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70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李相谅
中华砭石研究协会创始会长



(图一)


总希望做到「读者看完这篇论文就能学会操作经筋,快速为病患消除疼痛」。因为运用经筋的方式消除疼痛,就是这么样地快速有效。就像下象棋、打双陆,简单的规则讲一讲,虽然对原理并不完全清楚,但立刻就能上场下棋。尤其是针对目前的外科或手术后的疼痛,只用药物压制疼痛感,终究不如中医骨伤科的手法及外敷药来得有效,这方面是目前外科手术医生所缺乏的,吾人认为中医骨伤科在未来还有很大一片前景。


经筋治疗原理可以归结到最简单的阴阳二气调节,所以操作手法上多数不是在患部而是在健侧,如(图一)手阴经上头后,足阳经再下行,如果手部经筋闭塞,下行足部的经筋就会因为经气量减少而慢慢形成淤积,淤积的点即是痛点,所以我们不处理痛点而处理闭塞处。因此腰背痛或腿部、膝踝处疼痛,经筋的操作治疗位置是在远离痛处的手部,这又有避免痛处再度发炎的优点。除了治疗疼痛之外,由于经筋本就是经脉路径的结构组织,所已经筋治疗还有引经气回脏腑循环的作用,虽经筋不言脏腑,但还是能治疗脏腑病变。

「快速见效」、「内外通治」就是操作经筋的优点写照,所以如果骨伤科能加上经筋操作的快速手法,不但能治疗疾病,还能节省医疗资源,这将会是患者与医界的一大福音,因此本文尽量简化原理说明,而着墨在经筋的操作上。


一、古经筋原理与筋病表征


「经筋」这个系统与「经脉」不同,从名称上来看,《灵枢》将〈经脉〉、〈经别〉、〈经水〉、〈经筋〉别立篇章,很明确地将「经筋」与「经脉」区隔,可见它们研究的标的是不同的。字书言「筋」者:「肉之力也」,「肉中之脉理也」,「筋肉也,筋骨也」,「大腱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勒固于身形也」,「筋在骨肉之间而似肉,其用则为力」。「脉」者:「血理分回行体中者」,「水道也」。是则「经脉学」的研究标的是气与血的循环系统,「经筋学」的研究标的是肌肉、骨骼的组织系统。而经筋虽然以组织研究为标的,其特别处还在透过组织修复,而能让经脉循环还原,所以不只外科治疗,内科的治疗效果也极见效。


经脉是气的循环路径,经筋是路径的结构,由于中医学认为造化人体的气、血二元常常是无法分开论述的,所以「经络」有时又与「经脉」混称,考《素问》、《灵枢》各篇章,并无「经络」的名称,是则「经络」为「经脉」、「经别」、「络经」、「血络」之统称。由于「经筋」被认为不包括在「经络学」这一个系统内,自古研究「经络学」的学者也甚少言及「经筋」,却因此反而让现代学者有机会将「经筋学」成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1.1经筋是调理经气的管道


经筋不言脏腑,但却是调理经气的管道。十二经脉十二气,源于脏腑五行六气。以气论只有六者,共手足之别而合为十二经。以太阴气为例,《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的文眼在「出」与「入」二字,论述经气浅表与深层的位置,与**的深浅有关。而「经筋」不言脏腑,是十二经气在体表肌肉层通过的路径,《灵枢经筋》云:「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肋。」,**的文眼在「结」字,是筋肉之所结,发而为病兆点,多半在关节处。人体关节就如同水道的分流处,而分流点因为水量的减少,最容易发生土壤沉积,如果上游闭阻,水流量减少,下游最易产生淤积的地方就是在分流点,中医常说「痛者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一旦阴经闭阻,在阳经的关节处最易产生病理性产物沉淀而发为疼痛,这时只要能使闭阻的阴经畅通,沉淀的病理性产物自然会被稀释、冲刷,而回归正常的体液循环,所以在调理经气的管道─「经筋」上拨开闭阻,很轻易地就能令关节处的疼痛消除。


