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试资源] 肾病综合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肾病综合征的几种病理类型:
  (一)微小病变肾病
  微小病变肾病好发于儿童(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80%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可伴有高脂血症和水肿。血尿和高血压少见。60岁以上的患者中,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T细胞功能紊乱有关。从微小病变肾病患者获得的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可产生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的因子,将其注入动物体内会引起肾小球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光镜下肾小球没有明显病变,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电镜下的特征性改变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足突融合。
  本病大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儿童约为93%,成人约80%),一般使用10—14天开始利尿,蛋白尿在数周内转阴,但容易复发。长期反复发作或大量蛋白尿未能控制,则需注意病理类型的改变,如系膜增生性肾炎或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此外,5%左右的儿童患者会表现为激素抵抗,应积极寻找抵抗的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约占l0%)。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多数病人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病人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血尿,约3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病理特征是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弥漫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根据免疫荧光结果可分为IgA肾病(单纯IgA或以IgA沉积为主)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IgG或IgM沉积为主),常伴有C3的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多数病人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有良好的反应,50%以上的病人经激素治疗后可获完全缓解。
  其治疗效果与病理改变的轻重程度有关,病理改变轻者疗效较好,病理改变重者则疗效较差。
(三)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较为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多数病人伴有血尿,部分病人出现肉眼血尿;病情较轻者也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发因素可使临床症状加重。多数病人确立诊断时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肾病转变而来。
  病理特征是光镜下肾小球病变呈局灶性、阶段性分布,以系膜基质增多、血浆蛋白沉积及球囊粘连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系膜细胞增生,同时伴有相同肾单位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病理可见IgM和C3在肾小球病变部位呈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病变部位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本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的反应性较差,疗程要较其他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适当延长,但激素治疗无效者达60%以上。本病的预后与激素治疗的效果及蛋白尿的程度密切相关。
  激素治疗反应性好者,预后较好。
(四)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发病的高峰年龄是50—60岁。是欧美国家成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我国则并不常见。膜性肾病起病较隐匿,可无前驱感染史。70%—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在疾病初期可无高血压。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尤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约为10%—40%)。肾脏10年存活率约为65%。
  膜性肾病光镜下的特征性表现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免疫病理特征表现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围绕毛细血管壁或基底膜弥漫颗粒样沉积,其中以IgG的强度最高,也可有IgA和IgM的沉积。电镜下可见基底膜上皮下或基底膜内有分散或规则分布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持续大量蛋白尿、男性、年龄50岁以上、难于控制的高血压、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如合并新月体形成和(或)阶段性硬化时,预后更差。
  部分膜性肾病患者有自然缓解倾向,约有25%患者会在5年内自然缓解。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可使部分病人缓解,但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有较多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此外,适当使用调脂药和抗凝治疗。
(五)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半数病人有上呼吸道的前驱感染病史。50%的病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0%的病人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常伴有反复发作的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20%—30%的病人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常见,常呈持续进行性发展。75%的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本病的病理特点是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弥漫重度增生,广泛插人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肾小球基底膜呈分层状增厚,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C3呈颗粒状沿基底膜和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和内皮下。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仅在部分儿童病例有效,在成年人效果不理想。有学者认为使用抗凝药,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病预后较差,病情持续进行性发展,约50%的病人在10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肾移植术后常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