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冠心病] 【转贴】心力衰竭的补充分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力衰竭的补充分级

     2001年12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制定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指南中,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心力衰竭分期法,它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心力衰竭分为A、B、C和D共4个阶段。

     A期:当患者仅存在心衰高度危险因素而心脏的结构尚属正常时;

     B期:如出现了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尚无功能异常时;

     C期:现在和曾经发生了心衰的症状;

     D期:心衰发展到了终末期需加强的药物治疗(如常需持续静脉输液)甚至非药物治疗如心脏移植、起搏器等。

     该种新分期方法是对传统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的补充,而不是替代。NYHA分级主要是对上述中C、D期患者症状程度的分级,它有较大的主观性,而且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因病情的变化而随之改变。医生需要一种稳定的分级系统来客观地评价病情的进展,针对不同级别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这种新的分级方法将给特定患者一个特定的分级,而不是根据病情的急缓变化而上下变化,据此分期法患者只能向更高一级发展或缓慢/停止发展。

     更重要的是新分期法将没有任何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只有危险因素的阶段单独提出来,冠以“A”阶段,这是一个理念的改变与上升,让医患高度重视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有使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或酒精滥用史、风湿热病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这与我们祖国医学两千年前“黄帝内经”的观念一致,即“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如此精辟的阐述,足以说明“预防为首”的理念早已包涵在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理论中。该分期方法的建立是强调心力衰竭预防的重要一步,也是目前在心血管事件链中非常关键一环节。

     在新的分期中,“A”是4个阶段中最应强调和受到重视的。通常临床医生注重心脏结构及功能已有改变的患者,该部分患者病情重,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先进治疗手段使各种心脏病患者寿命增高,全球各地方的心衰发生率日益增高。因此,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应着眼于疾病的最早期,更着重于阻断A至B阶段及B至C阶段的发展,不仅要延年益寿,而且更应提高生活质量,要活出个幸福健康的中老年,这才更体现出以人为本。
2# 沙发
发表于 2005-8-26 09:06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