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80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我经治的一例病例,欢迎讨论(有结果),我会及时提供信息。

患者,男,[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尔族,31岁,以“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与进食无明显相关性,伴有发热、乏力、纳差,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治疗20天后好转出院,近20天无明显原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昨日解黑便约200g,门诊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收住院。病程中患者无咳血、呕血,近来体重减轻13公斤,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9.0℃,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不佳,平车推入,精神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结膜略苍白,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腔粘膜无溃疡,舌苔厚白,颈软无抵抗,右下肺咳闻及湿啰音,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大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神经系统: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症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3.55*1012/L,HB 124g/L,WBC 5.6*109/L,中性:0.66,淋巴 0.31,单核0.03,PLT 179*109/L。
X线胸片:心肺膈影未见异常。
尿检查: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尿液酸碱度测定 (-), 尿液蛋白定性 (-),WBC检查(-), 潜血 (-),尿胆原定性(-),  尿液亚硝酸盐试验(-), 尿糖定性试验 (-),尿酮体(-), 尿比重 1.020。
粪便常规:颜色:黑,性状 稀便, WBC 未见,RBC  未见,潜血 可疑阳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RF(-),ESR 70mm/h,
血生化:TBIL 6.6umol/L,DB 1.1umol/L,TP 53g/L,ALB 32g/L,ALT
29U(8-40),ALP15U(15-150),GGT 36N/L(7-50),HBsAg(-),BUN 2.77mmol/L,Cr100umol/L,UA 92umol/L,K 3.8mmol/L, Na 135.4 mmol/L,Cl98.7mmol/L,
腹部B超:
肝:形态规则,大小正常,左叶前后径6.5cm,右叶最大斜径14.0cm,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肝区静脉走行清晰,门静脉直径11mm
胆:长径7.1cm,横径3.5cm,壁粗糙,胆汁透声欠佳,胆总管 0.5cm。
胰:腊肠型,实质光点分布均匀。
脾:轮廓清,形态规则,呈月牙形,长径11.8cm,厚4.3cm,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门静脉 9mm。
肾:双肾轮廓清,包膜光滑完整,左肾大小10.0*4.5cm,右肾大小 11.4*4.2cm,皮质光点分布均匀,[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系统声像图未见异常。
盆腔:未探及游离气体。
补充资料:收集一下,便于分析:
结核菌素试验    PPD(-)。
补充一下入院时腹部体征
腹部 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阳性,触腹壁似有柔韧感,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腹部叩诊呈鼓音,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再提供一些治疗资料:
患者入院后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结核性腹膜炎?”“艾滋病?"给予抗炎、制酸、抗结核治疗。但患者仍有发热,发热前体温一般为36度以下,发热时出现寒战,发热后可达41度以上,发热无明显规律,B超结果已告知,结果:胆囊炎,脾脏大,肥达氏反应弱阳性,两次HIV检查均为阴性(因外院出院单上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HIV感染、口腔真菌感染),经抗痨、抗炎治疗,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每天发热。复查粪常规提示潜血阴性。  


讨论:1、该病的诊断及依据;
           2、该病的鉴别诊断;
           3、进一步检查。

[ 本帖最后由 邀月听松 于 2006-8-6 15:47 编辑 ]

1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清茶 + 1 诚挚感谢您帮助版主 .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6 13:04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先占个地方!马上回帖!
病例特点:患者,男,31岁,主诉-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伴有发热、乏力、纳差,按照“十二指肠溃疡”,治疗20天后好转
     近20天无明显原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解黑便约200g,病程中患者无咳血、呕血,近来体重减轻13公斤,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39.0℃,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0/50mmHg,贫血貌.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各大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
辅助检查:血生化:TP(血清总蛋白) 53g/L正常值60-80, ALB(血清白蛋白) 32g/L正常值35-55.ESR 70mm/h.肝功 肾功正常.肝胆胰脾肾B超正常,盆腔未见积液.
根据病例和化验结果个人认为:
1十二指肠溃疡 依据症状,上腹痛,纳差,黑便符合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但发热需要排除穿孔并发腹膜炎的可能,出现腹膜**症(腹肌紧张 压痛 反跳痛虽然可疑)可作胃镜检查确诊,开始按照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好转也能说明一点.
2胃肠肿瘤 需要高度警惕!患者贫血貌,体重减轻,血清蛋白减少,血沉增快都要注意,当然也有可能是慢性出血造成的.
3钩端螺旋体病 需根据流行病学分析.仅根据高热 ,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血沉加快有点勉强,但也不可大意,进一步作钩端螺旋体的检查.
根据楼主补充的治疗想到下面几点:(刚才回答的太草率了,见谅)
1结核菌素试验    PPD(-)因为看了扎西的帖子可不敢轻易排除结核了,链接:中下腹痛3天---扎西
2伤寒,没有皮疹 相对缓脉显然不典型.伤寒病变部位多在小肠淋巴组织也可引起腹部压痛.可以出现肠出血并发症不可忽视.
3艾滋病,等待答案排除吧!