1.2痹痛的经筋与治疗的经筋不同

经筋之为病,主要是痹病,其表征则是痛。五脏病痿而经筋病痹,《素问痿论》云:「五脏使人痿」,是则痿从内而合病于外,为内所因也;痹从外而合病于内,为外所因也。因为经筋之所结恒于关节处,称之为「节结」,所以痹痛的表现多半发生在关节部位,所谓「痹」者「闭」也,天之风寒湿三邪,邪闭而为痛,是则现代医学所称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皆属筋病范畴。


痹病表现为痹痛,痛感是因为神经传导物质与组织液的渗出与浸润,在组织间因闭阻而无法从体液循环中排除而产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小的沉积物质会在局部产生微弱的痛感,这种痛感很轻而且发生时间很短,很容易排除,有时候甚至只要站起来动一动,或在痛处抓一抓、捏一捏,痛感就会消除。一旦沉积过久,沉淀物过多,则会引起强烈的局部疼痛,甚至会影响关节的灵动,更严重的会使关节无法曲伸,这时候的治疗则视关节处的沾粘或纤维化的程度而须要不同的疗程。如果闭阻一直不排除,不但关节无法曲伸,还会因为养份的吞吐量不足,肌肉就开始萎缩,再严重的就会使得骨骼变形,这种情况则须要更长的疗程。经脉的循行是环环相扣的,一经长时间闭塞会影响到另一经脉的循环,所以久病之后通常不会只有一条经脉闭塞,在多经闭塞的情况下,人体机能降低,免疫力不足,一些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所谓「善治者治未病」,经筋治疗的方法既然操作简单,当然尽量是在初期的疼痛时就予以治疗,若是已经久病的患者,也应该要耐性地、持续地治疗,气血与养份的{MOD}恢复正常,一段时间之后,萎缩的肌肉与挤压变形的骨骼也能适度地复原。《灵枢、周痹》云:「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中所说的「沫」,指的就是这些渗出物与组织液。痛感神经的传导(神归之)主要是**我们身体的免疫反应,加速血液循环来稀释、排除这些闭阻,由于血液循环加速与血管壁摩擦,所以体热会上升,这就是**「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无论是健康者或是一般疾病患者,最好的保健方式就是养成持续运动的习惯。


由于闭阻发生在肌肉组织间,所以筋病不会直接伤及五脏,《素问痹论》云:「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由于天之风寒湿三邪,干人脏腑之五气,而邪薄于五脏之间,即〈注〉所谓「干脏气而不伤其脏真,故曰『舍』曰『客』」。虽然初期的筋病不会伤及脏腑,但长期的筋病却会因为经气的不通而影响脏气的运行,所以临床上我们将筋病分为「痹痛」与「客病」两类:第一类在单一筋病的「痹痛」时,可以运用对应的经筋,在三分钟内瞬间消除疼痛。而数条筋病引起的「痹痛」,除了在对应的经筋上操作,还必须在病经的本经上用拨筋的方式处理。而「客病」不只是要疏通经气,还要调理脏气,因为牵涉到脏气的调理,至少须要三至五次的疗程。


为使读者容易对照,我们依阴阳、上下的对应原理,将痹痛的经筋与对应治疗的经筋制表如下:(表一)

