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6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膜为何物?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身之膜腠
  这就是吾师陈潮祖教授在深研《内经》、《难经》经义和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膜腠三焦”说。他在《中医病机治法学》一书中提出:“筋膜是人体的重要组织,筋是膜的束聚,膜是筋的延展。由于它是肝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手少阳三焦的组织结构,包括膜原和腠理两个部分。膜原是筋的延展部分,腠理是膜外的组织间隙,《内经》称为分肉。膜腠无处不有,无处不包,外则布于皮里肉外,内则维系五脏六腑,上至巅顶,下至于足,随处异形,所在皆是,不似其它五脏,有其一定形态,所以《难经》谓其有名无形。”对比前人研究成果,吾师此说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 统一《内》、《难》之说。吾师以名、实、形为区分,第一次把《内》、《难》两种不同提法统一了起来,明二说各有所指。《难经》的无形,是说没有一定形态,“随处异形”,难以特指,并非没有形质——特定的组织结构;《内经》的详指其生理作用及其与脏腑紧密联属的关系,明三焦确是人体特定组织之一种,但并不能说明此类组织确有特定形态,因而并不对立。这种不以“形”为“实”,不以“用”为“形”的见解,可以说是研究《内》、《难》有关三焦形质歧义根源所在的一种全新的观点。
  ② 探求三焦空间结构。吾师在探究三焦形质时,“膜”、“腠”并提,而且明白指出,腠“是膜外的组织间隙,”即膜和膜外的空间结构都是三焦的完整体现。以膜论三焦,无疑受到了唐容川、张锡纯之说的深刻影响,是对前人成就的充分吸收和全面继承。但由膜而及腠——膜外空间结构,则是陈氏“膜腠三焦”说的独特创见。在此之前,人们对三焦实质的探求,主要着眼于寻找出可能属于三焦实质的某种具体组织,而由组织所构架的空间状态,却从来不曾有人明确其与三焦的直接关系。任何脏器的生理存在,组织是基础,但不是脏器。只有由组织所形成的完整空间结构才是脏器本身。以膜为组织基础而又无处不在,且随处异形的三焦,有没有自己的空间结构呢?吾师以由膜所构成的组织间隙——“腠”为结论,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此,为揭开三焦形质有无这一千古之谜,在前人所取得的组织学认识的基础上,又构建了结构学的立体思维框架,这对于帮助人们形象理解三焦形质的客观存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③ 阐明三焦位置关系。吾师之前,以脂膜论三焦者,所述脂膜分布,均有一定局限性,多指附于脂膏,系于脏腑,隔离胸腹类膜。而吾师所言三焦膜腠十分广泛,上下内外,脏腑肢体,经络血管,无所不及,因为任何脏器、组织,无一不存在组织间隙。这在本质上就把前人的以机体某些区段为三焦的局部三焦观,发展成了整体三焦观。整体三焦观从组织学的角度,为三焦病理反应无处不在的临床特点,提供了以筋膜为组织基础的生理依据。
  ④ 倡言三焦根源于肝。吾师之前,凡论三焦根源者,莫不以“发源于命门”立说,而其所以然之理,却从来不曾有人从脏腑组织的联属关系角度明白剖释。唯吾师以肝——筋——膜的有机联属为根据,创立了“三焦根源于肝”的新见解。
  吾师在三焦形质研究方面,既全面继承了前人成就,又有自己的独特创见。以上见解,虽未必就是《内经》、《难经》之三焦真谛,但较之前人各说,无疑具有更严密,更合理的特点。因而不仅拓宽了三焦形质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发扬了一种学术研究的新风,这就是:师古而不泥古,锐意进取,勇敢开拓,大胆创新!
                                摘自——陈潮祖学术思想研究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