暂时考虑到这么多,不要见笑![/hide]

[ 本帖最后由 邀月听松 于 2006-8-14 09:20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6-8-6 13:15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结核菌素实验有吗??
4
发表于 2006-8-6 13:20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结核菌素试验    PPD(-)。请大家积极讨论,检查结果陆续报告。
5
发表于 2006-8-6 13:27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1、结核性腹膜炎
   2、球后溃疡穿孔,继发性胰腺炎
  3、伤寒不排除
     患者男,31岁,以“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患者4个月前,呈间歇性隐痛,与进食无明显相关性,伴有发热、乏力、纳差,外院以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20天后好转出院。近20天无明显原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昨日解黑便约200g。病程中患者无咳血、呕血,近来体重减轻13公斤。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胃癌可出现胃癌综合征:皮肌炎)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3.55*1012/L,HB 124g/L,WBC 5.6*109/L,中性:0.66,淋巴 0.31。
腹部B超:肝、胆无异常,脾大。胰:腊肠型,实质光点分布均匀。盆腔:未探及游离液体。

   
  二、鉴别诊断

1、胃嗜酸性肉芽肿:当患者有反复腹痛、呕吐、腹泻、胃酸低下或发热,同时伴有X线胃肠检查改变时,我们必须要想到胃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如有过敏史或不能解释的未稍血嗜酸细胞增多,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此病可能性不大
   
2、胃平滑肌肉瘤:本病少见,仅为胃恶性肿瘤的0.25-1.5%。早期常无症状,生长较大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上腹痛痛、呕吐及呕血和黑便。不支持本病。

3、淋巴瘤:好发于青状年,男性居多。胃淋巴瘤常伴有不规则发热,而且多见于青状年。本例为年轻男性,病程长,开始即畏寒、发热,上腹部不适、纳差、、消瘦。脾大,但全身皮肤淋巴结不触及,淋巴细胞不高,不太支持,但不排除。

4、胃癌伴感染? 者男,31岁,以“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患者4个月前,上腹痛呈间歇性隐痛,与进食无明显相关性,伴有发热、乏力、纳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胃癌可出现胃癌综合征:皮肌炎),不排除。

  另外有肠结核、肠肿瘤、克隆病等



三、进一步检查:胃镜、十二指肠镜、钡餐X线摄片、空腹血清促胃泌素检查、血尿淀粉

[ 本帖最后由 tangshaoyun 于 2006-8-13 13:15 编辑 ]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开心军医+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2朵
6
发表于 2006-8-6 13:30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一.该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1.初步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2.诊断依据:
(1)青壮年患者。
(2)不明原因发热超过2周并体重下降,有腹痛、腹壁柔韧感等症状体征。
(3)检查发现“胆囊炎”不能解释现有症状体征,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好转后又加重。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中性不高。
(5)血行播散者可导致高热、脾肿大及关节肌肉疼痛等,重症病人PPD可阴性胃镜。
(6)抗痨治疗有效。

