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3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肝病浅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uori重现 于 2016-4-27 11:53 编辑

肝主藏血,内寓相火,藏血故曰体阴,相火为用故曰用阳。其性刚,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阴平阳秘,则静而不滞,动而不过。体用相得,动静致中和,方显柔和之体,条达之性。肝之体用皆有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体勿忘用,治用可从体,此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也。
        肝喜条达而每抑郁,一有拂郁,则为郁结,或见情志不调,或见肝经不畅,亦可波及它脏。郁久化火,化火则上炎,亦可伤阴可生风;伤阴则生燥、生热、生风。肝者,干也(《明堂五脏论》),将军之官,横则犯脾胃,上则扰心肺,下可病肾水,其病多且杂,故曰“肝为五脏之贼”,其治法方药亦最为繁杂。然总不出阴阳,肝用不及则“以辛散之”,太过则“酸泻之”,化热化火则苦寒清之,体不足则从《金匮》“肝之病,补用酸,克土则以甘缓之”阳亢潜之,生风填之息之。阴阳互根互用,亦对立制约。故体不足则用太强,当补体,益阴敛阳;用不及亦可见体不足,当补体助用,阴中求阳。总之,当体用兼顾。另外,尚须从他脏论之“虚则补其母(阴虚阳虚皆可用),实则泻其子”,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等。又有水寒土湿木郁等它脏病及肝者,亦当标本兼顾。
一、肝疏泄失常,肝疏泄失常主要有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气横逆,木不疏土等。肝疏泄失常,治法不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
         (一)肝气郁结。治当疏肝,即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常用的疏肝药物有:柴胡、香附、青皮、郁金、川芎、佛手、玄胡索、川楝子(能疏亦能清,气郁化火要药)。一味疏散,恐劫伤肝阴,故疏肝同时,当“酸泻之”“甘缓之”,可适当配伍芍药、当归、甘草等。如逍遥散中柴胡和芍药,便是体用兼顾,疏肝不致太过,亦防劫肝阴。总之对于肝气郁结当“以辛补之,酸泻之”
         (二)肝气上逆。肝失疏泄,可见肝气郁结亦可见肝气上逆。肝气郁结常见忧郁寡欢、闷闷不乐、胸胁胀闷不舒、痞满、便溏等。肝气上逆则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胸胁少腹胀痛攻痛窜痛、爱气、呕恶等,即在肝气郁结的基础上见上逆的表现。治疗当在疏肝的同时,适当配伍柔肝平肝之药。肝气上逆本亦为肝气郁结,故当疏肝。然毕竟其气见上逆,疏肝则恐助其上逆,故须配伍柔肝平肝降逆之品,如芍药、旋复花、代赭石、半夏、沉香等。总之,应根据其郁结合上逆的程度,决定升(疏肝)降(柔肝平肝降逆)药的比例。
        (三)肝气横逆。肝的疏泄表现在气的升降出入,或者说气向上下左右运行。若升降出入均不利,则表现为肝气郁结。若左右下郁结较严重,而上突显出来,则为肝气上逆。若上下郁结较严重,而左右凸显出来,则为肝气横逆。其为在肝气郁结的基础上见横逆现象(亦有郁结不明显的,因为毕竟肝气还左右运行,未完全郁结)。肝气横逆则克伐脾土,腹痛腹胀,泄泻,纳呆等。治疗当柔肝健脾,柔肝常用药有白芍、当归、甘草、乌梅、山萸肉等。常用方有归芍六君子汤,痛泻要方。其中痛泻要方使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泻,然肝气横逆毕竟亦有肝气郁结,如果见胸胁胀满、腹胀、矢气、太息、随情志不畅反复发作等气郁现象,应兼疏肝和胃,如香附、木香、枳壳等。总之,郁甚则疏肝理气之品多用,横逆甚则柔肝缓肝之品多用,还应照顾脾胃,注意健脾和胃。又郁久化火、伤阴,泻下如酱、粘滞不爽、口干口苦、舌红脉数可加栀子、黄芩、黄连、竹茹、石斛等。对寒热错杂者,也可用乌梅丸。若木旺乘土,土失健运而生湿,则湿又进一步影响肝的疏泄,当燥湿渗湿,如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等。
       (四)木不疏土。肝病有木旺乘土(如前所言肝气横逆),也有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而影响脾胃的。肝气横逆腹痛泄泻较明显。而木不疏土,影响中焦气机,脾升胃降不利,可见痞满、腹胀、便溏或便秘、食少、嗳气、呕恶等。肝郁脾弱者当疏肝健脾,逍遥散之类。肝胃不和当疏肝和胃,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化热可加左金丸、金铃子散类。
      (下转4#)   
[ 本帖最后由 zuori重现 于 2008-11-9 09: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白术散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7 17:41 | 只看该作者
不足和错误之处愿与大家商榷,也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的经验。
-----------------------
本消息发自手机[掌中爱医wap.iiyi.com]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7 22: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4
发表于 2008-11-9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uori重现 于 2016-4-27 12:12 编辑

