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14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讨论】发热伴腹痛26天,便血4日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Navy]本病特点:20天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右下腹痛,体温持续39度以上。解小量黏液便,伴恶心呕吐 ,食欲明显下降,4日前开始解少量暗红色大便,逐渐转为鲜红色,便血量逐渐增多。肝肋下2厘米,质软、轻触痛,脾肋下刚触及,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大便常规:红色稀便,红细胞(+++),白细胞(+),隐血试验(+++)。根据以上特点可拟诊为肠伤寒。肥达氏试验和血培养是本病确诊的依据。
鉴别:
1.斑疹伤寒:也有发热、皮疹、脾肝肿大。但本病发病急骤,体温上升迅速。脉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脱落后有色素沉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或稍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粟粒性结核:长期发热,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状显著,与本病表现相似。但该病盗汗及呼吸道症状较突出,脉搏增快,胸片可见大小一致对称均匀分布的结节性病变。抗痨治疗有效。
3.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短程自退,热渗(肿)并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肾脏损害早而严重,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4.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可有发热,全身中毒表现,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相对缓脉等酷似伤寒的表现。但该病往往先有胆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内感染等原发病灶。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治疗:1.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疗伤寒的主要药物。
    2.喹诺酮类抗菌剂: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
    3.氨苄青霉素:①对氯霉素有耐药性的患者;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
4.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较好,如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塞肟等

[ 本帖最后由 风中有我 于 2006-5-29 16: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风中有我 + 1 请看一下这个 [url ..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