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复] 现代根管治疗讲座(二)根管预备的方法、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二讲根管预备的方法、问题与对策
  张成飞 王嘉德
  根管预备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最常用的3种方法和相关概念,髓腔和根管预备中的问题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根管预备方法的基本要求
  1.根管预备的时机、髓腔预备、工作长度的确定和冲洗见第一讲。
  2.初锉(initial file):从细小根管锉(08#、10#、15#、20#、 25#)开始,能深入达到根尖狭窄处(距X线根尖约1 mm),又在根尖狭窄处有紧缩感的锉,称为初锉。由于根管冠2/3的阻力存在,如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根管钙化、弯曲、根尖区根管形态不规则等,初锉并不能完全反应根尖狭窄处的直径。
  3.主锉(master apical file,MAF):根据初锉不同,每个根管预备后达到的主锉不一样,一般比初锉大2-3号,即根尖狭窄区预备后一般要比初锉直径大2-3号。为了便于根管充填,根尖狭窄处应最小扩大至25#。
  4.根管锉预弯:预弯的根管锉是寻找根管原始通道,保持根尖狭窄处位置不变,通过钙化根管和肩台等的有效工具。由于X线只反应二维现象,难以表现根管颊舌向和S型弯曲,预弯的细小根管锉的探查能更好地反应根管的弯曲走行。一般是将根管锉尖端3 mm左右弯成钝性的圆滑弧度,采用往返旋转的方式进入和通过弯曲根管。应用预弯的根管锉首先将根管上部作充分的预备和成形,获得足够的弯曲部以上根管宽度,便于预弯的根管锉无障碍到达弯曲部。除平衡力法外,根管锉预弯普遍应用于各种根管预备中。
  5.初始预备后进行封药的最小根管预备直径:每次根管处理时,如果进行根管预备,至少要预备到25#,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利于用拔髓针和根管荡洗以彻底去除根管内容物,然后进行封药。否则,根管内细菌及碎屑易堆积在根尖区,会造成根尖周的慢性炎症。
  6.根管预备后应达到的要求:预备后的根管应具有连续的锥度;根管冠2/3锥度足够,应大于主牙胶的锥度和相应侧压器的锥度。与主锉相应的侧压器应能自如地到达距根尖1-2mm处;根管壁光滑无台阶;根尖区数毫米内无碎屑沉积;保持根管原始的解剖形态;根尖孔位置不变;根尖狭窄区明显,并有明显的停顿(apical seat)。
  二、逐步后退法(step-back technique)
  Weine等最早采用逐步后退法。国内外牙科学校均将逐步后退法作为标准的方法教授学生。逐步后退法一般分 4步。
  1.根尖区预备:首先要探查和确定根尖狭窄处。采用细小的不锈钢锉(08#、10#、15#),0.02锥度,预弯后往返旋转 2-3次,然后提出;清洁后重复往返旋转,直到预弯的锉插到工作长度。假设初锉为10#,根尖预备顺序为10#-15#-10#- 20#-15#-25#-20#,主锉预备到25#。根管锉预弯、使用润滑剂、足够的冲洗及前一号根管锉的再进入是保持根管通畅的重要因素。
  2.逐步后退预备:当根尖区预备完成后,每增大一号锉,插入根管的长度减少1 mm。主锉小于60#,一般做4 mm的后退预备;主锉大于60#,则后退扩大2#。逐步后退时,每次都要用主锉插入到工作长度,维持根管通畅。
  3.根管冠部2/3的预备:采用GG钻(1-6#)做冠部2/3的预备,常用GG钻2#、3#、4#。GG钻2#(相当于70#K锉)应达到工作长度的2/3,或根管弯曲的上部;GG钻3#(相当于90#)比GG钻2#短2-3 mm;GG钻4|(相当于110#)只用于根管口部分的成形。
  4.根管壁的再修整:用预弯的主锉达到工作长度,插入和提出根管(push-pull),锉平根管壁上的台阶,使根管壁光滑,并保持根尖区的形态。完成后可用相应的侧压器检查根管预备后的锥度情况。