(上接1#) (五)气滞血瘀。久病及血,肝藏血,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瘀,当在疏肝同时活血行血,如失笑散,逍遥散,四物汤(灵活调整活血药和补血药物的比例)。

二、肝热、肝火
        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则为肝热,多见心烦易怒、胸胁灼痛、小便黄赤、口干口苦、手足发热……火性上炎,若见冲激现象,头胀痛、面红、目赤烂、耳聋耳鸣等,则为肝火。对肝热、肝火当清肝、泻肝。肝热和肝火界限亦不是 很清楚,不必严格区分,一般说来,肝热当清肝,肝火应泻肝。清肝和泻肝的作用相似,但泻肝程度较重。**也属于肝经,由于肝经热胜所致**疾病,如阳强、阳痿早泄、遗精等亦可用清肝和泻肝的方法。清肝、泻肝多用苦味药,因苦能泻能降,能使热清火降。清肝常用的药物有:栀子、丹皮、夏枯草、黄芩、青蒿、川楝子、车前子、青葙子等。泻肝常用药物有:龙胆草、大黄、黄连、黄芩、青黛等。清肝泻肝常用方有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因湿热夹杂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戊己丸。
        对郁火尚药火郁发之,木郁达之,小柴胡汤为治疗气郁发热代表方剂,以柴胡和黄芩清解郁热。金铃子散也可以加减用之。
        火胜则伤阴,所以清肝泻肝的同时应根据情况加白芍、当归顾护肝体。
        实则泻其子,肝热肝火可通过清心来治疗,如黄连、生地、导赤散等。在此提供一治疗急性角膜溃疡属肝火者的方子:金银花、酒芩、生地、木通、车前子、竹叶、甘草稍。该方即是清肝热+清心火+利尿。体现了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并且该方利尿,邪有出路,使上炎之肝火从小便而下。(待续)
[ 本帖最后由 zuori重现 于 2008-11-16 11:34 编辑 ]
5
发表于 2008-11-16 11:43 | 只看该作者
三、肝体不足
       (一)肝阴(血)不足。治当养肝。肝藏血,血舍魂,在体合筋,肝开窍于目,肝为血海,为女子先天。肝血不足,则神魂、筋脉、眼目、冲任失养,可见失眠多梦易恐、头晕、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或筋惕肉润、肢体震颤、爪甲枯槁,月经量少色淡经闭等。还有其他血虚之证,如面白无华、口唇淡白等。肝之体为血,血之用为阴,如果出现阴虚症状就为肝阴虚,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胸胁隐痛或灼痛、烦躁易怒,肝失所养,则可见耳聋耳鸣、两目干涩、支麻手颤、视物不清、头晕目眩、脉细数。二者皆当养肝,虚则补其母,尚可滋水涵木,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山萸肉、酸枣仁、阿胶、生熟地、枸杞、首乌、黑芝麻、女贞子、墨旱莲等。如果津液亏耗者,可加沙参、麦冬、石斛,此既有佐金平木(肝体不足,其用常过强,以肺之右降制约肝之左升)之意,又有津血同源之意。对于肝血虚和肝阴虚,当养血滋阴。二者用药有很大的统一性(上面提到的药肝血、阴虚都可用)但亦有一定的区别,肝血虚重在补血,肝阴虚重在滋阴,如果阴虚生热尚可清退虚热,地骨皮、丹皮、银柴胡之类。肝血虚当补血养肝,如生熟地、当归、白芍、阿胶,可以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肝阴虚当滋阴养肝,如生地、枸杞、白芍、沙参、天麦冬,可用一贯煎加减。热象明显者可加丹皮地骨知母黄柏。其他如六味地黄丸(包括知柏、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汤、补肝汤都可选用。此即《金匮》“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此治肝体不足之法。 肝体不足,用无所附,亦会出现肝气郁结,且肝喜条达,故肝血虚、肝阴虚若有气滞之象当酌加疏肝之药,香附、佛手、川楝子。一贯煎就是代表。
6
发表于 2008-11-20 22:54 | 只看该作者
书上来的吧,谢了
7
发表于 2008-11-22 11:2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4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