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笔试资源] 2016年中医医师《中医内科》专项复习资料(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腹痛,便秘等
  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便秘.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湿四脾柴淤逍遥。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5)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多考试详情请登录爱爱医培训果
24小时咨询电话:400-626-9910按2号键
培训果客服QQ:2542316687  1571746487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3 16: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湿热内盛,兼感毒邪型

  主症:可见水疱,或聚集成大疱,疱液清或呈淡黄色,手指及足趾间可见浸渍、糜烂、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处方:解毒清热汤加减。

  方药: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大青叶30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9克,。

  2.血燥生风,肌肤失养型

  主症:皮肤肥厚,脱屑明显,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肤,健脾和胃。

  方药:茯苓15克,苍白术各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鸡血藤15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陈皮6克等。

  外治法

  1.汗疱型:用土大黄、黄精适量,煎液,冷敷,每日3~4次,每次1~2小时。

  2.浸渍糜烂型:马齿苋适量煎水外敷,每日2~3次,每次1~2小时,湿敷后外用祛湿油膏。

  3.鳞屑角化型:苍肤洗剂(苍耳子15克,地肤子15克,土槿皮15克,蛇床子15克,苦参15克,百部15克,枯矾6克),煎水3000毫升浸泡后,外用黄连膏(黄连面10克,凡士林90克,)涂于皮损表面。

  西医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1.汗疱型有急性水疱糜烂及分泌物时,可用1:6000~1:4000高锰酸钾溶液,每次20~30分钟热浸,或0.1%利凡诺液、3%硼酸液做湿敷,每日3~4次,每次1~2小时。待炎症消退后,可予5%鱼石脂软膏、10%硫磺氧化锌泥膏。糜烂完全平复后,可选10%福尔马林酒精、土槿皮酊、10%冰醋酸等外涂。

  2.对轻度鳞屑角化型,每天可选用上述药水及复方苯甲酸软膏,亦可先用食醋50~100毫升,加入洗脚水中,浸足10~15分钟,擦干后再涂以上各药。对鳞屑角化明显者,除用醋剂浸泡外,外用10%水杨酸软膏涂患处,上覆一层油纸或塑料薄膜,外加绷带,包扎48小时后除去,换用凡士林绷带,如此反复,直至角质剥离为止。剥离后外涂2%~3%碘酒。

  3.对于浸渍糜烂型,可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收干脱皮后再改用1%克霉唑或土槿皮酊。

  4.对有继发感染者,应先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系统药物治疗

  对于泛发型或慢性迁延型应给予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250mg/日、伊曲康唑200mg/日或氟康唑50mg/日,疗程2~4周。

  笔者认为,本病治疗以外治法为主,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对于足湿疹化和癣菌疹,应先控制过敏反应,进行抗敏治疗,必要时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尽量避免**。

  在防护上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持干燥,夏季宜穿透气性好的凉鞋或布鞋,**胶鞋,家族或集体中分开使用浴盆、毛巾、拖鞋等用具,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治疗期间避免用肥皂、洗衣粉、洗洁剂等碱性物质。治疗要有耐心,坚持长疗程,彻底治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