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与冈上肌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不是同类疾病。一个是神经干受压所引起,而另一个是肌损伤的结果。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即都有冈上肌或冈上肌、冈下肌同时疼痛的表现。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疗效很好。

二、病因病理
肩胛上神经相对固定,又比较表浅,故易受卡压。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过度活动的劳损  肩关节的剧烈活动,特别是过度的内收、外展、前屈和上举的运动,均超过了生理限度;活动时间过长或反复进行则可致肩胛横韧带的损伤。肩胛横韧带产生损伤性炎症而致肿胀、肥厚、瘢痕粘连或纤维化等,使骨纤维管狭小,压迫肩胛上神经。在较窄的骨纤维管中经常活动的肩胛上神经,在反复、过度的摩擦中,神经本身会受到慢性损伤,尤其是被过度牵拉的损伤更为严重,可以使神经产生纤维断裂等改变,故可形成神经卡压。
骨关节的急性损伤  也可引起肩胛上神经的卡压。如累及肩胛切迹的肩胛骨骨折,骨折的畸形愈合造成骨纤维管的狭窄就更容易卡压肩胛上神经。
肩胛切迹处的软组织或肿瘤压迫  较少见,而骨组织的占位性病变却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年轻人更要重视。它的表现是神经痛,而实质是肿瘤在发展,应予注意。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史  
    如有外伤史则诊断较易大多无明显的外伤或剧烈的运动史;往往是一些常做家务劳动的人们反倒易患此病;因此起病缓慢。
   症状  
1.持续性钝痛 慢性病人往往是间歇性痛,或仅为酸胀感。病人常感肩部后外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有时也可为阵发性、痉挛性痛,疼痛难忍,且劳累后明显加重。
2.休息痛 休息痛、夜间痛是其突出特点  其疼痛的部位常在冈上窝、冈下窝或两者同时出现。此疼痛尚可向肩部放射。
3.肩部无力  病人患肩可感到无力,尤其是肩外展、外旋活动明显受限。                                               
   (三)体  
1.痛点 在冈上窝和冈下窝均可出现,而以冈下窝多而且重。冈上部压痛点多在中、外 1/3 段的交界处,其压痛点在肌深部较突出的骨面上,即肩胛切迹两端的骨凸。在针刀手术治疗操作时可以清楚探知肩胛切迹处的凹陷。在冈下部的压痛点多在皮肤的凹陷处,该处可能是冈下肌慢性损伤所致的粘连、瘢痕部位。
2.肌萎缩 检查时多见肩胛部较对侧消瘦,有程度不同的冈上、下肌萎缩。其冈下肌萎缩者比较多见。
特殊检查  
肩胛骨牵拉试验  患侧手放于对侧肩部,使患肢处于肩部水平。让病人向对侧肩部用力,或医生用力向对侧牵拉,可**卡压肩胛上神经产生肩部疼痛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1.X 线摄片 目的是观察肩胛切迹部位有无骨质病变。应采用特殊**摄片,即在摄取肩关节前后位片时,将管球向头部倾斜15~30°,此**可清楚显示肩胛切迹,用以发现切迹处是否有骨质病变,可有肩胛横韧带钙化状态。
2.CT、 M R I检查  排除软组织的占位性病变,如腱鞘囊肿或肿瘤病变,应做 M R I 检查。
肌电图检查  
病情较重者可有冈上肌和冈下肌的去神经现象,神经传导速度有进行性延迟等改变,必要时应进行详细检查。
(七)鉴别诊断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应与颈病、肩周炎、冈上肌损伤等疾病相鉴别。颈椎病有临床神经定位系列症状和体征;肩周炎则必有肩关节运动障碍;冈上肌损伤与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联系较密切,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病变多孤立,后者可同时有冈上窝和冈下窝两个部分的病变。至于肿瘤,对于那些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者,应当提高警惕,注意有关方面的检查,即可避免误诊。
