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胃肠] 【求助】肝性脑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肝性脑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4 20:27 | 只看该作者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4 21:01 | 只看该作者
级别不够不能看那!!!!!!
4
发表于 2006-1-5 21:31 |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医专学报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2000 Vol.7 No.1 P.76-78
  王俪生
       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病或门一体分流术后并发的一种严重的以神经精神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肝性脑病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一旦怀疑为亚临床肝性脑病,即应给予治疗,现将肝性脑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1 消除与抑制肠道毒性物质的产生与吸收
1.1限制蛋白质摄入
  肝性脑病一经诊断立即暂停蛋白质的摄入、静点高渗葡萄糖及小剂量胰岛素(每日供能量1600~2000Kcal)以降低体内蛋白质分解。待智力功能状态趋于正常并保持稳定,增加蛋白质饮食每日0.5~1.0g/Kg,以后每10日增加10g,直至每天40~60g而不诱发肝性脑病为止。开始恢复蛋白质饮食时,应限于植物蛋白,它含芬香族氨基酸较动物蛋白少,且有截流肠道细菌、增加大便量与大便排出,降低血氨作用,以豆制品较为适宜,其后可进食适量牛奶、鸡蛋黄。肉蛋白含多量芳香和含硫氨基酸,故肉类饮食不应恢得过早。
1.2改变肠内环境,减少氨的吸收
  应用乳果糖除能降低血氨外,还可减少内毒血症及其它毒性物质,是慢性肝性脑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乳果糖为人工合成的含酮双糖。由于人小肠中缺少乳果糖酶,故口服的乳果糖到达结肠后被该处的细菌分解为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致使肠道PH值下降到5左右,这样的酸性环境不利于产氨细菌的生长而使产氨量减少。口服法30ml(60%)3次/日,灌肠法用1:10乳果糖糖浆300ml加水700ml在20~30分钟灌入,必要时重复或每天3次。
1.3抑制肠内细菌,减少氨产生
  应用抗菌药物抑制大肠杆菌,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减少游离氨和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药物可经胃管注入,口服或灌肠。常用的有新霉素2~4g/d。卡那霉素、巴龙霉素等非吸收性药物亦可选用。
1.4清洁灌肠,清除肠内蛋白质或贮存血液
  可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60ml导泻或用高位灌肠,但应避免碱性肥皂液,可用生理盐水或温水,灌肠液中可加入白醋或稀盐酸,使肠内PH值控制在5~6之下,有利于NH3通过粘膜进入肠腔,最后形成NH4排出体外。
2脱氨药物的应用
      血氨增高的病例可用脱氨药物。过去应用的谷氨酸钠因含大量钠离子,有钠水潴留之虞,近年已不主张用,通常在患者内环境偏于酸中毒时可用乙酰谷酰胺,剂量为1g静滴或静注,在偏于碱中毒时可选用精氨酸。
3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调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中芳香氨基酸增高,支链氨基酸减少,多量的芳香氨基酸进入脑组织抑制儿茶酚胺的合成促进假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导致肝昏迷。所以给患者应用支链氨基酸使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的比例正常起到治疗作用。国内常用的制剂为14A—800,肝安、6合氨基酸及支链氨基酸。通常在脑病时应用支链成6合氨基酸、苏醒后作为预防脑病发生时用14A—800或肝安,这样既起到治疗作用又能维持体内氨基酸平衡。
    4改善神经递质传递4.1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是正常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前体,它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酶促作用产生多巴胺和去甲基肾上腺素,从而取代假神经递质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剂量为0.2~0.6/d,静脉点滴,也可分2~4次口服剂量为2~6g/d。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泻、不自主运动、抑郁或激动、狂躁等精神异常,还可见心律失常、**性休克。本药不宜与维生素B6同用,因B6有多巴脱羧酶的作用,它也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同用,以免发生血压骤然升高。
4.2溴隐亭
  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激动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使神经传导功能加强。本药对应用新霉素和乳果糖治疗无效的慢性肝性脑病病人有较好的疗效。用量为:开始口服2.5g/d,每3日递增2.5g/d,达到15g/d时维持此剂量。最好同时给乳果糖40ml/d,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疲乏、腹绞痛、鼻充血、便秘或腹泻、也可出现高血压。
5促肝细胞生长素疗法