发生痹痛的经筋

痹痛的名称

治疗使用的经筋

足太阳之筋

仲春痹

手太阴之筋

足少阳之筋

孟春痹

手少阴之筋

足阳明之筋

季春痹

手心主之筋

足太阴之筋

孟秋痹

手太阳之筋

足少阴之筋

仲秋痹

手少阳之筋

足厥阴之筋

季秋痹

手阳明之筋

手太阳之筋

仲夏痹

足太阴之筋

手少阳之筋

季夏痹

足少阴之筋

手阳明之筋

孟夏痹

足厥阴之筋

手太阴之筋

仲冬痹

足太阳之筋

手心主之筋

孟冬痹

足阳明之筋

手少阴之筋

季冬痹

足少阳之筋


二、古代筋病的治疗工具与手法


筋病的成因是经道闭阻,称为「节结」。筋病的治疗方式当然就以打开经道为先,称为「解结」。《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人体骨骼肌是由单一细丝状的肌纤维所平行排列而成,藉由离子浓度的改变,造成的电生理活动来驱使肌纤维产生收缩与放松的动作,经脉循行的路径大多走在肌肉与肌肉间或肌肉与骨骼间,当肌肉变形或产生沾粘时,经脉络自然就不畅通,而经筋闭阻所产成的病理性变化,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脉的畅通,也就是有「横络」产生。正常经脉没有经筋「横络卡压」产生时,一般不会受病。反之经筋「横络卡压」会使经脉闭阻,在经筋病灶点以上的经络会出现瘀滞泛滥,以下则会气血虚下,这时必须审视横络所在,用砭石针治之,此法称为「解结法」,古代称为「一拨脉法」。人体的经道犹如河道,脏腑犹如河水的源头,水源没问题而河道淤积,就会形成泛滥与改道,本经初期的泛滥,尚可在本经治,一旦改道而形成他经泛滥,则痛征在他经,治却在本经。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上,我们常见在痛点施治无效的原因。


(图二)、经筋横络卡压的产生


2.1古筋病治疗工具─砭石


针对筋病治疗工具的研发,在临床研究上吾人认为以「砭石」为最佳。因为砭石振波频率与经络相仿,实验上放置砭石与普通石块作用于手太阴原穴后,在膻中部位的红外线热像显示,砭石作用后温度上升明显,普通石块温度变化不大,这种差异是由于砭石的结构、特性、成分和作用的特殊性所致。该实验详载于本人湖南中医学院博士论文《砭石文献探讨与新砭具实验和开发研究》文中。


又砭石加热后可作为熨热工具,若筋痹夹寒而痛,譬如河道结冰,此时熨以砭石,仍为解结之法,《灵枢•刺节真邪》云:「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因为「砭石」的特殊性质与结构,作用于经筋的治疗上是一种十分适合的工具。

但须要注意的是:砭石治疗大多为泻法。《圣济总录》云:「大抵砭石之用,其法必泻」,《宋史赵鼎传》云:「如人患羸,当静以养之,复加攻砭必伤元气」,砭石治疗大多为泻法,因为以砭石拨动经筋时,会带动经脉的气血运行,所以体实者在操作后,会感觉到全身舒畅,当天晚上会很好睡,而体虚者在操作后,虽也会感觉到全身舒畅,但是当天晚上睡觉可能不易入眠,甚至会出现晕眩感,这是因为砭石的治疗为泻法所致,所以在体虚者的治疗上,建议加上砭炉(图三),用砭灸热熨法补充不足的经气。


(图三)砭炉


2.2古筋病治疗手法─一拨脉法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描述:当扁鹊经过虢国时,得知虢国太子死亡,中庶子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胕,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针石挢引,案抚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髄脑,揲荒爪幕,煎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文中阐述在比扁鹊更久远的上古时期,有医者俞附,治病不以汤药醴洒,而以砭石为治病工具,利用砭石加热后行按法及熨法,在身体上的肌肉、头部、脊椎、胸腹部施治,使得「循经感传」恢复正常的路线与规律,不再横行别出,使患者精气神恢复,而达到治病的功效。这种「循经感传脉法」又称为「一拨脉法」。


「循经感传脉法」的创始人是黄帝轩辕的医臣俞胕,《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大古有俞胕,中世有扁鹊,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暗味」,文中所说的技术,即指「循经感传脉法」。仓公复姓淳于,名意,是传承「感传脉法」的最后一代传人,意受传《扁鹊脉书》,此脉书包括了:〈脉书上下经〉、〈脉法奇咳〉、〈揆书阴阳外变〉等篇。在〈脉法奇咳〉篇里的「奇咳」指的是在正常的循经感传中,应是由下往上纵行到达头部,如果在上行的途中因横络而趋病变为横行或下降,则称为「别络」或是「奇络结」,在仓公传授**王禹时描述说:「教已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邪正逆顺,以宜针石,定砭灸处」,而利用「一拨」的方法来操纵或改变横出于常轨的「奇络结」,则称为「奇咳术」。

