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19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慢性结肠炎治疗正确方法与福音医务工作者必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钱龙天地 于 2016-3-30 09:15 编辑

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目前抗生素造成的后果,至许多千万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人们则不知小病也成习惯地在大量开出抗生素,滥吃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难治性肠炎就已经接踵而来。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由1270克细菌构成,属于造物主天然性给予人类用来保护自身免疫用的称为“微生态环境”。如果滥用抗生素等就会破坏平衡,增加人体的感染机会,危害健康。破坏平衡这个说法很模糊,打个比方就容易懂了。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1270克细菌,其中有1000克在肠道,20克在口腔,20克在皮肤。女性的话,还有20克在**内。这些细菌中,99.9%都是有益的厌氧菌,只有0.1%是有害的需氧菌。这些好细菌坏细菌排排坐,拥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正常情况下,坏细菌人头没有好细菌多,势单力薄不敢兵变起义,大家自然都相安无事。也比作一个国家的正规部队以及地方上的公An局以及基层上的派出所,国家的几百万正规部队就是用来防护国家安全用的,所以外国军队不敢入侵因为你有强大的部队防护着,地方公An局及基层派出所是用来防止地方上的地皮流氓作乱而设的防护系统,反之国家去掉部队去掉地方公An局基层派出所后,那么外国军队就会入侵进来夺你江山,地方上的地皮流氓就开始作乱偷盗杀抢一齐来社会百姓无法安宁。我这样一比大家就明白了人体原来有一套天然的防护系统,被人们无知地消灭后人体就失去了防护体系疾病从此而生。这就是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环境。
但是,如果滥吃抗生素,虽然杀死了有害细菌,但好细菌也被一棒子打死。这样一来,好细菌的位置有很多空出了。这个时候,一些过路菌乘虚而入,占据好细菌的位置,加入了坏细菌的行列。坏细菌一旦人多势众,就要做坏事欺负好细菌,使得微生态环境被破坏,人体也随之发生了感染性疾病。接着肠道就发炎出血化脓拉脓血便肚子痛胀从此而来,而无知的人们即开出抗生素给病人服用,药效过后病人反而说更加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是服用双岐杆菌有益菌把原来的人体原有的菌群补充到病前相同的数量,服用时间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才能达到病前的数量。肠道内的炎症原有的肠膜就慢慢长全,肠道原有的有益菌膜是用来抵抗有害菌入侵的一道防线,病人的肠炎从此才能恢复原有的健康。人们要懂得在遇到疾病非用不可时才用上抗生素,平时小病尽量不用抗生素或病人自己完全可以拒绝医生开给抗生素服用。广大病人要明白医生也只是在学校学习过几年时间,医生在人体上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是无知空白的,人类好多是无知造成的疾病类似的许多在此就不讲了,好多病人乱服抗生素把自己害得无法自拔而不知,给家庭和自己的前途带来灾难而短命离世,大家知道肠炎的后期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后演变成肠癌的机率比例相当高。在此呼唤广大病人不能言听计从地完全听从医生的话。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早就慎用抗生素,而国内则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据统计报到中国一年吃掉16.2万吨抗生素 占全球一半用量。同时也呼唤广大医务工作者慎重用抗生素的道理,不能遇到小病连感冒也开给抗生素服用,这是相当不为病人负责任的做法,说白了结肠炎后期就基本上死于癌症就相当于把病人推向死亡线边缘。微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没有了,疾病缠身让你一辈子付出严重的代价。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30 00:39 | 只看该作者
补充未学到的知识,谢谢啦。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6-3-30 06:17 | 只看该作者
滥吃抗生素至许多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4
发表于 2016-3-30 08:35 | 只看该作者
滥用抗生素,真是有点痛心疾首,应该高度重视。
5
发表于 2016-3-30 0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钱龙天地 于 2016-3-30 16:02 编辑

所以目前结肠炎病人比比皆是原因就是这样造成的后果,据说连三五岁小孩也相当多的人得结肠炎的比例,而人类即根本不知遇到肠炎病人医生反而照样开出抗生素杀菌消炎呢,即不知与原相违反。这样真是把病人活活害死无弃样呢。大家看看以下网址就是讲中国每年吃掉16.2万吨抗生素,是16.2万吨不是16.2吨




6
发表于 2016-3-30 09:32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路远而艰巨!
7
发表于 2016-3-30 09:48 | 只看该作者
爱爱医120 发表于 2016-3-30 09:32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路远而艰巨!


