邪气藏府病形》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我们来看看这段话的大白话是啥意思。黄帝问岐伯:我听说,观察人的面色,就能知道病情,这叫做“明”;切按脉搏就能知道病情,这叫做“神”;通过询问病情,就能知道疾病的部位,这叫做“工”。我希望知道为什么通过望色就能知道病情,通过切脉就能知道症结,通过询问就能知道病的所在呢?

岐伯回答:病人面部的色泽,脉象与尺肤是一样的,这就像以鼓槌敲鼓,声响相应一样,不会出现差失。也就像树木的根和枝叶一样 是可伺望的,树根死了树叶就会干枯。一般来说,面部的色泽,脉象,形体,肌肉,这些都应该一致,不会相失,所以懂得问诊就可以称之为工,懂得切脉就可以称之为神,如果还能懂得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就叫即神又明了。

那么我们看现在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了吗?没有掌握是为什么呢?

古人能够达到明,神,工这个层次是为什么?我们先看看今人,今天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吧!远离了自然,对于自然界的感受几乎是杂乱的,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对人体与自然的统一性的认识也是模糊的,几乎是在高科技的环境下忘记了自然。古人的绘画与书法我们看了为何会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对自然界的体验与感受,来自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来自于人画合一的境界。如古人的画跟西方的画有个区别,古人绘画是近小远大,西方绘画是远小近大。这个就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的不同。古画中的桌子都是近处窄远处宽,楼梯也是这样。为何?这个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人画合一的境界,古人绘画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去画,而是真正的走入画中,达到了人画合一的境界,犹如心物合一。作者是站在画中来创作的,所以我们看了会感觉到心灵上有着巨大的震撼。用俗一点的话说,你感受到了作者画中气得存在。王羲之的书法为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何今人做不到?王先生的书法不是坐在家里练出来的,他观察了自然界,达到了天人合一。如今的书法家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叩齿叩齿的就会临帖。王羲之的书法点若高峰坠石,横若千里阵云,竖若万岁枯藤,达到这个是什么道理?是深刻的观察自然体会自然达到的结果。倘若他老人家坐在家里一直临帖估计中国的书法史上可能不会有兰亭序。
那么古人学医,在那个时代不会有高科技产品。其眼望之色需要从自然界中去观察去提取,去反复的练习自己的眼睛,以达到对于病色,健康色的区别以及对于五脏病色的认识。观察体验体会四季之变化与人体的相应之处,看山川河流树木花草以应人体之经脉穴位皮毛肉骨。观察体验日月交替与人体的关系,来体会阴阳循环交合之妙。等等等等等不一列举。今人自出生就开始接触各种高科技的产品,看各种杂色,使得眼睛不够纯洁,对于颜色不够敏感,混乱不堪。例如游戏,我现在不敢或者说几乎不玩游戏。为啥?这个游戏不管是电脑上玩,手机上玩,都是颜色复杂过于艳丽,导致你的眼睛对颜色产生疲劳感,当你再去望色则无以分辨何为病色。玩游戏之嘈杂缭乱于而萦绕于心,使得你对声音不敏感,难辨五音,使你的心受到干扰变得心气浮躁不能以切诊。今人从小就接受的思想是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有个好工作有钱过的人上人,于是每一个人都在路上拼命的奔跑你追我赶,变得心浮气躁唯利是图,岂有学医的神?怕是荡然无存。于是到了今天我们做不了明医,只能做个医匠,跟补鞋的鞋匠一样,给人治病无疑是补窟窿打补丁。实际上到最后这鞋还是得报废。
今人失去了体验式的直觉思维,就失去了医患双方的心物合一的交融互动,失去了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亲近沟通交流启动触发融合。失去了生命对生命的烛照与精神层次的感召,因而也失去了古人临证时的心境的纯粹,宁静和从容。结果使得心灵钝化,锈蚀,麻木不仁,不会感受。眼睛,耳朵,鼻子,手指的感触灵敏度下降,我们望闻问切的技术也就弱化了,甚至根本就没能领悟和掌握。

那么你想成为明医吗?从今天开始把你的那层坚硬的外壳扔掉,让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耐住寂寞。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体会自然,去感受人体,感受生命的存在。医生面对患者,不是面对疾病,你面前站着的是人,所以你要通过感受自然来感受人体,感受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本质,继而才能感受到疾病的形成,知道形成原因,才会知道如何去处理。

首先清除内心的一切杂念,读读内经,难经,伤寒,神农本草等等等。放下躯壳去感受自然与人。拿出时间从房子里走出去。然后再从外边走回来。清除一下眼内的杂色,让眼睛变得清纯,戒除伤眼的一切活动。保护好一双手,然后用手去感知冷热寒凉动静快慢,不要摸个迟脉与数脉还用手表辅助了,做到感同身受,真能的去观察体会患者这个生命个体的存在。

练眼以望色,练手以切脉(这个切包括一切经脉的动脉搏动,以及经络穴位的切诊,腹部,背部的切诊),练心以学明医。

练眼靠白色,练手靠去摸,练心靠去悟。

如果看完了,你会心一笑,能够检讨自己,那么你第一步成功了,你开始要撕掉自己坚硬的外壳了,第二部就是要看你耐不耐得住寂寞了,耐得住寂寞,就放下了,熬过去,就成功了。
                                                                                                                                                      刘兆伟书于招远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lzctnsf+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7-2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顶起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