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巴氯酚对痉挛的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痉挛是涉及多学科的大难题.是国际医学的热门话题..临床上常用的全身性痉挛的药物有
1.神经递质抑制剂:如巴氯酚(以及楼主所提到的力奥来素,脊舒).甘氨酸及其前体物质等.
2.苯二氮卓类:代表药**(安定).氯硝安定.氯氮卓等.
3.影响离子外流的药物:丹曲林.拉莫三嗪.
4.单胺类药物:替扎尼定.可乐定等.

以上药物只有巴氯酚.安定.丹曲林.替扎尼定这四种药被美国FDA批准使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痉挛的治疗,而且巴氯酚(以及楼主所提到的力奥来素,脊舒).替扎尼定只能限于成人使用.根据楼主所想要了解的巴氯酚(以及楼主所提到的力奥来素,脊舒)做以下解释:


巴氯酚(baclofen.lioresal)
巴氯酚,其化学名为4-氨基-3 [4-氯苯基] 丁酸
【药理毒理】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它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兴奋传递,并可**γ-氨基丁酸(GABA)β受体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释放,从而降低兴奋性,抑制神经细胞冲动的发放,有效地解除痉挛,但对正常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无影响。 【适 应 证】脊髓及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嗜睡、运动失调、呼吸抑制等。偶有头痛、失眠、眩晕、疲劳、便秘、低血压等。 主要见于治疗开始时,剂量增加过快、过大或老年病人。这些不良反应常为暂时性,减少剂量即可减轻或消失,一般较轻,无需停药。有精神病史者、脑血管疾病者和老年病人不良反应较多,有时可较严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开始时,常出现白天嗜睡、恶心等症状,偶出现呼吸抑制、头晕、无力、精神恍忽、眩晕、头痛和失眠。偶然或罕见有欣快、抑郁、感觉异常、肌痛、肌无力、共济失调、肌震颤、眼球震颤、幻觉、噩梦。有些症状难以与疾病本身的表现相区别。还可能降低巴氯芬惊厥阈,易引发惊厥,有癫痫史病人尤应注意;(2)消化系统:可有轻度功能紊乱,如便秘或腹泻;(3)心血管系统:偶有发生低血压、心血管功能降低;(4)泌尿系统:偶见或罕见排尿困难、尿频、遗尿。这些往往难与疾病本身的表现相区别;(5)其它可有视力障碍、味觉异常、多汗、皮疹、肝功能损害。少数病人可出现对药物的反常反应--痉挛加重。有时某些病人可出现肌张力过低,使病人更难于行走或照料自己生活,通常在调整剂量后即可缓解,如减少日间剂量,增加夜间剂量。【相互作用】巴氯芬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或乙醇合用时,可增加镇静作用。当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增强巴氯芬的抗痉挛作用,甚至引起明显的肌张力过低。帕金森病如同时服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时,可引起精神错乱、幻想和激动不安。【用法用量】口服:5mg/次,3次/日,可渐增至20mg/次。 口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根据个体病情的不同,宜制定合适的每日剂量,既可使阵挛、屈肌和伸肌痉挛或痉挛状态减轻,又可维持足够的肌张力,使病人能自主活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巴氯芬应在进餐时服用,将每日剂量分次服,成人至少分3次,儿童分4次。成人原则上初始剂量为每次5mg,每日3次;以后小心逐渐增量,如每隔3日增至每次10mg,每日3次,直至产生解痉效果。有些病人特别敏感,宜再减少其初始剂量(5mg或10mg),并放慢增加剂量的速度。通常合适的剂量为30~70mg。少数症状严重病人需加至每日100~120mg。   有肾功能损害或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应该用特别小剂量的治疗方案,即每日约5mg。由于老年人或脑原性痉挛状态的病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对他们建议极为小心地制定每日治疗计划,并于严密监护下用药。儿童用药剂量为0.75~2mg/kg,对10岁以上儿童每日最大剂量可达2.5mg/kg。通常开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日4次,大约每隔3d调整剂量1次,直至达到儿童个体的需要量。推荐的每日维持治疗量为12个月至2岁儿童为30~60 mg,少数可达70mg。【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不宜驾驶、高空作业等。应逐渐停药。服用过量,先洗胃引吐(昏迷者不可引吐)、必要时气管插管,但呼吸抑制不可使用呼吸兴奋药。 (1)痉挛状态合并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意识错乱的病人,因病情可能恶化,应慎用巴氯芬,并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护;(2)对伴有癫痈的痉挛状态病人,在应用抗癫痫药物的同时,宜在适当监护下使用巴氯芬;(3)对有消化性溃疡或有该病史的病人,以及患有脑血管病、呼吸、肝肾功能衰退的病人,宜慎用巴氯芬;(4)因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而影响膀胱排空的病人,如膀胱括约肌张力过高而导致急性尿储留者,慎用巴氯芬后可改善;(5)有报告长期使用巴氯芬后突然停药,可发生焦虑、意识障碍、幻觉、躁狂或偏执状态、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心动过速,并可出现症状反跳现象即痉挛症状一过性加重。因此,除非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通过逐渐减量(如1~2周以上)再终止用药;(6)由于有个案报告用药后出现血清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血糖升高,对患有肝病或糖尿病者应定期检测上述指标,以观察有无受药物治疗的影响;(7)妊娠期间尤其在最初3个月,只有在抢救生命时才能使用巴氯芬,因为巴氯芬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应仔细判断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巴氯芬的活性物质虽可进入乳汁,但由于量极小,对婴儿影响不大。【规格】片剂:10mg、25mg。

临床疗效
首先应用于多发性硬化.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疾病,横贯性脊髓炎损伤所导致的骨骼肌痉挛,随后又扩大用于脑性瘫痪,脑卒中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状态,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补充一下:
巴氯酚与位于突触前的g-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神经末梢的g-氨基丁酸B受体结合后产生膜超级化.巴氯酚与位于突触后的Ia感觉传入神经末梢的g-氨基丁酸B受体结合,也使膜超级化,最终的效应是抑制单突触与多突触的脊髓反射,使锥体受损后引起的骨骼肌痉挛状态缓解,肌张力下降,有帮于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加量,直至理想的效果出现,当然如果口服的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鞘内给药,鞘内给药的剂量大约是口服药量的1%,巴氯酚最初释放的剂量为25ug/天.剂量可逐渐增到满意的抗痉挛效果,通常维持量在100~~400ug/天的范围内.在鞘内巴氯酚给药治疗的初期增量过程中,通常在植如后6~~12个月有个平台期.巴氯酚泵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在灌注.鞘内给药的巴氯酚半衰期约5个小时.


[ 本帖最后由 Potti 于 2006-5-27 15:4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1-5 18:1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还有一个药物"妙纳"如果有兴趣的战友可以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