  逐步后退法是最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安全有效,优点很多。但有以下缺点:锉易被卡住;整个锉的切割面均工作,较费力;根尖区易有大量的碎屑堆积,造成根尖部堵塞,或将碎屑推出根尖孔;预备后可能造成根管变直、形成台阶或丧失工作长度。
  三、逐步深入法(step-down technique)
  1.冠部预备:用裂钻打开髓腔,形成无阻力进入根管口的直线通道。充分冲洗后用08#、10#锉探查根管,用H或K锉15#、20#、25#,预备根管到16―18 mm,或遇到阻力处,或弯曲部以上。然后用GG钻预备。一般来说,GGl|进入根管16-17mm;GG2#14-16 mm,GG3#11―13 mm,逐渐后退2-3mm;GG4#进入根管口下2-3 mm;GG5#、GG6#仅做根管口以上部分预备,便于髓腔与根管口形成直线通道。GG钻进入根管的深度取决于根管的解剖形态和弯曲度;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表现、术前X线片及根管探查情况决定根管的预备方法。
  2.工作长度的测定,根尖区预备和根管壁再修整的方法与逐步后退法相同。
  逐步深入法在锉进入根尖1/3之前,已去除大部分的牙髓、细菌和碎屑等;能获得良好的进入根尖1/3的直线通道;避免冠部2/3的牙本质的阻力,减少根尖部碎屑的堆积;冲洗器和冲洗液能进入更深;减少工作长度的丧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注意或过度预备会造成台阶,或牙根中部的穿孔;细小或闭锁根管应先做初始预备才能用逐步深入法;术前X线片要仔细研究,以防过度预备或根管壁侧穿。
  四、冠向下预备法(crown-down technique)
  冠向下预备法根据外科清创原理,先进行根管冠部的完善预备和清洁,逐步进入根尖区,根尖孔周围的预备和清洁最后进行。
  1.根管冠2/3首先预备的优点:①易获得根尖区细微解剖和根尖狭窄区的手感反馈;②利于荡洗液进入根管的深部,冲洗更完善;③便于去除牙本质碎屑和牙本质泥(dentin mud);④根尖区预备前已去除大部分根管内容物,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⑤便于根管长度的准确测定;⑥有助于预弯的根管锉进入根尖区,减少根尖区堵塞,肩台形成和穿孔的发生。根管冠2/3可采用机械或手工预备方法,但多采用机械预备方法。然而,不注意会造成肩台、根管堵塞、细小的原始根管丧失及器械折断等。
  2。GG钻预备法:应用GG钻预备根管冠2/3是有效和快速的方法,被多数临床医生所采用。粗大较直的根管GG钻能一次完成根管冠2/3的预备;而复杂的根管系统可能需要多次重复应用GG钻。
  3。旋转机用镍钛器械法:旋转机用镍钛器械是预备根管冠2/3的良好器械,术者可采用Profile 0.04或0.06锥度的根管口成形钻(orifice shaper);GT旋转锉;ProTaper旋转锉;也可将各种器械结合应用。
  4。根尖区预备的要点:根尖区是根管弯曲和分叉的最多发部位,而且直径较细小,因此,根尖区是多数医源性问题 (如:根尖孔移位、根尖区侧穿等)发生的部位。根尖区预备的要点:①探查根尖区:用尖端预弯的细小不锈钢锉探查,获得根尖区的细微解剖信息,如根尖区的直径和弯曲方向等;②保持根尖孔的通畅;③准确工作长度;④保持根尖狭窄处的位置不变和适宜的直径,形成连续的锥度;⑤对于复杂根管,如过度弯曲,多重弯曲,融合或分叉,最好采用手用器械预备,或先用手用器械预备形成良好通道后,再用机用器械进一步预备成型。
  五、根管预备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对策
  1.髓腔预备意外:髓腔预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发现和处理,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主要包括髓腔预备不足造成根管口暴露不完善或未暴露,以致遗漏根管;开髓时原修复体破坏如烤瓷冠等;髓腔壁侧穿和髓室底穿孔;开髓时牙冠劈裂,多发生于原有隐裂的牙齿。
