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与交流] 【分享】如何看待尿路上皮的**状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8-3 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何看待尿路上皮的**状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研究所 刘复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对于尿路(移行上皮)上皮的**状瘤良恶性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Mostofi 1960年报道膀胱**状瘤,1965年Bergnvist将它称为**状移行细胞癌O级,1999年Mostofi主持编写的W.H.O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仍收录**状瘤一词,而且被美国肿瘤登记处所收录。目前对于这个肿瘤的诊断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即:膀胱**状瘤多为单发,少数多发者称为**状瘤病,体积小,直径在2cm以下,蒂细而柔软,表面呈细的绒毛状,镜下观察**细、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中轴,上皮一般在6层以下,可有分支,但分支并不融合。间质有水肿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从基底至表层细胞保持正常结构,保持原有细胞之极相,底层细胞显示呈柱状,垂直于基底膜上,表面上皮呈多边形或扁平,胞浆丰富透明,中层以上不能有核分裂相。
    我们复习了ASH等8位专家报道的膀胱移行上皮**状瘤731例,全部疗后随访五年以上,平均五年复发率为57%。 Crmanl报道的125例膀胱移行细胞**状瘤,观察10-20年后,约50%肿瘤复发,只有10%变成浸润性移行细胞癌。Lerman报道也是125例**状瘤,其中单发性**状瘤占31%,开始即为多发性**状瘤占66%。Pugh报道的26例膀胱**状瘤,疗后未见复发。但多数作者报道,复发是**状瘤的一个特点。部分作者认为,它可能是多中心来源的。
    比较观察几位作者报道的膀胱移行细胞**状癌Ⅰ级的病例中,Melicow报导**状癌Ⅰ级79例,疗后复发率为75%,Pyrah报导的20例**状瘤伴有癌者,6年后复发率72%,综合几位作者报告的**状癌Ⅰ级,平均五年复发率为63.25%。显然,膀胱移行上皮**状瘤复发率较Ⅰ级的**状癌微低一些,但也没有很大的差异。
     膀胱移行上皮**状瘤,其发生率约占膀胱肿瘤的2%左右,它的特点是易复发,大约1/10的病例要变成移行细胞癌,而且相当多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来自**状瘤的基础上。因而Bergkvist1965年将泌尿道的移行上皮**状瘤称为癌的0级。
    肿瘤的良恶性的病理诊断标准,是数十年来临床与病理工作者积累多年的经验制定出来的,它的原则基本适合于各种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但是对于一些良恶之间的所谓交界病变,目前尚缺乏一个硬指标来判断其良恶性,在形态学上是如此,在分子生物学也缺乏一个独特的指标断定其良恶性,例如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大多数为非整倍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是二倍体,甚至于正常上皮(如甲状腺、胆管)也可以是百分率很低的非整倍体。又如淋巴瘤的基因重组,TCR基因重排是T细胞系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是B细胞淋巴瘤,这对判定单克隆性的恶性淋巴瘤是有用的。但是由于它的不稳定性,少数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也可有基因重排。因此这种新技术也只能起到助手作用。而肿瘤的染色体移位(Translocation)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对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些帮助,但有些数肿瘤也不是绝对的规律性指标。而免疫组化主要用于肿瘤类型的判断,对于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些帮助,但价值不大。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只能依靠综合性的,以形态变化为依据,密切结合临床的判断指标。其他手段(例如分子生物学)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尿路移行细胞**状瘤(只限于尿路移行上皮**状瘤),它容易复发,易恶变,它与其他部位的**状瘤不同,并非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应作为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来对待,目前新版W.H.O分类中仍将它列为良性一类,而又增填一类**状肿瘤的潜在恶性病变,根据我们的经验,两者形态类似。因此,本人建议将两者合并,统称为潜在恶性的膀胱尿路移行细胞**状瘤,这对于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以及对临床处理此类病变均有帮助。
2# 沙发
发表于 2015-3-15 19: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