1993年在四川绵阳市双包山,涪江之畔,发掘西汉木椁大墓内,出土一件身高28.1 cm 的经脉木人,至今为止是世界上所发现最早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研究指出此「培水经脉木人」应属于先秦时代,其全身涂有黑漆并以红色漆线绘出十条纵向的循行路线,但无文字及经穴位置标示,从木人的立体图形可知,当时已有一定标准的具体经脉循行规范。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也仅记载循行路线而无穴位及穴名,因此推断经脉与穴位的发展应属两个各自***的系统,而且经脉发展的年代应早于穴位的发展。


(图四)


在经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十二经脉循行的定调很可能是由经筋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古人先有经筋的认识,后来才发展出连通脏腑的经脉。因此,我们将筋病治疗方法上溯到黄帝时期的俞胕,而从古籍中发掘出「一拨脉法」,并详细记录于拙作《砭石治疗学之一拨脉法》一书中,总归而言,治疗手法最简单的方式是:先找出(表一)的对应治疗经筋,依经筋循行启脉,然后行「按、压、拨」三法(如图四),在第一类的单一筋病痹痛,可瞬间消除。数条筋病引起的痹痛,只要在病经的本经上再行「按、压、拨」三法,仍能瞬间消除大半的痛感,几次的操作后也能完全复原。此处限于专文的篇幅,这里仅仅略述「经筋」与「一拨脉法」的大要,希望能有抛砖引玉之功,吸引更多学者菁英,共同研究发展传统的中国医学。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0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3-5 12:26 | 只看该作者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本帖最后由 愧吾无术疗民疾 于 2013-3-5 12:59 编辑

本人原作者是**人,李相谅老师,出版有《砭石保健与治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李相谅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研究古法针灸、董氏奇穴、耳针新穴30多年,美国全美(NCCA)针灸医师。任中华耳针新穴电疗学会研究所所长、中华砭石研究协会创始会长,行愿堂古法针灸研究中心负责人。曾应聘台北医学大学、****大学、**政治大学针灸指导老师,创见堂中医课程讲师、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中医专业课程讲师。李医师是**古法针灸第三代传人、华佗门派第二十代传人。 李医师长期致力于古法针灸的教学与传承,以浅显易懂、着重实用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好评。仁心仁术、宅心淳谨的特质更是深受患者们的喜爱。近年来李医师积极投入古代医疗砭石的研究与新砭石疗法的开发,不仅揭开了砭石的神秘面纱,其独特的见解与巧思将新砭石疗法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研究成果被**各大媒体报道,2007年由**合记图书出版社出版了《砭石治疗学之一拨脉法》专著。
3# 板凳
发表于 2013-3-5 12:35 | 只看该作者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砭石一拨,不药而愈

既然肌肉束与肌肉束中的细缝是「气」的通道,如果细缝的某处沾粘住了,自然就影响「气」的运行,古代将这个细缝中的体液比喻为人体中的河道,体液沾粘就如同河道结冰一般,《内经•灵枢》云:「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后水可行,人脉犹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火气已,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气下乃止,此所谓解结者也」。中国上古医学就运用砭石来熨化、打开这个人体中结了冰的「河道」。以下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结冰」的原理与「破冰」的方法:
壹、「结冰」的原理
一‧人体头部的「河道」结冰:
头部的「河道」一旦结冰,之所以会形成高、低血压,是因为这时在头皮与头盖骨间的细缝,因为「结冰」而产生沙粒状结节的病理性沉淀物,继而影响到头部气血的循行功能,这时候生物机制就如人体警报器一般,会发出高、低血压的警讯,要求紧急处置。
         
图 、头部河道的结冰
在头皮与头盖骨之间会有病理性沉淀物所形成的沙粒状,进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因而容易形成高、低血压的病变。
  
二、人体四肢的「河道」结冰:
    人体四肢最容易淤塞的地方在关节,《灵枢‧邪客篇》指出:关节是「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也」,是经脉与络脉交织聚合之地,由于经筋在关节结聚附着,使其间着藏的经脉络脉行绝道而浮出于皮肤。四肢的「河道」一旦结冰,此处的经筋就产生「横络卡压」,这是生物机制的警讯。


