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转贴】【原创】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22 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药及其制剂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而日益为人们所公认。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病例报道在国内文献中呈逐年增加趋势,为探索其规律、特点,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我们查阅了1989年~1999年国内公开发行59种期刊杂志,收集、整理出此类文献109篇共计131例进行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31例中,男69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40.23+17.64岁(原文未注明年龄2例除外,其中12岁以下4例,55岁以上26例.致休克药物共49种。给药途径以注射为主,其中静滴或静注66例,肌注27例,局部注射2例,口服25例,外敷5例,鼻吸如1例,蜂螫注毒2例,外涂、外擦、外贴各1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

2、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按剂型分类

2.1 注射剂95例(72.52%)

2.1.1 静脉给药66例,占50.38%,其中刺五加针剂13例,复方丹参针剂13例(7例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滴),双黄连针剂11例,清开灵针剂7例,蝮蛇抗栓酶针剂5例,丹参针剂3例(1例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滴),脉络宁针剂3例,穿琥宁针剂2例,紫杉醇针剂2例,麦、参附、脉通、榄香烯乳、茵栀黄、苦黄、强力宁注射液各1例。

2.1.2 肌注给药27例,占20.61%,其中柴胡针剂10例(1例与安痛定、2例与庆大霉素混合肌注),正清风痛宁针剂4例,羚羊角针剂4例,鱼腥草针剂3例,板蓝根针剂2例(1例与聚肌胞混合肌注),苦木、蜂毒、清热解毒、大黄藤注射液各1例。

2.1.3 局部注射2例,占1.53%,黄瑞香注射注液2例。

2.2 片剂10例(7.63%)牛黄解毒片5例,维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三七片、穿心莲片、复方穿心莲片各1例。

2.3 口服液4例(3.05%)藿香正气水3例,消咳喘1例。

2.4 丸剂5例(3.82%)牛黄上清丸3例,牛黄解毒丸、消渴丸各1例。

2.5 胶囊剂1例(0.76%)云南白药1例。

2.6 冲剂1例(0.76%)鼻炎宁冲剂1例。

2.7 外用制剂3例(2.29%)香追风膏、九华膏、云香精各1例。

2.8 其它12例(9.16%)鸦胆子仁外敷5例,蜂螫注毒2例,石柱参、地龙、夏枯草、大腹皮口服各1例,巴豆鼻吸入1例。

3、临床表现及休克出现时间

3.1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征群在所有的休克患者中全部有血压下降或测不到,86.26%伴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74.05%患者有胸闷、心悸、呼吸急促,23.08%患者有意识障碍,17.69%出现昏迷,36.92%的患者有皮肤瘙痒、皮疹等皮肤过敏症状,3.05%的患者出现心脏停跳,部分患者尚有恶心、呕吐、腹痛、喉头水肿、盲视、持续高热等症状。

3.2 用药至休克出现的时间114例(87.02%)于首次或1次用药后出现休克症状,17例(12.98%)是在连续用药过程中突然发生,其中有正清风痛宁针剂3例于注射第14、45、60次出现;复方丹参注射液3例,在第2、2、7次;双黄莲注射液1例,在第3次;蝮蛇抗栓酶针剂2例,为第2、11次;苦木注射液1例,在第2次;清开灵注射液1例,在第12次;强力宁注射液1例,在第21次;鸦胆子外敷1例,在第2次;藿香正气水1例及石柱参煎剂1例,均在第2次;蜂螫注毒2例,在第15、18次出现休克反应。出现休克的时间极为迅速,在用药30min之内发生休克者75.57%。

4、死亡病例分析

在131例休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6.87%。短期内曾用过及连续使用2次以上4例;并用2种以上药物2例。共涉及7种药物,其中静脉给药7例,占死亡病例的77.78%,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例,蝮蛇抗栓酶针剂2例,清列灵针剂、紫杉醇针剂、强力宁针剂1例;口服给药2例,占22.22%,即消咳喘、维C银翘片各1例。9例中过敏史1例。用药至休克死亡时间最短为3min。

复方丹参针剂与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静滴,更易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等介质,引发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因此,建议两药不宜置同一输液器中混合静滴。蝮蛇抗栓酶致死2例,分别在第2、11次用后发生,因其为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致I型变态反应。清开灵注射液为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水牛角为异性蛋白所致。口服消咳喘、维C银翘片致死2例,实属罕见,两患者均非过敏体质,致死原因不明,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5、讨论

5.1 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中注射剂居各剂型之首,为72.52%,其中以静脉给药居多,其次为口服剂型(16.03%),中药注射液致休克位居第一的原因分析:其成分中含有蛋白、淀粉、鞣质、色素、粘液、树脂,挥发油等;提取纯度不够,含有其他致敏成分;高温加热灭菌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氧化、聚合、水解产生致敏物;本组调查中的复方制剂均由3种以上中药提取,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特异抗原决定簇的特定化学物质;含有与增加注射液溶解度、稳定性的助溶剂、增溶剂等有关。静脉给药时抗体的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性、结合程度比其它给药途径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均高。在中药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中,鸦胆子仁外敷占5例,由于鸦胆子仁毒性较强,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应引起临床注意。

5.2 某些药物混合注射可增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如柴胡与庆大霉素或安痛定混合肌内注射致过敏性休克3例,其中2例出现昏迷。其原因可能与药物混合后产生化学变化或新的致敏性物质有关,因此上述药物应避免混合注射。

5.3 应注意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该组有17例是在连续用药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均在最后1次用药后30min以内,平均时间为11.72±9.94min,死亡3例。其机制为机体自接触抗原至形成抗体需要一定时间,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当抗体达到一定量后接触相应抗原时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5.4 对于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及时抢救,切记转院以免延误时机。本组有1例因转院延误救治时机,未能及时进行抢救致病情恶化死亡。盐酸肾上腺素为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可立即给予0.5~1mg肌内注射,病情严重者可静脉给药,且可反复注射,同时应给予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枢兴奋药、升压药、扩容剂等。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式呼吸、胸外心脏**等急救措施。心跳停止是最凶险的情况,本组有4例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经抢救而脱险,因此应强调即使出现心跳停止也不可放弃抢救。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皮肤科医生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9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