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6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2012年心血管·高血压大事年终盘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抗击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并重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及长城会依然是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的重头戏。今年,ESC发布了包括2012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及《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在内的6部指南,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正在或将要改变临床实践;而今年的长城会则聚焦“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从医院到家庭全程关爱”,呼吁临床医生更加重视心脏康复,并对患者进行教育及全程管理。本版将与您一同回顾这一年抗击心血管疾病道路上与基层医疗较为相关的几个重点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绝大多数心内科医生都将关注点和研究重点放在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而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增重,越来越多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认识到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重要意义,并逐步改变着临床实践。

  预防,心血管领域的终身事业

  强调终身预防

  ESC于5月3日公布了新版《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并重点强调了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预防以及心脏健**活方式和行为的实施。

  风险评估 建议所有50岁以上男性及40岁以上女性均应进行一次完整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关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 新指南在这两方面的推荐意见无显著改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然为主要治疗靶向。

  糖尿病患者简化管理 由于糖尿病可升高心血管和微血管疾病风险,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积极治疗;新的治疗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靶目标是低于7%(原为6.5%);二甲双胍应作为一线治疗使用;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推荐应用他汀类药物,但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不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

  须重视二级预防

  PURE研究(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多个国家有明确指南适应证患者的循证用药状况,结果显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与指南推荐都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的调查结果更令人震撼: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只有18.6%;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仅为8.6%;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最重要的药物,其用药率仅为1.7%。这些数据提示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指南,合理用药,重视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心脏康复环节的空白,导致患者出院后被“放任自流”,这些患者可能会不断“返修”——再住院、再介入、再搭桥。

  心脏康复,低价高效药

  我国心血管病形势不容乐观

  2012年中国心脏大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3亿,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0年到2030年,如果仅考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加的因素,中国35岁至84岁人群中心血管病事件数将增加50%以上;如果考虑血压、总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的因素,心血管病事件数将额外增加23%。若不改善应对措施,2005-2015年,心血管疾病、卒中和糖尿病将会给我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心脏康复受重视

  今年长城会的主题为“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从医院到家庭全程关爱”,这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康复/预防及全程管理。大量研究表明,心脏运动康复可降低20%~36%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其治疗效果甚至可以超越介入治疗。

  美国、德国以及中国香港比较早开展心脏康复,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心脏康复模式,完整的心脏康复团队应包含心血管科专家、内科医生、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及职业治疗师等。

  心房颤动所导致的血栓脱落是导致脑卒中及肢体动脉栓塞的重要病因。正确治疗和管理该类患者对预防卒中意义重大。

  房颤抗凝治疗开启“新画卷”

  欧洲指南

  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了新版《心房颤动(房颤)处理指南》。与以往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加突出了口服抗凝药的治疗地位,须接受抗凝治疗的人群进一步扩大,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地位逐渐降低。

  此外,新指南在抗凝危险分层、左心耳封堵或切除等方面也有重要更新。

  中国专家共识

  今年9月,《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下简称《共识》)发布,《共识》更加贴近我国国情,更易于基层医生操作。

  抗凝治疗策略重视CHADS2积分 《共识》建议CHADS2积分≥2者应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CHADS2积分=1者可应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CHADS2积分=0者一般无需抗凝。

  推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共识》推荐老年患者应与一般成人采用相同的INR目标值,即2.0~3.0。

  新型抗凝药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新型抗凝药物具有固定剂量使用、无须监测抗凝活性、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这类药物预防血栓栓塞至少不劣于华法林。但由于其上市时间尚短,仍须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并积累临床应用经验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 17:31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防止,“平淡”中迎接明天的希望
 2012年对于从事高血压防止的医务人员和高血压患者而言,可以说是“平淡”中充满愉悦和希望。尽管,这一年中并没有举世瞩目的大型研究数据发表,也没有高血压防止指南的重大更新,但发表的几项关于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RDN)的研究还是引起了国际高血压领域的热议,而对于我国高血压患者而言,正在编写中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和已经发表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为我国高血压防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刘力生教授获得终生成就奖也是一件大事。

