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颈椎病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阶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阶段较为多见。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根据受损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如下五类。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肌型
  病变:颈肩肌群软组织损伤、气血郁滞;
  高发年龄段:30-40岁
  主要症状:
  .颈部强直、疼痛,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
  .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
  .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二、 神经根型
  病 变:椎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多见于 4-7颈椎;
  高发年龄段:30-50岁
  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三、 椎动脉型
  病变:由于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
  高发年龄段:30-40岁
  主要症状:
  .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
  .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四、 交感神经型
  病变: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
  高发年龄段:30-45岁
  主要症状:
  .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
  .心悸、胸闷、心律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五、 脊髓型
  病变:颈部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
  高发年龄段:40-60岁
  主要症状: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难,双脚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穴位注射:药物主要选用当归。细辛。夏天无注射液活血,消除无菌水肿,减少压迫,有外感病症者可加柳安注射液,有麻木者根据中医四字言“风湿麻木”有风湿即有麻木可加风湿灵。祖师麻注射液,急性期可加5到10MG地米,主要作用消除神经性水肿,头晕者还可加天麻注射液。其他药物自己可以随症,毕竟我只是提供一个方法大家可以继续深入嘛!
注:近来有报道合谷穴注射导致畸形的个案,主要原因是局部药物用得过多,盲目追求得气的感觉,大家在临床操作的时候注意各穴位的药良分配。
2# 沙发
发表于 2010-8-12 17:1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读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0-8-16 15:1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4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