二.鉴别诊断:慢性胆囊炎、HIV、消化性溃疡、伤寒等。

三.进一步检查:胃镜、消化道钡餐、必要时腹腔镜探查。

[ 本帖最后由 hawhaw 于 2006-8-13 13:51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7
发表于 2006-8-6 13:46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先占个位置,一会再回答。
   病例特点
1、患者中年男性
2、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3、疼痛呈间歇性隐痛,伴有发热、乏力、纳差,
4、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好转
5、查体见:腹部叩诊呈鼓音,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
6、辅助检查:粪便常规:颜色:黑,性状 稀便, WBC 未见,
RBC  未见,潜血可疑阳性。ESR 70mm/h肥达氏反应弱阳性,
B超结果:胆囊炎,脾脏大,
7、经抗痨、抗炎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每天发热。
讨论:1、该病的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
1、肠伤寒
支持点:
发热,脾大,胃肠道症状: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腹部叩诊呈鼓音,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粪便常规:颜色:黑,性状 稀便, WBC 未见,RBC  未见,潜血可疑阳性。ESR 70mm/h肥达氏反应弱阳性,B超结果:胆囊炎,脾脏大,经抗炎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每天发热。
不支持点:高热无相对缓脉,肝脏不大,无皮疹,
2、肠结核待排
支持点:发热,胃肠道症状,触腹壁似有柔韧感,血沉高,抗结核治疗有效
不支持点:无其它部位结核病灶,PPD(——)
       3、进一步检查。
血及大便伤寒杆菌培养,肠镜及活检、复查肝脏B超及血常规,白细胞分类
患者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这个怎么解释?
[/hide]
疑点:原来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依据是什么?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这次发病以来用了什么抗生素和抗结核药?

[ 本帖最后由 邀月听松 于 2006-8-14 09:20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8
发表于 2006-8-6 13:48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诊断:胆囊癌>晚期(并发腹腔内出血)
诊断依据:1,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伴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一天----胆管癌一般发病很隐蔽,基本有症状,发现就到晚期了2,近来体重减轻13公斤---慢性病(结核,糖尿病等)和癌症的几率最大.3,体温39.0℃,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应该是癌性发热造成的,脉搏和呼吸随体温同步4,:胆长径7.1cm,横径3.5cm,壁粗糙,胆汁透声欠佳,胆总管 0.5cm---胆囊增大,,可以做CT扫描
鉴别诊断:1,肠结核--有慢性发热病史,抗生素无效,结核菌素阴性可排除.2,胃癌---病史相似不敢单独排除3,急性血吸虫病---可以化验大便培养和镜检
进一步检查:胆囊和胃部CT扫描,化验大便做培养和镜检,
继续分析:
1,急性血吸虫病:怎么没做大便粪卵培养啊?也可以做肠镜去肠活组织检查
2,不支持艾滋病:没有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而且***滋检查两次阴性
只能想到这些了

[ 本帖最后由 冰河战舰 于 2006-8-13 13:36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9
发表于 2006-8-6 13:57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腹部 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阳性,触腹壁似有柔韧感,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腹部叩诊呈鼓音,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10
发表于 2006-8-6 14:02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病例特点:
1年轻男性,长期发烧,出现过高热伴寒战,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
2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
3右下肺湿啰音、腹膜**征阳性
4贫血、血沉高、肥达氏反应弱阳性,B超脾肿大、胆囊炎。
5给予抗炎、制酸、抗结核治疗无明显疗效。
初步诊断:
胆囊癌
诊断依据
1年轻男性,长期发烧可出现过高热伴寒战,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
2腹膜**征阳性
3贫血、血沉高、肥达氏反应弱阳性,B超脾肿大、胆囊炎。
4给予抗炎、制酸、抗结核治疗无明显疗效。
鉴别诊断:
1伤寒——需要进一步排除
长期发烧、消化道出血、腹膜**征阳性、肥达氏反应弱阳性、B超脾肿大,很象伤寒,但是伤寒发烧会出现畏寒,和结核一样非常少出现寒战。患者无相对缓脉、上腹部疼痛(伤寒疼痛右下腹为主),不能解释。需要进一步血骨髓培养排除!
2周围型肺癌早期
长期发烧,出现过高热伴寒战,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右下肺湿啰音,但是这个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膜**征阳性,X线胸片:心肺膈影未见异常。不能用周围型肺癌解释。
3肠结核
肠结核多见于肺结核的延续,这个患者右下肺湿啰音(肺结核以肺上叶及肺尖多见)肺结核一般发烧不出现寒战。抗结核治疗无明显疗效,可以排除。[/hide]

