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1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冷、热疗法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用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的目的。人体皮肤内分布着大量的冷、热感受器,分别感受冷热温度变化的**。当感受器接受温度**后,上传到大脑皮层,对冲动进行识别分析使机体产生行动。当温度**强烈时,神经冲动可不经过大脑,只通过脊髓反射作用,使整个反射过程加速,机体免受损伤。
(一)用冷的目的
 1.降温 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作用散热,降低体温,如高热可采用头枕冰袋或全身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头部用冷,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细胞损害,常用于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的病人。
 2.控制炎症扩散 用冷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降低细菌的活力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炎症早期用冷,可抑制化脓及炎症扩散。
 3.减轻疼痛 用冷可抑制组织细胞的活动,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同时,用冷后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也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踝关节扭伤48h内可用冷湿敷,以减轻踝关节软组织出血和疼痛。
 4.减轻局部充血水肿 用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减低,减轻局部组织充血;用冷还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如鼻出血时,用冷水冲洗将促进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
(二)用热的目的
 1.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 炎症早期用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散或局限;在炎症后期用热,可促使白细胞释放出蛋白溶解酶,以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与组织修复。
 2.缓解疼痛 用热可改善血液循环,一方面加速组胺等致痛物质的排出,另一方面消除水肿,以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其次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提高疼痛阈值;亦可以增加肌肉、肌腱和韧带组织的伸展性,以解除肌肉痉挛和关节强直。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水肿 用热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因此,深部组织血流量减少,从而减轻深部组织充血水肿。
 4.保暖 体表用热后促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常用于末梢循环不良的病人,如早产儿等,使病人温暖舒适。
二、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
 1.方法 有湿法和干法二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湿法的效果要比干法的疗效好。因为水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渗透力大。使用干冷、干热疗法时,因内存空气间隙,使冷、热的传导能力减弱。所以,在应用湿热疗法时,水温要比干热疗法低;使用湿冷疗法时,温度应高于干冷疗法。
 2.部位 人体皮肤的薄厚分布不均。皮肤薄或经常不暴露的部位(如躯体)对冷、热反应比较敏感,尤其对用冷比用热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8-10倍的缘故。而手足的皮肤较厚,对冷、热的**耐受力较强。因此,高热病人降温时,要将冰囊放置在皮肤薄且有大血管分布的腋下与腹股沟处,效果好。
 3.时间 用冷、热的目的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将抵消治疗作用,严重时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寒战、面色苍白、冻疮或烫伤等。
 4.面积 人体接受冷疗、热疗面积的大小和反应的强弱有关。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较强;反之,则弱。但是冷疗或热疗面积越大,产生的效应越强,而病人的耐受性就越差;更大面积的用冷或用热将会引起全身反应,甚至负效应。因此,在实施全身用冷或用热时,应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5.温度 用冷、用热的温度与体表的温度相差愈大机体对冷热的**反应就愈强烈,反之对其反应就愈小。另外,环境温度也直接影响着冷、热疗法的治疗效果。如环境温度过低,传导散热过快,热效应减低;而用冷效果则会增强。
 6.个体差异 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老年人的感觉功能减退,对冷热**的反应比较迟钝;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冷热温度的**反应更为强烈。因此,老年人和婴幼儿应用冷热疗法时要慎重,避免烫伤或冻伤。
三、冷热疗法的应用禁忌
(一)冷疗法应用禁忌
 1.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等处用冷易引起冻伤;心前区用冷,可引起反射性心律减慢、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腹部用冷易导致腹泻;足心用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高热降温者及心脏病病人应避免足心用冷。
 2.血液循环不良性疾病 不宜用冷,以防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坏死。
 3.组织损伤、破裂 冷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影响伤口愈合。特别是大范围组织损伤应禁止用冷。
 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因冷可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吸收,如关节炎等。
 5.冷过敏者、心脏病及体质虚弱时 用冷应慎重,尤其冷过敏者用冷可出现荨麻疹、关节疼痛等,应禁忌实施冷疗。
(二)热疗法应用禁忌
 1.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和肿胀 凡扭伤、挫伤后48h内禁忌用热疗,因用热后会加重出血。
 2.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前,切忌用热疗法。用热可减轻疼痛,从而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3.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 该处血管分布丰富,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而且面前静脉血管内无静脉瓣,用热会使血管扩张而导致炎症扩散至脑部,引起颅内感染。
