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秋季腹泻150例临床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秋季腹泻150例临床总结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7年09月04日 05:03:23 Tuesday  
  
作者:全少华
作者单位:723300陕西省洋县中医院儿科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8月9卷16期 文章
  加入收藏夹     

【摘要】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以中医名方五苓散为基础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运用中药制剂双黄连静滴,黄连素研细保留灌肠治疗儿童秋季腹泻 150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五苓散为基础方配合辨证加减,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的功效;双黄连静滴。黄连素保留灌肠有抗病毒消炎的功效。

【关键词】  儿童秋季腹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渗湿止泻 五苓散加减应用 黄连素 保留灌肠 双黄连 应用本科


  从2003~2006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秋季腹泻15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150人,全部为住院患儿。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1~6岁。病程均在2周以内。患儿秋冬季发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便次增多,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有少量黏液,镜检无白细胞大便培养均为阴性,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①治愈:腹泻次数减至每日少于或等于2次,大便外观成型,临床伴随症状消失。②好转:腹泻次数减到每天小于或等于4次,大便水分明显减少,腹泻伴随症状基本消失。③未愈:腹泻与临床伴随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治疗方法:中医中药运用:中医分型及方药:按全国中医高等院标教材第5版《中医儿科学》分型原则分型。①伤食型;②风寒型;③湿热型;④脾虚型;⑤肾阳虚型。以上5型均以五苓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变化。伤食型加麦芽、神曲、白术、苍术;风寒型加藿香、紫苏、砂红;湿热型加葛根、黄连、黄芩、甘草;脾虚型:党参、白术;肾阳虚型加附片、肉桂、干姜。用药用量根据儿童年龄进行确定。将上药每次加水300ml煎服,每日1剂,进行服用。中药制剂应用:①双黄连冻干粉剂,每千克体重用量60mg,加5%葡萄糖150ml静滴,每日1次。②黄连素 0.2g研细加0.9%生理盐水20ml混合,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20分钟以上,3天为1疗程。西药运用:液体疗法:①输液总量:轻度失水 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②补液成分:等渗性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失水用1/3张含钠液。重度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1/2张含钠液迅速输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③补液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④纠正酸中毒:由失水引起的酸中毒一般能随补液而纠正。补液后若仍然存在,可用1/6克分子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⑤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抗生素应用指征用适量氨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⑥应用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

  讨论

  秋季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张景岳),《素问·阳阳应象大论》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胜则濡泄”。小儿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无论感受外部还是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运化失职,产生湿邪而导致“泄泻”,因此运脾化湿为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运脾化湿在于化湿。祛除湿邪,有温化寒湿,清化湿热。化湿必须使邪有去路。燥爆于中,运用芳香避秽之品,便其消化于无形,渗湿运用淡渗利水之品,便其小便而出。运用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以达到渗湿健脾之法,便邪从小便而去,而实大便之目的。儿童秋季腹泻为病毒感染,双黄连粉针为哈尔滨集团生产的冻干粉剂,为中药黄连、黄芩、银花组成,提取物有清热解毒作用,对肠道细菌的病毒有抑制作用,无不良反应。但在运用过程中是否根据中医辨证原则进行运用,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直肠给药法:可将药液通过**直接注入直肠,而直接吸收,在秋季腹泻的治疗中,将中药制剂黄连素0.2g研细未加入0.9%生理盐水后混合,保留灌肠,吸收充分以达到抗病毒抗炎的作用,经济实用,易掌握应用,并能避免对上消化道的**作用。本文150例,痊愈13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率 96.7%。
  好东西,大家共享.:victory: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4 15:07 | 只看该作者
中药制剂应用:①双黄连冻干粉剂,每千克体重用量60mg,加5%葡萄糖150ml静滴,每日1次。②黄连素 0.2g研细加0.9%生理盐水20ml混合,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20分钟以上,3天为1疗程。西药运用:液体疗法:①输液总量:轻度失水 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②补液成分:等渗性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失水用1/3张含钠液。重度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1/2张含钠液迅速输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③补液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④纠正酸中毒:由失水引起的酸中毒一般能随补液而纠正。补液后若仍然存在,可用1/6克分子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⑤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抗生素应用指征用适量氨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⑥应用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


这一段无意义了。单用五苓散加减就可以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0-4 16:51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经验,没中度脱水的话用白术散先生的止泻散和随症加减,轻度的话一般口服ORS就OK了,要是中度脱水了,加以纠正电解质,基本OK!

[ 本帖最后由 linkaihua 于 2007-10-4 16:53 编辑 ]
4
发表于 2007-10-4 16: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脱水较重,纠正酸中毒还是有必要的.
5
发表于 2011-5-9 12:02 | 只看该作者
双黄连的作用一般般。
6
发表于 2011-5-24 21:05 | 只看该作者
这治疗方法是不是复杂了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