      张宜俊等从Labrecque研究肝细胞再生**因子(HSS)得到启示,从乳猪新鲜肝脏提炼出能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低分子量多肽类物质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后正式命名为促肝细胞生长素。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离子运转机制,调节细胞内CAMP水平促进肝细胞合成;或通过其活性基因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相互作用而启动肝细胞DNA合成,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增强枯否氏细胞功能,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故治疗重症肝炎有效。用法为:80~200mg/d,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30天为1疗程。该法对提高凝血酶元活动度,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改善肝性脑病三方面尤为明量。经国内外500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和中华医学会专家鉴定,能使重症肝炎病死率从53.8%下降到32%。
6血浆交换疗法
       将患者的血液抽出分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弃去血浆,将正常人血浆与患者血细胞混合后再输给患者。它不但可减少病人血浆中的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补充一些正常人血浆中所含有的有益物质,特别是用新鲜血浆作为置换液,不但可补充蛋白质,而且可补充凝血因子、免疫因子。近年来,由于血浆分离膜的改进以及分离技术的革新,病人的存活率已大为提高,据统计血浆交换组患者的生存率为33.3%,较对照组的14.3%明显提高。此法的缺点为所需的血浆量较大,每次需3~5L血浆。患者还可能并发脑水肿和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本疗法适用于急性肝性脑病患者。
   7肝移植
      对于予后差或病情恶化的重肝患者,应考虑进行肝移植。多数移植中心报道存活率为55~75%,较药物治疗明显提高。但肝移植的长期存活率低,特别是儿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明显有害,且儿童肝脏再生能力较强,易于恢复,因此儿童进行肝移植是否较药物治疗更佳尚有争议。
     8高压氧疗法
       陈水生等应用高压氧治疗重症肝炎。剂量:吸纯氧2.5ATA,每次2.5h,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为26.8%,对照组为64.7%,两组有显著差异,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血氧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代谢功能恢复,提高存活率,为重症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9血液透析
        人工肾只能清除血液中小分子量(<300道尔顿)的毒性物质,故对肝性脑病特别是急性肝性脑病患者效果不好。而用聚丙烯腈膜进行透析,则可清除分子量500~5000道 尔顿的物质,如氨、游离脂肪酸、胆汁酸等,且对芳香氨基酸的清除也有较好的作用。本疗法较活性炭血液灌流法尚有如下优点:膜的相容性好,不破坏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凝聚、无严重的低血压反应,病人的耐受性好。此外,血液透析还能纠正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对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更合适。本疗法对肝性脑病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疗效。Denisj应用此法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41例,神志恢复者17例(43.6%),部分恢复者7例(17.9%),有效率总计为61.5%。
     10微囊包裹活性炭血液灌流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吸附剂,可吸附多种物质,故对清除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有较好的作用。但活性炭又可吸附白细胞、血小板而造成顽固低血压,并可引起肺栓塞,故必须用一种“人工细胞”将其包裹起来。这种“人工细胞”为实验室制备的一种微囊,大小与生物细胞相似,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透过人工细胞的薄膜进入人工细胞而被活性炭吸附。各地300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在血液灌注后有60%的Ⅳ级肝昏迷病人神志恢复。对存活率尚有不同意见,需进一步研究。本疗法仅用于急性肝性脑病患者。
  此外,去除诱因,维持水电和酸碱平衡、加强对脑水肿、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的监测、早期诊断和积极果断处理对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亦很重要.
     从以上情况来看,肝性脑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而不是用一两种方法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收到1朵
5
发表于 2006-1-5 22:18 | 只看该作者
学到很多东西,谢谢!
6
发表于 2006-1-5 23:22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从中学了很多东西!谢谢!
7
发表于 2006-1-6 14:40 | 只看该作者
斑竹很照顾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