[ 本帖最后由 邀月听松 于 2006-8-14 09:21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11
发表于 2006-8-6 15:35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再提供一些治疗资料:
患者入院后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结核性腹膜炎?”“艾滋病?"给予抗炎、制酸、抗结核治疗。但患者仍有发热,发热前体温一般为36度以下,发热时出现寒战,发热后可达41度以上,发热无明显规律,B超结果已告知,结果:胆囊炎,脾脏大,肥达氏反应弱阳性,两次HIV检查均为阴性(因外院出院单上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HIV感染、口腔真菌感染),经抗痨、抗炎治疗,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每天发热。复查粪常规提示潜血阴性。
12
发表于 2006-8-6 22:12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我认为还是要考虑为艾滋病
13
发表于 2006-8-7 20:50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再补充一下最新检查:
腹部透视:腹部中下腹仅见少许肠管内积气,肠管无扩张,无气液平面,二膈光滑,活动好,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未见异常高密度影。
印象:腹部透视未见异常高密度影。
复查:血常规:RBC 2.65*1012/L,HB 89g/L,WBC 4.9*109/L,中性:0.44,淋巴 0.50,单核0.06,PLT 149*109/L。
患者目前双脚脚面出现水肿,抗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抗痨一周后体温逐渐下降,但仍未完全正常,饮食有所增加,仍有膝关节以及以下部位疼痛
欢迎广大爱友积极讨论。准备近日公布检查结果。

[ 本帖最后由 开心军医 于 2006-8-7 20:56 编辑 ]
14
发表于 2006-8-10 00:37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一)该病的诊断:1.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2.胃癌?
        3.胆囊炎?
        4.结核性腹膜炎?
        5.艾滋病?
  依据:1.患者,男,[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尔族,31岁
     2.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3.近来体重减轻13公斤
     4.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可疑阳性,触腹壁似有柔韧感
     5.粪便常规:潜血 可疑阳性,B超结果:胆囊炎,脾脏大,肥达氏反应弱阳性
     6.经抗痨、抗炎治疗,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每天发热
(二)鉴别诊断:结肠癌: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腹痛: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准确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肠梗阻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主要表现是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痛,左侧结肠癌有时可以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
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全身症状: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病情晚期可出现肝肿大,黄疸、浮肿、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  

(三)进一步检查:消化道造影.胃镜.结肠镜.继续查HIV抗体.血尿淀粉酶等.[/hide]

[ 本帖最后由 邀月听松 于 2006-8-14 09:22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15
发表于 2006-8-10 13:08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尔族。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进食无关,伴有发热、乏力、纳差,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好转;近20天无明显原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解黑便,病程中无咳血、呕血,体重减轻13公斤。查体的阳性体征有:体温39.0℃,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营养不佳,触腹壁似有柔韧感,叩诊呈鼓音,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
对诊断有意义辅助检查(综合提供的所有资料):
粪便常规:颜色:黑,性状 稀便, WBC 未见,RBC  未见,潜血 可疑阳性,ESR 70mm/h,结核菌素试验    PPD(-),肥达氏反应弱阳性。
腹部B超:胆囊炎,胰:腊肠型,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这个我不知道正常与否?)
我觉得患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肠结核,既往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不知依据何在?HP检查有无结果?可能是由于误诊,导致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因为后经抗痨、抗炎治疗,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病例特点也支持结核的诊断。但不能解释的是:抗痨治疗后每天仍发热,并且”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及肌肉触痛明显“。
第二:布鲁氏菌感染
布氏菌感染消化道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况且患者为少数民族人,不知从事的是什么工作,要是从事的是放牧,就应该怀疑,刚好看了邀月听松版主以前发过的一个病例,给我一点启示,但这是个少见病,不知布氏菌感染后会不会出现皮肤、肌肉的触痛,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没有人感染布氏菌后的病例报道,可以考虑。[/hide]