确实如您所说的,有些人根本不相信呢。
8
发表于 2016-3-30 10:16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很通俗!不过有点过于通俗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
发表于 2016-3-30 10:1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是生生之道,不能光想着杀.
10
发表于 2016-3-30 13: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MOD}!
11
发表于 2016-3-31 09:5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路远而艰难
12
发表于 2016-3-31 12:37 | 只看该作者
全国现在所有医院全以抗生素成了习惯性的开出方法,其中有一个病人去一家医院其病是扁桃体发炎为例医生一看就顺手开出抗生素,其病人说我不想服用抗生素想服用其他药医生说不行的。后来其病人就去了另一家医院医生一看也一样习惯性地开给抗生素,病人说我不想吃抗生素医生说那你找其他医院吧。去了第三家结果也是一样开给抗生素服用。后来病人去了中医院服了三天中药扁桃体发炎就好了。据此分析目前的医生已经开抗生素成了家常便饭的顺手方。其中不知道这么小病根本可以用其他药来代替抗生素来消炎的办法。在西方国家在美国这种小病医生根本不会开给病人抗生素的,西方国家的医生现在知道抗生素的后果是什么了,而中国的医生还不懂抗生素的反作用是什么在头脑里还没有一种概念。并且滥用抗生素,真是有点痛心疾首,应该高度重视。作为职业医务者要明白服用抗生素后是有后果的副作用。
13
发表于 2016-4-5 20:31 | 只看该作者
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与抗菌素因果关系你能讲清楚些吗
14
发表于 2016-5-18 18:20 | 只看该作者
XB325327 发表于 2016-4-5 20:31
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与抗菌素因果关系你能讲清楚些吗

我这样分析了你还没有看懂啊,多看几遍吧,这个有益菌相当于国家的军队,然后这个军队全部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是造物主用来保护人体用的),而人类不懂即用抗生素全部把杀死,人体内失去保护作用,相当于国家如果没有军队,地方没有[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部门公An部门基层没有派出所,想想国家会不会平安自己分析吧。(有益菌是造物主特地用来保护人体用的),(作用是自身免疫功能用来杀死有害细菌用的)。而西医无知即用抗生素把人体的免疫系统全部消灭掉,所以 现在病特别多说不出的原因的病从此而来,所以我这样比喻还不懂那就无法说了,你自己想想国家去掉军队去掉公An派出所后国家结果会怎么。就明白了人体有益菌当初造物主特地为人体设的作用了。
15
发表于 2016-5-30 23:56 | 只看该作者
群众不是学医,没有文化的更多,你这种形象解释,太好了,问题也解决了,点个赞
16
发表于 2016-5-31 16:48 | 只看该作者
我年轻的时候得的结肠炎,之前没用过消炎抗菌药,不能一概而论
头像被屏蔽
17
发表于 2016-5-31 16: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6-6-4 10:22 | 只看该作者
jxj_19 发表于 2016-5-31 16:48
我年轻的时候得的结肠炎,之前没用过消炎抗菌药,不能一概而论

这东西你说错了,现在社会速成鸡是央视暴光的用抗生素强的松催长起来的,小鸡45天就长到七八斤重的大鸡,还有好多我们没有发现的食品,你只要吃下有害食品相当于服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为什么目前报到说有不少女孩六七岁来月经,就是因为吃的速成鸡造成的里面含有大量激素。同时人们喝的超市内的瓶装生水也有关系,之前为何全喝烧开的水呢,人们要知道生水目前基本上是从水库上游流下来的水,我去他们山里面玩时当地居民说他们不喝溪内的水,我说为什么他们说全是洗衣服及生活用水以及厕所里面的水直接排放入溪道内的,那我说我们城市内全喝你们排放的厕所水,他们说那是没有办法只能经过水库后过滤一下,然后大家没有去山里面的水库看一下水道,原来上游全是住着的村庄的生活用水洗澡及卫生间拉的大便经过抽水马桐化粪池后,直接向溪水内排放入河然后流入水库,城市的居民然后直接从水库内抽取成自来水{MOD}给市民饮用,所以央视暴光过目前的瓶装水基本上是自来水灌装的,想想这水内你分析吧有多少大量细菌呢,你喝后能不拉肚子吗?不是说没有服过消炎的抗生素就等于不是不会得结肠炎。其实得结肠炎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