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思维方法与误诊.试论临床误诊的心理学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7 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临床思维方法与误诊



试论临床误诊的心理学因素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200433]  王西林



误诊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错误诊断。造成误诊的原因涉及哲学、伦理学、管理学、诊查技术和诊查设备等,由于正确诊断需要医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仅就导致误诊的常见心理因素做一初步探讨。



    一、认知偏差



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临床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取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但因为临床认识过程极为复杂,认识主体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致使一些医生在对疾病的诊断中常出现某些认知偏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想当然。诊断,必先诊查后判断,观察越全面,判断正确的概率越高,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然而有的医生一见到病人某一病征,仅凭以往经验,不问病史,也不深入体验,就想当然地断定为某病,“我一看就知道,用不着多查,肯定没问题。”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仅抓住事物的个别共性,不了解个性和特殊性,往往导致误诊。



2.先入为主。有的医生凭对患者最初病史、症状产生的印象下诊断,尽管后来的临床资料不支持甚至与初始诊断有矛盾,亦不改变其原有想法。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法也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因素。



3.思维定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接触或处理某些疾病,会对某类疾病的诊治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再遇到类似的病人或相似情景,即不自觉地处于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依过去的经验模式和思路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心理定势和惯性思维阻碍医生思维的开拓,使其思路狭隘,局限于某种疾病,而很少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甚至对患者某些明显病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造成误诊。



二、与本科疾病无关心理



现代医院分科很细,专业分工有利于医学发展,无可非议。但人体是一个多系统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的疾病常可累及其他系统,因而会有多种症状和体征,这就要求专科医生从病人整体着眼,分析其疾病本质,做出诊断,不能只管有无本科疾病。然而临床上却不乏以“无本科情况”、“非本科疾病”将病人推出去,而造成误诊的病例,《医学与哲学》1983年第8期曾报道一例早期破伤风患者,先后辗转就诊于8家医院的各专科,均以不是本科疾病被推出门,因耽误治疗时机而死亡。



三、对高检测技术的依赖心理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诊查检测设备不断更新,自动化、智能化仪器逐步应用于临床,使医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患者多项生理病理信息,甚至可在计算机终端获得异地病人的有关数据,这对于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无疑有重大意义。但是,再先进的仪器也是由人来操作的,其提供的诊断依据,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对病史、体征及仪器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有的医生片面依赖高检测技术,只凭一纸实验报告或几张化验单就轻易下诊断,以致造成误诊。据报道某单位一老年患者因无痛性血尿就诊,医生应首先想到膀胱癌的可能性大,先作膀胱镜检查,而该医生却首选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阴性,而患者病情逐日加重,最后还是经膀胱镜方确诊为“膀胱癌”,但已失去手术机会。这类血的教训屡见不鲜。



四、对权威专家的盲从心理



专家有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诊断水平及准确率自然较高,在查房和会诊中能提出指导性意见,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专家也并非万无一失。然而有的医生不能正确对待专家的这种权威效应,不取分析态度,只是一味盲从,人云亦云,结果也可导致误诊,临床上这种事例并不少见。



例如一位以高热、腹痛、腹泻、大便常规呈轻度痢疾样改变的年轻女病人,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病人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腹肌较紧张,体温40.3℃,血白细胞30.0×109/L,中性粒细胞0.93。经治医生认为痢疾的诊断似乎难以解释,即请一位教授会诊,该教授坚持细菌性痢疾的诊断。“直至2天后病人出现严重腹膜炎症状并出现中毒性休克,再详细追问病史方知该病人未婚先孕,找个体医生做人工流产造成子宫穿孔引发化脓性腹膜炎。显然由于病人隐瞒了病史给诊断造成困难,但如果专科医生在权威诊断后能不盲从,坚持从自己发现的疑点上查下去,就有可能避免误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2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