[ 本帖最后由 @@@@ 于 2006-8-13 23: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清茶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06-8-13 11:32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结合各项检查,主要考虑“结核病”“伤寒”“艾滋病”等引起发热的疾病,治疗上先以制酸、保护胃粘膜,抗炎、补充电解质、营养支持对症处理。治疗5天后,患者仍有发热、间歇性双下肢疼痛,家属诉仍有黑便,粪便潜血(-),考虑患者口服铋剂,粪便颜色可为黑色,患者极力否认***及性乱史,此时检查结果回报:K-HIV(-),遂不考虑“艾滋病”追问病史,患者病程4个月,期间发热数周后,治疗后缓解,一般用药以头孢类药物为主,是反复间断性发热,患者热型酷似“波状热”,且B超检查还有脾肿大,患者高热时无明显不适,但是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加重,双下肢疼痛,故高度怀疑“布氏杆菌病”,但患者无牛羊接触史、无睾丸肿胀情况。遂到州防疫站检查布病血清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遂确诊。

诊断:布氏杆菌病。

相关知识:

主要症状和体征
1.主要症状
(1)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据根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驰张热型。而稽留热罕见。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鲁菌病称为“波状热”。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波状发热多见于羊种布鲁菌感染。近年来,波状热型已属少见。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迁延性的布病患者,体温可能出现波动状态,波与波之间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
(2)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3)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在急性期关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与风湿颇为相似。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大关节处为常见。多为持续性钝痛,常因过劳或气候变化而使疼痛加重。其他部位的疼痛,如部分病人脑膜受到侵犯有相当剧烈的头痛和脑膜**症状,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
神经痛,多因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所致。根性神经痛多发生于病后2~3日,以腰骶神经根居多,患者腰部及两下肢剧痛。神经干病变多发生于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4)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具有此症状。患者自觉疲乏无力。
(5)其他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合并症症状。并且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便秘,顽固性咳嗽。少数女患者可见有流产。慢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躁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痿,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
2  主要体征
(1)皮疹:急性期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持续时间短。还可见到出血疹,水疱疹,类似天花的脓疤疹等。少数患者可出现皮下出血性紫斑。
(2)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不仅有局限性淋巴结炎而且还可以发生多发性淋巴结炎。个别患者淋巴结化脓形成瘘管,在脓汁中可以分离到布鲁菌。
(3)骨关节变化: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之一。可发生于布病各个期,但慢性期多见。关节肿大,多数由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旁组织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滑囊,腱鞘炎症性变化弓起。
关节粘连。在个别病例中,可以发生部分的或完全的关节粘连。使关节呈屈曲畸型或强直以及肌肉萎缩等。脊椎受累,寻者被迫处于固定的弯曲状态。
形成脓肿。它仅偶见于个别病例。
(4)肝脾肿大:国内资料,急性期肝肿大占21.31%,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疽。
(5)软组织肿胀:各期布病患者均可发生软组织的损害,比如筋膜、腱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等。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纤维组织炎,出现大小不同的结缔组织结节及浸润。慢性期患者较常见。


二、鉴别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一些疾病的表现与布病甚为相似,如果不很好地注意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常会造成误诊和漏诊。

1、布病与风湿病的鉴别:
主要区别是布病多以侵犯大关节为主,风湿病则以侵犯小关节为常见。在风湿病时,经常见到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心脏瓣膜常见损害。这在布病是罕见的。而淋巴结合肝脾综合征在风湿病时极少看到。此外,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病有明显疗效,应用于布病只能起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实验室检验:风湿病抗“O”试验为阳性,布病试管凝集和皮肤检查等反应是阴性,而布病正相反。

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
布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与伤寒混淆。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脉相对缓,体温与脉搏的分离现象,蔷薇疹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与布病不同。
实验室检验:伤寒为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菌培养阳性;布病特异性检验均为阳性。由于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极为相似,所以与布病的鉴别要点基本同伤寒。

