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健] 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2 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慢性疲劳综合征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式命名,之前曾称之为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综合症。在美国成人中调查或初诊时诉说有疲劳症状者约占20%,儿童发病率尚不清楚。其病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如EB病毒、流感病毒、水痘、风疹病毒感染及免疫学异常有关。该症部分病人有免疫学异常,如低或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亚类缺陷、免疫循环复合物升高,辅助/抑制T淋巴细胞比例轻度升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异常、单核细胞功能异常等。免疫功能异常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诊断要点]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为排它性诊断。应作仔细的体验和实验室检查,以保证的确没有器质性病变,并排除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相同的其他可治疗的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血沉、血电解质及尿素氮水平、肌酐、血清谷一丙转氨酶、谷一草转氨酶、尿液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等项目。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二项主要标准和下述次要标准:11项症状指标中8项以上或症状指标中6项1)A_k加体征指标中2项1)Ak。

1.主要标准

(1)至少6个月以上的疲劳。最近发生持续性疲劳或虚弱性疲劳复发或无既往类似疾病史的疲劳;经卧床休息不能缓解;日平均活动时间比发病前减少50%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疲劳。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有类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的其他疾病,如严重性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精神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成瘾,其他已知的慢性心脏、肺、肝、肾、胃肠道或血液系统疾病。

2.次要标准

(1)症状指标:症状应是在疲劳加重时或疲劳后开始且持续或发作至少6个月以上:①轻度发热,口腔表37.6—38.6cC;②咽痛;③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④不明原因的全身肌肉乏力;⑤肌痛;⑥运动后长时间(24小时以上)的全身疲劳(患儿在发病前可以耐受这种运动);⑦严重头痛,(头痛的类型、严重程度或方式与发病前头痛性质不同);⑧游走性关节痛,无肿胀及发红;⑨神经精神不适(畏光、短暂性肓点、健忘、过度激惹、慌乱、思维困难、不能集中注意力、抑郁);⑩睡眠困难(嗜睡、失眠);⑩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主要症状征侯群。

(2)体征指标:每项指标须由医师两次记录,两次检查时间间隔至少1个月以上;①低度发热,口腔表37.6-38.6T;②非渗出性咽炎;③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或压痛(直径2cm以上)。

[治疗原则]

1.尚无特殊治疗药物。治疗目的在于解除患儿及其家长的思想顾虑、缓解症状和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诊断和治疗。

2.治疗包括恢复正常睡眠方式;疲劳的康复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并尽可能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支持和安慰。

对活动严重受限的患儿应拟定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物理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不要完全卧床休息,这样相反可加重运动性疲劳。但也不可操之过急,活动过频、量过大使病儿不能耐受。因疲劳而废学的儿童应逐步地有计划地回学校学习。运动锻炼对这类病儿是没有害处的。

3.每隔三个月对病儿作一次体检并重新进行评价,以便早期发现有慢性疲劳症状的其他可以认识和治疗的疾病。

4.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日本学者浅野三朗研究证实,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虚症用补中益气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黄芪汤、十全大补汤治疗,有效率可达75%—80%。有作者用人参养荣汤、小柴胡汤治疗也获得很好的效果。复方用灵芝、金银花、地黄、川芎、郁金、白术、人参、仙灵脾、枸杞、何首乌、当归、五味子、白芍、甘草、酸枣仁、豆蔻和佛手等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有学者采用张仲景治疗“百合病、虚劳病”的法则,采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和酸枣仁汤加用人参、刺五加、沙参、麦冬等治疗亦获得很好的疗效。有作者以李呆《脾胃论》为指导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也获得良效。还有作者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分为外损型与气虚型两类,外损型以人参、黄芪、当归补其正气,增加免疫力。如兼有风寒则加用荆芥、防风,兼风热则加用牛蒡子、薄荷、银花,有湿则投以佩兰、藿香、木瓜之类;气虚者可用启脾丸(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神曲、麦芽、砂仁、厚朴、干姜、甘草),若正气大虚,则合用大补营前(熟地、当归、枸杞、杜仲、肉桂、牛膝、甘草)。此法优于西药和一些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针灸治疗可采用灸百合穴、四聪穴以提神,灸足三里穴以益气补虚;**合谷穴、太冲穴以止痛。
2# 沙发
发表于 2006-7-24 16: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4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