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27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老师读方与用方(2) 四君子汤与内伤脾胃学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冯文全 于 2012-3-1 18:36 编辑

四君子汤与内伤脾胃学说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读李东垣《脾胃论》,在“脾胃盛衰论”一节中,提到了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并谓:“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即前面这五方)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可见李东垣是擅长脏腑用药法的,原本也是擅长治疗脾胃病的。笔者注意到,在这一节文字的论述中,提到“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中去茯苓,加黄芪以补之”。

  李东垣在“各对证加药无不验”之后继续说道:“然终不能使人完复。后或有因而再至者,亦由督、任、冲三脉为邪,皆胃气虚弱之所致也。”以上治法、用方之所以不能使患者完全康复,原因在于胃气仍然虚弱,没有恢复到正常。因为“法虽依证加减,执方疗病,不依《素问》法度耳。”“是以检讨《素问》、《难经》及《黄帝针经》中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从六气不足、升降浮沉法,随证用药治之。”“此阳气衰弱不能生发,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

  看来,要做到“使人完复”,在前述治法中引入升降浮沉法即可。笔者在读到上述“四君子汤中去茯苓,加黄芪”这一段时,眉批了一段文字:“此方加和血脉之当归,导气之橘皮,行春升之令之升麻、柴胡,便为补中益气汤。”

  也就是说四君子汤为脏腑用药法,补中益气汤为在脏腑用药法基础上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补中益气汤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来的,从四君子汤到补中益气汤,体现的是一种治法上的进步。东垣学说在治疗上最闪亮的地方即在于此。

  李东垣对四君子汤的重视,远没有引起后学者的注意。李东垣创立内伤学说,具体理法方药是落实在脾胃学说之上的。从内伤脾胃不足立论,治疗是以补益脾胃(即“补其中”)为基础和核心的。补益脾胃的主方,李东垣选择了四君子汤。

  李东垣依“藏气法时”,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依次制一例方,即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沉香温胃丸。四方的组成:补中益气汤由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组成;清暑益气汤由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升麻、苍术、橘皮、神曲、泽泻、黄柏、当归身、麦门冬、青皮、葛根、五味子组成;升阳益胃汤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半夏、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橘皮、柴胡、泽泻、黄连组成;沉香温胃丸由四君子汤加附子、巴戟、干姜、茴香、官桂、沉香、当归、吴茱萸、白芍药、良姜、木香、丁香组成。茯苓淡渗沉降不利于升浮,故在春升、夏浮两方中去而不用。

  从治疗着眼,与其说补中益气汤支撑起了东垣学说,倒不如说四君子汤奠基了内伤脾胃学说。


2# 沙发
发表于 2012-2-15 06:0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 顶一下  再顶一下!
3# 板凳
发表于 2012-2-15 23:31 | 只看该作者
都说佛渡有缘人,
老师的文字也静渡有缘人。
4
发表于 2012-3-30 12:01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恍然有悟,气血为体,营卫为用,脾胃为源。
伤寒多为营卫--“用”为病,内伤多为气血--“体”为病。
伤寒脉洪大沉取有力--实,内伤脉浮大沉取无力--虚。
气虚而寒且倦为常,热则为变。
脾虚而泄为常,便秘为变。
世人皆知常而不知变,见内伤误为伤寒。
李东垣独具慧眼创脾胃论,功伟也!
脾胃健,气血足,升降复,阴阳和。
人体四季有序则病愈体康。
5
发表于 2012-4-7 10:03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   
学习学习
6
发表于 2012-5-1 00:46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是学术造诣甚深,需要我辈好好研究、学习。
7
发表于 2013-7-17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中原泥土


    高见
8
发表于 2017-7-1 14:5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都看不到大家的更新,是不是不能继续坚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