图 、上肢河道的结冰
在肌肉束与肌肉束的细缝中,易形成沾粘、横络卡压的现象,尤其在经脉与络脉交织聚合的关节更而甚之。
贰、「破冰」的方法
运用砭石来打开「河道」的结冰处,古代称为「解结」,「解结」是古代经筋重要的治则。《灵枢‧刺节真邪篇》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可见经脉若没有经筋横络卡压产生,一般不会受病,即使为病,其病必轻浅。反之,经筋横络卡压使经脉闭阻,在结筋病灶点以上郁滞泛滥,以下气血虚少,其病难治。此时必须审视横络所在,松解经筋结块,而治疗经筋结块,松解经脉卡压,当用长针取深邪远痹。所以用砭石针挑拨横络、解除卡压,此乃解结之法,也就是「破冰」的方法。

参、「破冰」宜用砭石
先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寻找医疗工具是必然的,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砭石针,因为尖锐的砭石针可以克服手指难以深入到肌筋深部及关节周围部位进行操作,尤其是深入已形成结筋横络病灶部位,更是非砭石莫属。《三才图会》论「砭石」云:「本纲《东山经》云:『高氏之山、鳬丽之山,皆多铁石,为砭针也』。《素问》王冰注云:『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人以瓷**病,亦砭之遗意也,但砭石无识者,岂即石砮之属欤?』」,「石砮者:出肃慎国,人以枯木为矢,青石为镞,施毒,中久即死。萁石,荆州、梁州,生山中」,「又南方胜州,以青石为刀剑,如铜铁,妇人用作环玦,皆此类也」,「按:砭石今绝,不用,而金银铁针而已,所谓石砮,可为石镞也,环圆成无端者,玦环之不周者,缺也」。
中医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顺应时空、地理环境背景而衍生出对疾病的不同治疗方式,然而中医也随着历史绵延的悠久,而产生良莠不 齐的医师型态,因此才会有所谓的看病要有「医师缘」的说法。一位良医的成就,固然决定在个人特质与对生命的体验,但是如何依「巧」,适得其所的利用最简单、最快速、最无副作用的方法来消除患者的痛苦,更是一位医者一生中该坚持与精进的方向。
4
发表于 2013-3-5 23:05 | 只看该作者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比较复杂。。。。。
5
发表于 2013-3-6 00:17 | 只看该作者

古经筋术「一拨脉法」介绍 消除疼痛其实只要经筋一拨就能办到

好深奥哟~~~~
6
发表于 2014-7-1 23: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奉献!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5-4-13 00:37 | 只看该作者
古人智慧不可估量,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十二经络太奇妙啊
9
发表于 2015-8-1 11:32 | 只看该作者
学学习习,谢谢楼主。
10
发表于 2015-8-1 12:56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好了,只是讲的太少了。
11
发表于 2015-11-9 10:37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好了。谢谢楼主的奉献!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5-11-9 10:59 | 只看该作者
在傷科處理的確「筋經」是一個很有效又值得開發的領域!
13
发表于 2015-11-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以下载 吗
14
发表于 2015-11-10 21: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奉献!学习了!
15
发表于 2015-11-11 15: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分享了
16
发表于 2015-11-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是很懂,但是要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17
发表于 2016-5-25 11:2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非常好,收藏了。感谢楼主。送花。
18
发表于 2016-6-18 16:1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阅读了一下,写的非常好,只是有一点不明白,假如是热痹此法行的通吗,上述内容讲的是寒痹。
19
发表于 2016-6-22 16: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奉献!学习了!
20
发表于 2016-6-22 22:42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好了,只是讲的太少了。
21
发表于 2016-6-25 18:3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非常好,收藏了。感谢楼主。送花。
22
发表于 2016-6-25 19:03 | 只看该作者
真东西,没有人用的,除了用于自己
23
发表于 2019-3-18 09:2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非常好,收藏了。感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