  2.工作长度的丧失:工作长度丧失是根管预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也是根管预备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结果。主要原因为根管堵塞、肩台形成、器械折断及根尖区牙本质碎屑堆积等。此外,止动片的移位、参考点的变化、X线投照角度的不准确及器械使用不当等也需注意。预防原则:恒定参考点,固定止动片位置,恒定X线的投照角度,预弯所有根管锉,注意根管锉的弯曲方向应与根管弯曲一致,预备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根管的原始形态,保持足够的冲洗并反复用小号锉通畅根管(recapitulation),逐号预备,切忌跳号,当小一号锉充分预备根管后,再换下一号锉。一旦工作长度丧失,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时,工作长度在预备前确定,预备后由于根管冠2/3的充分扩大和弯曲的适度拉直,会有很小部分的工作长度丧失;对于中重度的弯曲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应每扩大
  3号,重新确定工作长度,以免造成根管预备过度。
  3.根管堵塞:当根管锉不能进入根管全长,到达根尖狭窄处,称为根管堵塞。根管堵塞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根尖区牙本质碎屑、组织碎屑堆积,充填材料堵塞,棉捻、纸捻、折断器械和粘固剂等堵塞。为避免根管堵塞的发生,最好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开髓之前一定去净龋坏组织、无基釉和松动的充填体等;开髓孔预备要充分,特别是有全冠存在时,更要充分扩展;开髓孔的壁应能与根管的中下1/3形成直线,避免器械进入根管时的冠部障碍;大的充填体或全冠开髓时要喷水,避免金属或树脂碎屑的堆积;复诊时应去净髓腔壁上暂封材料;拔髓、根管探查和根管预备均应配合大量冲洗;根管锉再次进入根管应清洁;根管锉不可跳号;反复使用小号的锉通畅根管;根管锉不可过度旋转或用力;预备根管一定要在湿润的条件下进行;为避免异物进入根管,约诊期间暂封要完善。
  对于原先通畅的根管在预备过程中不能获得已确定的工作长度,X线片显示诊断丝与根尖狭窄处有一定的距离,根管长度测量仪也显示根管锉未能达到根尖狭窄处,一般可以确定根管出现堵塞。根据堵塞物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多数情况下,术者很难知道堵塞物的性质。首先,将堵塞物以上的根管作充分的预备,便于器械无阻力到达堵塞部位,然后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试用预弯10#和15#K锉或扩大器通过堵塞处:将10#、15#K锉尖端3-4 mm弯成45度角,沿堵塞物周缘旋转进入,寻找卡住的感觉。一旦卡住,采用向根尖部旋转和小量提拉的动作,多次反复,逐步通过堵塞部达到工作长度,并拍X线片确定。根管锉一定要预弯,直的锉可能会将堵塞物推向根管深部或根尖孔。锉的尖端蘸上含EDTA的根管润滑剂(RC-Prep,Glyde)将有明显帮助。②超声处理法:显微镜下,可将15#、20#K超声锉尖端适当预弯,超声振荡取出或通过堵塞物。无显微镜条件下,也可用超声法试处理,对于粘固剂、牙本质碎屑,效果良好。对于金属堵塞物和折断器械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③如果堵塞部位不能通过,应预备到堵塞部位,并做根充,定期观察,必要时行根尖手术。