  高血压患者和大众对高血压知识匮乏及认识误区是导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国外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成效来看,患者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因此,加强患者和公众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众多的国情,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止的“新鲜血液”

  在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4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研讨会于2012年7月1日在西安召开。

  该指南将分为医生分册和患者分册,其中,医生分册的目的是明确医护人员负有教育患者的责任,并指导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患者进行教育;患者分册的对象是患者和包括易患人群在内的公众,是指南的主要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危害、患者生活方式与行为改善、简单的药物治疗常识、高血压伴发疾病及并发心、脑、肾疾病的处理、患者自我管理(健康俱乐部、社区志愿者、家庭血压测量)及高血压认识误区等。

  《高血压治疗误区指南》初稿已于9月底完成,并于10月~11月期间,分别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杭州、成都举办了6场区域专家意见征[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共邀请了140名一线专家参加,并以问卷征集形式取得了另外600多名医生的意见,根据专家和医生的意见对指南进行修改。随后,还将举行高层专家意见征[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并向社区全科医生和患者征求意见。

  此外,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委员会等联合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于2011年12月发表,该指南是我国第1部血压测量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共分为4个部分,即血压测量基本技术、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及家庭血压测量(HBPM)。该指南有助于促进规范化血压测量,改善血压测量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隋辉 王文)

  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很重,10年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尽管目前尚无难治性高血压的确切患病数据,但这部分患者的确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

  热议:RDN会是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下一个“春天”吗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RDN)技术成为2012年心血管领域几乎所有国际会议的热点话题,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年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均有学者报告了关于RDN最新研究结果。

  《中国医学***报》特别邀请国内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和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举行了“RDN专家圆桌会”,专家们的讨论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 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DN对某些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但有可能过高估计其降压疗效。近期一项观察性研究在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进行RDN治疗也获得了降压效果,短期内肾功能是稳定的。② RDN对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须进一步评估,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同时监测诊室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延长随访时间,并探索RDN治疗适应证及术中、术后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等供临床参考的指标。③ RDN适应证应由高血压领域专家进行选择,须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影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因素后才能确定为难治性高血压。今后研究中应密切关注术后并发症及通过RDN降血压是否可减少靶器官损伤等内容。④ 建议应用经审批合格的相关设备包括导管,规范开展RDN临床研究。RDN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须多学科合作,应有高血压、心内科介入、肾内科、内分泌科及麻醉科医师的共同参与。⑥ 在证实其安全性以前,不建议使用心脏射频导管消融肾交感神经。(陈智)

  刘力生教授成为38年来第1位获得国际高血压学会罗伯特·蒂格斯泰特终身成就奖的亚洲人。

  荣誉:刘力生教授获终身成就奖

  2012年10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第24 届科学年会上,刘力生教授被授予国际高血压学会罗伯特·蒂格斯泰特终身成就奖。

  该奖项是国际高血压学会于1974设立的,目的是奖励在高血压基础、流行病、临床研究、教学或临床活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并成功培养年轻医生的优秀专家,每2年评选1次。

  刘力生教授因在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和人才培养诸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她是该奖项设立38年来第1位获得此荣誉的亚洲人。

  获奖后,刘力生教授说:“这个奖意味着国际组织对我们这一代人和中国许多医生几十年执著追求、在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临床所做工作的认可,这是大家的荣誉,它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工作,并取得更大成功。”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 21:04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0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第24 届科学年会上,刘力生教授被授予国际高血压学会罗
4
发表于 2013-1-12 21:2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的文章,感谢 别看资料 版主分享!送花鼓励!
5
发表于 2013-1-13 09:36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能了解最新动态。谢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6
发表于 2013-1-19 21: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3-2-14 17: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人不错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