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6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脾胃虚寒胃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人临床中西医结合,但以西医为主  故临床用中药也都是比较典型的证候或西医没有太多头绪的病例,故我发的病案也多是相对典型而简单的。
     2009  7  2  胡某    男  45   近年来腹部怕冷明显,大热天睡觉也要把肚子盖好,否则易发胃痛,吐清涎,腹部肠鸣时有腹胀不适,且每日大便稀溏样日三四次,口不干渴,小便清,舌苔白润,脉沉缓。 经多方治疗均以拉唑类  吗叮啉 解痉药 及中成药当时能缓解,但一不注意再反复发作。处方:党参30焦术20  干姜20  甘草10  车前子10  赤石脂15  焦三仙15  葛根15   山药20   五剂  7号诊胃痛消失  大便呈稀软状没有以前那样溏水状 一日一至二次,腹部稍冷感,但因前日睡觉时手臂着凉席后现感右上肢冷痛拘急,舌淡苔白,脉缓弱  处方:党参30  焦术20  干姜10  生姜3大片  甘草10   当归10   桂枝10   赤芍12   通草6   细辛3   葛根15   羌活 10    黄芪20 三剂   大便成 形  上肢疼痛消失  饮食尚可  无腹痛肠鸣,但腹部仍觉稍冷比以前要轻,舌脉如前再以理中汤三剂后    开理中丸和小建中胶囊善后服用。现一直未再发作。
     本案当属典型的脾胃虚寒证了,所以温中散寒始终为主导,适当辨证加减,中途本有中焦虚寒又因寒滞经络故加用当归四逆汤。。。所证缓解,但虚寒之本一时难以完全温散,故用以理中丸和小建中胶囊善后。

[ 本帖最后由 郭医 于 2009-9-9 14: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广阔天空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励!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9-9 15:03 | 只看该作者
胃寒,第一次用药为何不用丁香,小茴香或高良姜之类已去寒呢?
3# 板凳
发表于 2009-9-9 15:18 | 只看该作者
高良姜的确是可以的,丁香我是最不善用它的了,个人习惯而已。我当时完全就是以理中汤原方打底为主了,况且方子总体还是温性有余的。。不过你说的很有道理。对于冷胀痛显著的,我平常也会用到炮姜  良姜的。。
4
发表于 2009-9-9 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会用吴茱萸汤

殊途同归吧!
5
发表于 2009-9-9 16:18 | 只看该作者
腹部怕冷明显,稍不留神受冷就会发作,我用桂枝人参汤,“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6
发表于 2009-9-9 16:18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用附子理中汤比较好,无论使用何方加减,温经散寒当为主
7
发表于 2009-9-9 16:4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可能会加上附子,虽然是下利不口渴。
8
发表于 2009-11-21 07:29 | 只看该作者
标准的肾阳虚、命门火衰,四逆汤最对症,伍用小建中汤、理中汤更好
9
发表于 2009-11-21 10: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辨证最为重要,至于如何用药,则完全根据个人经验。不一定非用这药或用那药。用药的规则就是没的规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21: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