  4.肩台(1edging)形成及肩台通过术:肩台是指根管预备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根管壁的不规则,致使根管锉不能通过原来通畅的根管到达根尖。肩台的主要成因:髓腔预备和根管的冠部预备不够,未形成与根尖1/3的直线通道;根管荡洗和润滑不充分,根尖区牙本质碎屑堆积;根管锉无预弯,在未达到工作长度情况下向根尖区过度用力;在弯曲根管中,根管锉换锉过快、跳号或根管锉过度粗大;到达工作长度后过度旋转根管锉;过度扩大弯曲根管,根管弯曲度越大,肩台越易发生。
  肩台形成的预防:对于通畅根管,15#K锉能达到根尖区,应将锉的尖端3 mm预弯,沿根管弯曲走行逐步进入根尖区,不要过度向根尖区用力。到达工作长度以后,应做短距离(1―3mm)的锉的上下提拉动作,直至根管锉能无阻力地到达根尖区。切忌根尖区预备时器械根向过度用力和旋转。一旦器械被卡住不能到达根尖区,应立即冲洗根管,并换小号锉如08#、10#、15#刮除根管壁上的不规则部分,防止肩台形成。充分的荡洗和根管润滑剂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细小、弯曲的长根管更容易形成肩台。对于细小弯曲及钙化根管,预防肩台形成的预备步骤如下:髓腔和根管口充分预备后,将髓腔内充满NaOCI,用预弯的06#、08#和1O#K锉旋转1/8-1/4圈,结合根管润滑剂,逐渐达到工作长度。一旦到达工作长度,采用锉的动作,1―3 mm短程提拉将根管的各个壁充分预备,直到无任何阻力;可用同号的H锉进一步将根管壁扩大,获得准确工作长度。当15#锉完成预备,能达到工作长度后,应采用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每次更换器械都要用15#锉保持根管的通畅至关重要。
  一旦肩台形成,去除相当困难。细小根管锉造成的肩台有可能去除或通过,25#或30#锉产生的肩台通过较困难。肩台通过的方法与根管堵塞物的通过方法一致。一旦肩台形成后,即使初始的锉能够通过肩台,进一步的根管预备过程和根管充填仍有进入肩台的倾向。如果肩台不能通过,原始根管不能进入,应重新确定工作长度到达肩台处,进行适当的根管预备和充填。当肩台以上根管预备完成后,形成了进入根尖区的良好通道,有助于肩台的通过,应再次采用10#预弯的不锈钢K锉试着通过根管,有一定比例(60%)的肩台此时可获得通过。
  肩台形成后,不能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和充填,其预后与肩台下方未预备和未充填的根管的清洁程度有关。一般认为,靠近根尖区且清洁良好的肩台预后较好。对于产生肩台的病例,应告之患者预后情况,定期随诊,出现临床症状或 X线片出现根尖病变时,应及时行根尖手术或再治疗。
  5.根尖区偏移:
  (1)人造根管(creating an artificial c**):人造根管是指预备后的根管与原根管的走行和中心线不一致,是根管偏移的一种。造成肩台的各种原因均与人造根管形成有关,因此,避免肩台形成也就预防了人造根管的发生。一旦肩台产生和工作长度丧失后,术者为了重新获得工作长度,向根尖区过度用力,会造成人造根管。进一步预备人造根管,最后会造成根管壁穿孔。过大的肩台或人造根管形成后,很难寻找到原始根管,更难以进行预备和充填。术者应首先根据根管长度测量仪、纸捻检查和X线诊断丝照相确定有无穿孔。如无穿孔,应重新确定工作长度,预备后根充;如有穿孔,应对穿孔进行根管内修补或手术修补,具体方法见根管壁侧穿。对于人造根管的病例,如无穿孔,且原始根管能够找到,并获得了完善预备和治疗,则预后与正常病例一致;如原始根管未找到,残留较多未预备和根充的根管,则预后较差,应定期观察,必要时行根尖手术。
  (2)根尖孔敞开(zipping):由于根管预备不当,造成根尖孔扩大,呈泪滴状,使正常根尖孔解剖结构破坏,导致根管充填不严密。主要原因是根尖弯曲部预备时根管锉未预弯、器械旋转过度、根管锉选择过大或向根尖区过度用力。由于根管锉在根管弯曲部过度旋转,常常在根尖孔敞开处上方形成一个狭窄处,称为肘状结构(elbow)。为了预防根尖孔敞开,做根尖区3―4 mm预备时,器械一定要充分预弯,并沿根管弯曲方向作小幅度的上下提拉;用弹性良好的细小根管锉充分预备;采用向弯曲相反方向预备技术(anticurvature filing)。若根尖孔敞开已形成,可采用各种充填方法,首选用含Ca(OH)2:根充糊剂和热牙胶技术进行充填;如果并发侧穿,应使用MTA修补或含Ca(OH)2糊剂与热牙胶技术进行根充。对于产生肘状结构的病例,根充只能填到肘部,应定期随诊,必要时行根尖手术。
