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教育与促进] 结核病防止“成都模式”成全国范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成都日报2012-03-21: 2004年,我市在传统的结核病防止模式下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疾控中心全面实行归口管理,定点医院承担集中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卫生院)落实患者全程管理”的新型医防合作模式。经过7年的探索,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防止结核病日”,结核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结核病又叫痨病。曾经,人们谈痨色变;如今,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但人们依然对它畏惧三分。
  为了挽救更多结核病患者的生命,守护全市人民健康,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结核病防止上建立了独特的“成都模式”。该模式为国家推动“三位一体”防止结核病新模式奠定了实践基础。最值得该中心自豪的是,“成都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
  “成都模式”,是如何从全国各地结核病防止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新防止模式范本的?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解读
  从2004年到现在,“成都模式”已经覆盖了全市9区10县(市)。201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市的结核病发现率高达80%,达到国际公认的最高值。在强有力的防止措施下,我市10年间减少1.4万结核病人死亡,避免了17.8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有效遏制了成都市结核病疫情增长的势头。
  防、治结合 “成都模式”开先河
  提及“成都模式”,不得不追溯到12年前。
  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副主任、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副院长田明说,我市在进入2000年后编制了结核病的10年防止规划,“那时结核病的发现率较低,到2004年发现率也只有33%,对公众的危害可想而知。”发现率较低的原因,是“防”和“治”较为脱节。不过,田明说,在主城区确实没有什么问题,患者集中在市结核病防止院诊断治疗,他们是防止一体的机构。而在县级疾控部门,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治疗人员以及相应的辅助诊断设备和基本抢救设施,因此只能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国家免费药物,而很难帮助他们得到有效治疗。
  田明介绍,为了尽快提高结核病诊治能力和服务的提升,市项目办从2004年起,开始探索性地在疾控中心接诊条件欠缺或接诊能力有限的两个县,考察、选择呼吸内科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作为结核病门诊定点医院开展诊疗工作。
  而这,就是后来逐渐成熟的“成都模式”的开始。田明表示,“这种全新的防止模式,就是将基层医院或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县级疾控中心作为结核病专业治疗机构,使防和治有机统一起来,改变了全国通行的疾控中心防止一体的模式。”
  各司其职 织就安全防痨网
  田明说,为了促使各定点医院切实落实结防工作,“当地卫生局将病人发现任务分解到各定点医院,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工作经费挂钩。”为了让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各医疗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
  定点医院设立结核病专科门诊,确定专科门诊医生、放射、检验、防保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其他医疗机构发现结核病可疑患者向定点医院转诊。
  疾控中心则主要负责协助定点医院制定医院内部的登记、报告、转诊、接诊程序,对定点医院的医生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非定点医院发现的可疑结核病人转诊到定点医院专科门诊就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卫生院)责任主要是完成结核病防止发现和管理任务,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对已诊断的非住院结核病人及时建档并定期访视,督导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完善管理记录。
  田明说,“通过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张严密而安全的防痨网,既保证了患者可以最快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又可以保证市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轻松的、健康的。”
  影响
  “成都模式”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断受到省、市及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现在,卫计委和国家结核病防止中心正在全国推广的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止新模式的运作机制与“成都模式”完全一致。
  7年历练
  奠定国家防止新模式实践基础
  7年来,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结核防止模式上的先行先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他们的鼓励和关心给了我们探索"成都模式"最强劲的动力”。2004年7月,市卫生局局长杨小广在新都区启动会上就要求全区全面推进医防合作新模式; 2010年,杨小广在对结核病防止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中,重点要求把定点医院的试点工作抓好;2011年,市卫生局正式提出3年内全面实现防止职能归位的时间表。
  新模式的探索,省项目领导也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希望在全省探索出一个医防合作新模式。同时,新模式也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鼓励。2008年8月,国家结防中心陈明亭副主任赞扬成都在定点医院方面的创新性工作,指出这正是全国将要选择试点、并逐步推广的模式; 2011年10月,国家结防中心主任王黎霞高度评价“成都模式”经过7年历练,取得成熟的经验,为国家推动“三位一体”防止新模式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三位一体”模式,即由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
  《四川省结核病防止规划(2011—2015年)》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末在全省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院负责确诊收治、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的结核病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运行多年的"成都模式"与结核病防止"十二五"规划相契合,也说明我们当初的探寻是正确的。”田明说。
  “输出”经验
  医院患者实现“多赢”
  “成都模式”为“三位一体”新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何保护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是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田明进一步解释说,保护医疗机构积极性,就是保障他们在提供免费检查和免费药品的基本服务包之外,能够开展合理的收费诊疗项目。但是收费诊疗服务势必增加患者的负担。如何克服?“"成都模式"就为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那就是依靠社保。”
  据介绍,成都从2007年开始,就协调医保局***了将结核病纳入特殊门诊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能够按照相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的报销办法和比例报销。“这种机制的实现,实际上形成一个"多赢"的格局,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保护了医院利益,还减轻了患者负担。”
  未来
  实践证明,“成都模式”已成为全省和全国防止结核病的典范。尽管如此,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却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优化流程 完善新型服务体系
  3月13日,田明领着市结核病项目办在金堂县第三医院举办全市结核病新型服务模式现场观摩暨工作交流会,2010年世卫组织官员海宁博士考察时连连点头说“没有想到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止工作这样好”,来自14个郊县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的近百名结防专业人员交流了自己做法和体会。“这次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结核病新型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市结核病防止工作。”
  除了流程的规范,市结核病项目办还不断在推动技术提升和学科建设上进行创新,力图为患者带来最优质的服务。“今后,我们在操作中还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全市结核病防止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田明表示,将把新型服务体系建设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相结合,开展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