四、针刀治疗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除占位性病变外均为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二)**  
    俯卧位,上胸部垫以薄枕;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体表标志
1.肩胛冈  是肩胛骨上段向后面体表突出的条状骨嵴。肩胛冈的近端位于第三胸椎棘突的水平线上,起自肩胛骨内侧缘(脊柱缘),并由此向外上逐渐高起,呈弧形伸向关节盂上方,形成肩峰。肩胛冈男性长 136mm ,女性长 119mm 在体表可以看到,且扪之十分清晰的骨性隆起。它是寻找肩胛切迹的重要标志。
2.肩胛切迹 位于肩胛冈中段部位。其形态呈较宽敞的凹窝形、钝“V”形(可占肩胛上界的1/3)、“U”形、小“V”形及由于韧带部分或完全骨化而致切迹内径减小等形态。肩胛上神经通过肩胛切迹的体表投影点是:肩胛骨内上角外侧 52mm ,肩峰端内侧62mm ,肩胛冈上缘前方 39mm 。肩胛切迹的内侧端即是肩胛横韧带的喙突基部附着点。切迹的内侧端点有时也可以摸到骨性突起,且压痛明显。
划线标志
(1)经肩胛冈中点作一垂直线,并向上下延长,形成4个相限(4个角)。在外上相限(外上角)再作平分线,由交点起,至该平分线上15~20mm处定点,便是肩胛切迹处。
    (2)先做肩胛冈的中轴线,然后做肩胛骨下角的平分线与前线相交形成外上相限角,再做该角平分线,其外上15mm 处便是肩胛切迹处。
(四)定点
1.肩胛切迹外侧端点 在肩胛切迹外侧端的压痛点上定1点。可用两种方法定点,即用肩胛切迹外侧端点处的痛性骨突点;或以划线法在外上角平分线上寻找压痛点;两者应是吻合的。                                       
2.冈上肌损伤点 冈上肌的压痛点。可定1~2点,此点也大多是骨性压痛点。
3.冈下肌损伤点  冈下窝处的压痛点,可有多个痛点,或定1~4点。
消毒与麻醉
此处局麻要求:第一、针头刺入的方向必须与人体背部平面平行,保证针头不刺破胸膜顶;第二、针头必须到达肩胛切迹两侧(外端或内侧端)的骨面上并确认无误后,方能注入麻药。
针刀操作 肩胛切迹内、外侧端点 刀口线与冈上肌纤维平行,刀体与背部皮面平行;即针刀是从头端刺向尾端的方向,而不是由背侧(后面)刺向腹侧(前面)的方向(图3-03-06)!快速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匀速推进,直达肩胛切迹外端骨面。调转刀口线90°,调整刀锋至肩胛切迹骨缘,沿骨缘切开肩胛横韧带 2~4 刀,纵横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即可出刀。各点均按冈上肌、冈下肌损伤处理。
        
(七)手法操作  
    让病人端坐无靠背椅上,医生站于病人背后。医生以病人健肢同侧的手,从病人健侧肩上伸至病人的胸前,并拉住病人患侧手,医生的另一手固定于病人健侧肩颈部,医生相对用力推拉,进一步松解肩胛横韧带。也可以用肩腰的联合侧屈运动,病人以左手摸右脚,再以右手摸左脚,反复数次即可。
五、注意事项
定点虽然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又稍有区别,但它们所定之点都在肩胛切迹的骨缘处。因此,在操作时,进刀就要到达骨面,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所以,在岗上窝处找到肩胛切迹的外缘是最重要的工作。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不管应用何种方法都强调避免气胸并发症的发生,针刀闭合型手术亦不例外。冈上窝与胸膜顶相邻,故要十分注意。如何才能避免失误?其一、应充分了解冈上窝的解剖,冈上窝与胸廓的关系。肩胛骨冈上窝的骨面很窄小,针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其二、调整针刀入路,特设计一个新入路方向,即刀体与人体背面平行,这样可以避免气胸并发症。
在操作中一定要在骨面上进行,绝不可脱离骨面活动。在肩胛切迹的外缘骨端上做切开剥离,既可做得准确到位,又可避免损伤神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2# 沙发
发表于 2016-9-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 18: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