  6。根管壁侧穿:根管预备和成形过程中可造成根管不同部位的穿孔。穿孔的部位和大小,以及发生的时期对根管治疗预后的影响不同,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穿孔发生越早、直径越大,对预后影响越明显。
  (1)根尖区穿孔:根尖区穿孔包括根尖孔过度预备和根尖区根管壁侧穿。根尖孔过度预备将在根管预备不当一节中讨论。根尖区根管壁侧穿主要发生在弯曲根管、肩台形成或根管堵塞部位;主要原因是预备过程中根管锉未预弯或过于粗大。一旦预备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疼痛、根管内出血明显、纸捻尖端较多鲜血和根尖狭窄区手感丧失,应高度怀疑侧穿发生。在进一步预备之前,应采用X线诊断丝照相确诊。穿孔发生后应尽力寻找原始根管,将穿孔处作为新的根尖孔和原始根尖孔一同封闭,最好采用垂直加压技术,有条件可采用MTA对根尖区进行修补或充填。根尖病变形成后应进行根尖手术。
  (2)根中部侧穿:根中部弯曲根管的肩台形成或根管壁预备过度变薄后穿孔(st**ping)是根中部侧穿的主要原因。好发于弯曲根管的内侧壁或凹陷处,表现为根管内突然出血或预备中患者突然出现不适,纸捻中部有新鲜血渍,显微镜下可见鲜红的穿孔区。根中部穿孔可以在显微镜下从根管内修补或根充后外科手术修补,MTA是修补的良好材料。预防根中部穿孔应遵循弯曲根管的预备原则,谨慎使用机用旋转器械,采用向弯曲相反方向预备方法。
  (3)根管冠部穿孔:根管冠部穿孔多发生在寻找和扩大根管口及GG钻应用不当时。特点是预备过程中突然出血,肉眼或镜下可以直视穿孔的存在,X线诊断丝照相和根管长度测量仪可以帮助确诊。修补可采用多种材料,如银汞和玻璃离子等,对于各类穿孔修补效果最肯定的材料是MTA,可用于根管内修补或根管内加外科手术修补。
  7.根管预备不当:
  (1)根管预备超出根尖孔:由于工作长度不准确或在预备过程中工作长度发生变化,造成器械超出根尖区预备,根尖狭窄处拉开。表现为根管内或根管锉上有新鲜出血,预备根尖区时疼痛加剧,根尖狭窄处手感丧失等。X线诊断丝照相显示粗大根管锉超出根尖孔,根管长度测量仪也有指示作用。弯曲根管预备过程中工作长度会减少(一般1―2mm),应注意预备过程中随时监测工作长度的变化。在发现根尖狭窄处丧失以后,应重新确定工作长度(比原始工作长度短 1―2mm),建立新的根尖止点,比原止点大2―3号,重新预备和根充。有条件可用MTA封闭根尖区。根尖狭窄区破坏后容易造成超填,根尖封闭效果较差,预后与狭窄处破坏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必要时需行根尖手术。
  (2)根管预备过度:是指根管壁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的牙体组织去除过多。对根尖区预备应遵循主锉的大小比初锉大2-3号的原则,越弯曲的根管主锉应越小。对根管中上1/3预备,特别是采用GG钻或其他机用旋转器械时,应防止牙体组织不必要的过度切割,造成根管壁薄弱,甚至根管穿孔或纵裂。
  (3)根管预备不足:是指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牙本质碎屑和微生物未完全去除,预备后的根管形状未形成连续的锥度,难以获得严密的三维充填。表现为主锉、相应的侧压器或主牙胶尖难以达到工作长度;主牙胶尖进入根管后,侧压器无法进入或无足够的侧压空间。根管预备不足时应遵循根管预备原则重新预备,根充前应预试(prefit)侧压器或垂直加压器,有条件应做主牙胶尖X线照相。
  8.器械折断:器械折断的原因、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及预后等将在第四讲中详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