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五)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类经,藏象类》)。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升,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致,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
     上述脾气在胃肠道内消磨水谷以及升精降浊过程,是离不开水液在胃肠道内的稳态循环。胃肠道内的水精物质的运化过程,以系统论为导向,可以看做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形成的整体系统。水精物质彼此互相协作、有机联系、输入输出、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稳定的升精降浊目的。这一目的实现,是依靠能量流推动、信息流调控的复杂过程。按白箱化了的现有西医学知识来说,这是从以下丘脑为基础的神经调控,经过内分泌的液体调控,又到细胞内的基因蛋白因子的调控,在这多级、多层、多阶段的一系列复杂信息传递过程之下,通过胃肠道平滑肌、消化腺平滑肌、以及细胞内微管、微丝、具有ATP酶活性的多种蛋白分子共同协同作用之下,运动变化的结果。
     脾气系统也是属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范畴。复杂系统的状态过程要素与组分不但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关联方式异常复杂,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之间还有许多中间层次,因而产生了更高级更复杂的整体突现。在复杂巨系统领域,一方面由于对象的巨大和复杂突现性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分析方法不能完全有效。系统观点和方法最能体现其价值,最需要应用突现观点去理解系统现象。另一方面这一领域,有关系统整体理论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底子还很薄弱,系统理论的应用,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复杂巨系统问题现尚属没有科学理论和方法可用的科学难题”。但是从人体各种器官到分子之间,各个层次的静态物质结构,在应用还原分析方法以后,却是基本上已经白箱化了。然而关于它们之间的系统有机关系、协同对抗关系、动态平衡关系、稳态变化关系、信息反馈关系,这些有关系统论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谜团。例如神经、内分泌、基因细胞因子之间多层次的信息调控,仅仅知道是一个复杂网络而已。中西医学证态基本概念的沟通与融合,也许能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动态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系统运动只有两种状态,一是暂态,一是定态。暂态意味着不能长期保持,即不能稳定存在,而定态则是可以长期保持并存在的。定态是系统具备稳定性的表现,可以认为是系统能够生存于环境中的必要条件。动态系统的定态只有两种:一是:若无外部作用将保持不变,即平衡态;二是:可以回归的状态。显然,第一种定态就是系统内两要素,正负反馈恒定平衡的长期稳态,中医理论所说的“阴阳平衡”态。这是很难保持的,外部作用是不可能完全隔绝的,所以迟早会失稳。于是,系统只能选择第二种定态,即可以回归的状态,也就是环道。也就是涨落周期运动变化过程。系统必取环道而行之,这就需要我们应用中医理论的阴阳消长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周期。
     系统的状态过程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经历着产生、发展、稳定、衰落与消亡五个阶段。各个阶段也叫子过程,子过程中包含最小单位片断即状态,有人将过程简化为三段,产生、发展、消亡,但太宠统,所谓过程产生是以状态产生为端点的,事物从无到有;过程发展伴随量的增大和事物质的改进;过程稳定即各种关系保持均衡,量与质基本不变是动态中的均衡;过程衰落伴随量的减少质的退化;过程消亡则事物从有到无,然后开始一种新的状态一种新的过程。一切过程都是从最小单位状态开始,状态组成阶段,阶段又组成过程,过程的性质取决于时空尺度的选择及相应质。过程的性质还决定于状态间的关系。状态间的不同关系构成了确定,随机与混沌以及三种情况交叉的混合过程。从历时态结构看,过程与状态虽然是局部与整体,但二者有历时态的分形关系,状态内部的结构与过程结构相似,状态在历时态上也经历产生、发展与消亡三段式或五段式的过程结构层次变化。
     在人体中,所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意味着什么呢?运动意味着事物离开原来的状态而变化到新的状态。但是,生命能够存在,不仅因为它处于不断的运动中,而且因为它是高度稳定的,例如,生物体的内环境必须高度稳定,人体血液的各项理化指标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人体体温必须保持在37℃等等。生命的稳定意味着它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动态系统是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必然要发生运动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就遇到一个大问题,“生命的运动”要求离开原来的状态,“生命的稳定”则要求保持原来的状态。一方面要 “离开”,一方面要“保持”,这两者怎样统一起来呢?要使这两者统一起来,则生命运动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在这些多样的运动形式中,可以简略地划分为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从系统原来的状态离开的运动,一种是向系统原来的状态回复的运动。 从系统运动原来的状态离开的运动,决定了系统运动的一个特性,即变化特性,而向系统原来的状态回复的运动,又决定了系统运动的另一种特性,即稳定特性。这两个特性,使生命既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又在稳定中保持运动。
     在胃肠道中水与食物各种营养成分的流通,经历了极度漫长的过程,也经历着产生、发展、稳定、衰落与消亡的阶段,水的产生是来自饮食以及消化液的分泌,营养成分则是来自饮食。随着从胃到肠的流通过程的进展,水随着消化液的分泌进一步的发展增多,进入小肠后,也经历着水从消化腺的分泌,与水从肠道微绒毛吸收之间的稳定阶段。到后来水即大部被吸收,而消散转运出消化道内。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精微),则是由食入状态阶段的胃内容突发增多,到肠内的缓慢持续流通,最终几乎全部吸收,从而从消化道内消散的过程。漳质糟粕则随着食物入胃以后,直到**排出。
     以上三类物质的流通过程中,系统最主要的稳态目的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精微)的吸收,所以说,脾主升清。因为胃肠道子系统的功能目的,是在与全身其他部分子系统组成大系统后,为全身系统的稳态目的服务。是全身系统能量流、物质流的源头,是食物链的源头。它的功能目的稳态,决定着全身整体系统的稳态。这种稳态不是暂态,也不是保持平衡不变的定态,而是可以回归的稳态。是具有涨落周期的稳态,具有阴阳消长的含义。
     现在,我们要把医学从西医的分析医学或者还原医学,以系统论为导向,发展为以中医学概念范畴为主体的系统医学,进行中西医学基本证态概念的融合,自然需要借鉴系统科学研究的成果。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系统的稳定。这样系统医学与系统科学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因为双方都关心一个共同的问题:稳定,只不过系统医学关心人体系统的稳定,而系统科学关心一般系统的稳定而已
     当然,在一个生命体中,所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它们怎样保持运动中的稳定以及稳定中的运动呢?这决定于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关联,相互关联导致所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使整个生命系统既出现从原来状态离开的运动,又出现向原来状态回复的运动,从而使整个生命系统保持在某种运动中的稳定状态,例如,机体的内环境、各项理化指标、体温等等,都具有稳定的值,这些稳定的值决定了机体的正常状态。脾气子系统的胃肠道内水精物质与能量、信息的互相关系也存在类似的系统法则。
     按中医理论阴阳相遇,要形成一个相对稳定运行的系统,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阴阳两者必须形成合作关系,合作良好,我们就称之为阴阳“和”,如此,该系统就能稳定长久。如果两者“不和”,就达不成合作关系,因此稳定存在的系统,就要发生偏离稳态的变化。胃肠道内水精物质的运化过程也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16: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