 4.出血性疾病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以及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加重出血。
 5.恶性肿瘤 因热会加速细胞活动、分裂及生长,从而加速病情的恶化。
 6.感觉功能减退、意识不清等病人用热应慎重,防止烫伤等意外的发生。
 7.热疗可使头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致使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因此尽量避免头部用热。
  四、冷疗方法
(一)局部用冷法
1.冰袋、冰囊的应用 多用于降温、减少出血及局部止痛
(1)用物 冰袋及套,冰块,盆,锤子,帆布袋或木箱,勺,擦布。
(2)操作方法
①        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碎,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及污垢。
② 将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约1/2满,驱出空气,夹紧袋口并倒提抖动,检查有无漏水,擦干后装入布套。
③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病人可敷前额及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鼻部冷敷时,可将冰囊吊起,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
若在颈部放冰囊时,应向病人说明,将三角巾两端在颈后部系好。
  2.冰帽或冰槽的应用 为防止脑水肿,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体表降温为辅的方法,使体温(肛温)降至33℃,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其损害的进展,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1)用物 冰帽或冰槽,冰块,锤子,帆布袋,盆,勺,棉花,海绵,肛表盛水桶,凡士林纱布。
(2)操作方法
①        将冰决放于帆布袋内,用锤子砸成核桃大小,倒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放入冰帽或冰槽内。
②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内,后颈部和接触处填以海绵,防止受压,两耳用不脱脂棉花塞住,防止水流入耳内。两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肩部垫一小枕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防止冻伤,耳廓皮肤与冰帽之间应加数层纱布以资保护。
③为病人测肛温,随时观察体温情况,使之保持在33℃左右,一般不宜低于30℃,否则会导致心房、心室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二)全身用冷法 有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法,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但体弱、高热恶寒、对冷敏感以及风湿病人不宜采用。
1.酒精擦浴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其散热效果较强。
(1)用物 治疗碗内盛30%-50%酒精200-300ml(温度32℃左右),小毛巾或纱布2块,大毛巾,冰袋,热水袋及套,便器,必要时可备衣裤一套,备屏风。
(2)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至21-24℃,用屏风遮挡,松盖被,协助排便。
②头部放置冰袋,以助降温,并可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足底放置热水袋,使病人舒适,促进下肢血管扩张,加速全身血循环,有利于散热。如系伤寒病人应在腹部冷敷,以免腹部充血引起肠穿孔和出血。中暑病人可同时置冰袋于大血管丰富处。
③协助病人脱去上衣,露出一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在手上成手套式,以离心方向边擦边**。自颈部(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部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心,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以同法擦试另一上肢,每侧上肢各擦3分钟。
④使病人侧卧,露出背部,垫上大毛巾,从颈部向下擦拭整个背并**3分钟,擦干皮肤,穿好上衣。
⑤脱去裤子,露出一侧下肢,垫大毛巾,自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经腿内侧擦至踝部,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每侧下肢擦3分钟。
⑥整理床单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
(3)注意事项 ①擦浴中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②擦至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一般全部擦浴时间为15-20分钟。③禁擦枕后、心前区、腹部、足底。
2.温水擦浴 用于高热病人降温。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为32-34℃),皮肤接受冷**后,初期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加用**手法**血管被动扩张,加倍促进热的散发。
3.冷水灌肠 体温超过40℃的中暑病人,经冷敷或擦浴后均不能降温时,可用4℃等渗盐水300ml灌肠降温,其用物及操作方法同不保留灌肠法。
四、热疗方法
(一)干热法
1.热水袋热敷 常用于解痉、镇痛、保暖。
(1)用物 热水袋及套,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擦布。
(2)操作方法
①测量水温 调节温度至60-70℃。昏迷、局部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小儿、老年等病人,水温应调至50℃。
②放平热水袋,去塞,左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右手灌水,一边灌一边提高热水袋,使水不致溢出,一般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或2/3即可,如敷在炎症部位,只灌1/3满,以免压力过大引起疼痛。
③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出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然后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中,将热水袋放置所需部位。
(3)注意严防烫伤。小儿、老年、昏迷及局部知觉麻痹者使用热水袋时,除水温不超过50℃外,热水袋应用大毛巾包裹,以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引起烫伤,并经常观察皮肤的颜色。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噶哈啊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5-6-1 16:5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会员来到基本外科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