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科]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LC)属于广泛发生的一种微血管内凝血,此类患者大多发病危急,同时会造成循环障碍,进一步引发休克、出血等一系列症状,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凝血疾病,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所导致,该病起病急,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尤其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倘若临床未及时救治或因各种情况影响而延误救治,患者则有可能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在DLC临床诊断中,凝血以及纤溶系统指标的波动变化是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对于早期DLC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极为关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是多种疾病以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表现为人体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循环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属于一种临床急症,患者发病较为严重,以微血管弥漫凝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同疾病均可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病理变化包括纤维蛋白沉积以及血小板聚集,进而形成微血栓,而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也在此过程中被大量消耗,造成微循环障碍并最终导致休克以及出血等一系列伴发症状。诊断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主要临床表现为**大出血,无凝血倾向,出血持续,出血量为1300~3000 ml,平均出血量2250 ml。患者皮肤出现瘀斑,牙龈出血且有针孔处渗血现象,并伴有呼吸困难、寒战等表现。由于失血出现出血性休克现象。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75×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正常值,且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的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显示阳性结果。


  目前临床难以对DL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一经诊断患者病情大多已进展至后期,因而常常错过救治时机。所以针对产科DLC患者实现早期诊断意义重大。研究表明,产科DLC患者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均出现相应变化,所以本次着重研究分析凝血与纤溶系统中PLT、FIB、PT、D-二聚体、TT以及APTT 5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水平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意义,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有效保障。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其凝血与纤溶系统始终保持动态平衡,而在妊娠期内,产妇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耗而导致其处于高凝状态,与此同时,其纤溶系统则会出现代偿性增强,以确保其与凝血系统保持平衡状态。APTT作为一项指标可用于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正常与否做出判断; PT则是血液在外源性途径下凝固所需时间,可用于对外源性凝血因子正常与否做出判断;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对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能力的有效反应; FIB则是具备凝血功能的一种蛋白。在健康状态下,机体上述指标均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机体内部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上述指标出现相应变化。产科DLC患者存在明显的机体凝血功能亢进以及继发性纤溶表现。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凝血与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D-二聚体升高提示存在继发性纤溶,而PT、TT以及APTT大幅升高则提示产妇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症状,上述5项指标波动均可用于支持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


  治疗首先对引起DIC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及早消除病因,阻断内、外源性凝物质来源,及时补充血容量,使用凝血药物,补充适量凝血因子。若患者病因较明确、**条件较成熟,且短时间内可进行**分娩,则需及早进行分娩;若**条件不成熟,且短时间无法进行**分娩的患者,则需及时进行剖宫产,同时需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采取肝素进行治疗,首次剂量为25 mg,方法是将25 mg低分子肝素注入5%的500 ml葡萄糖溶液中,肝素溶解后静脉滴注,剂量和滴速可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调整。

  妊娠期的产妇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胎盘及羊水中存在大量凝血活酶,这些凝血活酶在分娩时会被释放出,损害产妇的血管内皮。羊水栓塞、胎盘前置和胎盘早剥、妊高症、产后出血等高危因素均可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生。产后出血引起产妇体内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受到破坏,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对引起DIC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及早消除病因,阻断内、外源性凝物质来源。除此之外,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阻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阻断凝血,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的消耗,使得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准。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功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其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从而使得凝血酶活性降低,帮助凝血因子进一步被消耗,且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用药更为安全。综上所述,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先要准确识别患者的早期症状,找出致病原因,及早消除致病因素,及时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合理应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于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需提前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对于分娩前存在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入院后需做好严密的凝血功能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产妇存活率。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