3、布病与结核的鉴别:
主要区别。结核病人一般明显的消瘦,苍白或颊部渐红比较显著。布病没有结核病所特有的心动过速。结核病很少有肝脾肿大。代偿失调的结核病人血沉一定增快,而慢性布病患者常属正常。虽然痰内查不到结核杆菌不能排除肺结核,但是查到阳性结果可以确定诊断。胸部X线的检查对肺结核常有着决定性意义。
结核病与布病都可以有淋巴肿大的表现:淋巴结核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有瘢痕,布病性淋巴腺炎很少有破溃发生。
侵犯骨关节系统,可用X线照片鉴别。布病是增殖性改变,关节面模糊;后者呈破坏性改变,有时见圆形或不整形虫蚀样改变。布病常侵犯脊椎,引起椎体破坏,但发生寒性脓疡者极其少见,且在椎体破坏的同时有极其明显的骨质增生性反应。结核脊椎体病多破坏椎体前部,使椎体呈楔状变形,井形成脓疡。两者的X线征象截然不同。

4、布病与败血症鉴别:
主要区别:败血症常有化脓性传染病灶,中毒症状严重,大多发生高热,呈驰张热者居多。严重病例可见神志不清。狂躁或谵妄,甚至出现昏迷或休克。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多数患者有进行性贫血;血培养可
以发现其他病原菌。布病高热时神志清楚,甚少谵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试管凝集和皮肤过敏反应阳性。

5、布病与疟疾鉴别:
主要区别:布病发病时没有疟疾发作时的那种有规律性的热型。没有观察到疟疾象布病那样运动器官及生殖器官的损害。未稍血涂片可发现疟原虫。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验为阴性。

6、布病性关节炎与化脓性关节炎鉴别:
主要区别:化脓关节炎常查到原发感染灶,关节肿胀疼痛严重,关节积液为脓性且不易吸收,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显著增高。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验为阴性。

7、氟骨症:
主要区别:氟病地区的饮水、蔬菜或粮食含氟量高。氟病疼痛部位广泛,固定、不伴有肿胀,不发烧,多有氟斑牙存在;X线检查时骨质改变明显;尿氟、发氟高于正常值。
8、其他需鉴别的疾病:如Q热,土拉伦菌病,耶尔辛氏菌病和神经官能症等。

三、治疗:

参见: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ge=1&highlight=


补充资料:

现阶段布病的临床特点

近年来,布病多为轻型经过。不典型病例较常见。甚至在畜间出菌率相当高的地区,也很少发现急性典型病例,以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人居多。发病率低,疾病持续时间比较短、神经系统、支持——运动器官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也显著减少、疾病有良好的经过。研究证明,广泛使用抗菌素不仅使疾病的临床经过轻和预后良好,而且影响病原体的致病性。
有的学者曾作过对比观察,发现近年布病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减轻的趋向。其特点是:发热期短,高热患者明显减少,中毒症状轻微,没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关节,肌肉,骨骼等没有发现明显的客观变化,周围神经的损害明显减轻;神经丛和中怄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少发现,生殖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绝大部分病例的试管凝集试验是低效价,变态反应强阳性者也大大减少。

2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鱼er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1朵
17
发表于 2006-8-13 13:12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烦请大家自己解密,谢谢合作。
18
发表于 2006-8-13 13:24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谢谢你提供病例,学习了,送花给你。
19
发表于 2006-8-13 13:38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学习了,很多病例最后还是靠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不能只靠猜测..........
20
发表于 2006-8-13 13:51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谢谢!又有收获。
曾经注意到了楼主提供的病例是维吾尔族人,也考虑了是否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系,并查阅了传染病学资料,但最后还是考虑了一个常见病。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1
发表于 2006-8-14 10:15 | 只看该作者

【病例探讨】间歇性上腹痛,伴反复发热、纳差4个月,黑便1天

谢谢开心军医的好病例,这个病例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分析也考虑了感染(用胆道肿瘤并发),排除了结核、伤寒(这两个病发烧一般不会出现寒战)、但是布氏菌病的表现多种多样。这个病例以消化道症状伴发烧为主诉,我只想到了消化道疾病——思路局限的毛病!!但是楼主病史没有提及布氏菌病主要的症状——大汗(不管是阳性或阴性症状对鉴别都有意义),
这个病例给我最大的难题是:
     
右下肺咳闻及湿啰音——消化道出血——腹膜**征阳性——发烧  —— B超胆囊炎。 用一元论诊断太难了!
  
      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对诊断传染病有时候就算没有明确接触史、传染源也应该考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