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习交流] 马耳他布鲁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布鲁菌属  布鲁菌属 (Brucella)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 有 6 个生物种(牛布鲁菌,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绵羊附睾布鲁菌,***鼠布鲁菌)、 19个生物型,使人致病的是前四个生物种,因最早由美国医师 David Bruce 首先分离出,故得名。 哺乳动物中牛、羊、猪等家畜最易感染,常引起母畜流产。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其染菌肉类、乳制品等可引起感染,称为 布鲁菌病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 (B.melitensis)、牛布鲁菌(B.abortus)和猪布鲁菌(B.suis),尤以羊布鲁菌最常见。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无鞭毛,无芽胞,光滑型菌株有荚膜。革兰染色经常着色不佳,吉姆染色呈紫色。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需5%~10%CO 2 。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 最适生长温度为 35 ℃~ 37 ℃,最适 pH 为 6.6 ~ 6.8 。 在血琼脂平板或肝浸液琼脂平板上, 37℃培养48h长出透明、无色、光滑型(S型)小菌落。血琼脂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能分解尿素和产生 H 2 S。根据产生H 2 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三种布鲁菌(表22-1)。
  抗原构造与分型 布鲁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A抗原和M抗原。三种布鲁菌所含的A抗原与M抗原量在比例上不同。用A血清与M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对三种布鲁菌有鉴别作用。牛布鲁菌A:M=20:1;羊布鲁菌A:M=1;20;而猪布鲁菌A:M=2:1。
  表 22-1 三种主要布鲁菌的特性与鉴别
  抵抗力 布鲁菌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min,湿热60℃10~20min,在普通浓度的来苏溶液中数分钟即被杀死。但其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中可生存4个月,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较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荚膜与侵袭酶 (透明质酸酶、过氧化氢酶等)有利于细菌通过完整皮肤、粘膜进入宿主体内,并在机体脏器内大量繁殖和快速扩散入血。此外布鲁菌引起的Ⅳ型超敏反应也能参与致病。
  (二)所致疾病
  布鲁菌感染家畜引起流产,畜病还可表现为睾丸,附睾,乳腺,子宫炎等。
  人类感染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粘膜和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受染。布鲁菌侵入机体后,即被吞噬细胞吞噬,因其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裂解而成为胞内寄生菌,并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当布鲁菌在淋巴结中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侵入血流,出现发热等菌血症症状。此后,布鲁菌随血流侵入肝、脾、淋巴结及骨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血液中的布鲁菌逐渐消失,体温也逐渐正常。细菌在新感染灶内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再度入血, 又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 。如此反复使患者呈现不规则的波浪状热型,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因布鲁菌为胞内寄生菌,抗菌药物及抗体等均不易进入细胞内,因此,本病较难根治,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感染布鲁菌后,患者布鲁菌素皮肤试验常呈阳性。因此认为布鲁菌的致病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
  (三)免疫性
  机体对布鲁菌的免疫 , 主要是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机体感染布鲁菌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 一般认为此免疫力为无菌免疫,随着病程的延续和机体免疫力的增强,体内的布鲁菌不断被杀灭,体内变成无菌免疫。即当体内有布鲁菌存在时,对再次感染有较强免疫力。 同时血液中也有抗体产生,发挥调理作用。此外感染布鲁菌也可引起Ⅳ型超敏反应,故病程中免疫保护和病理损伤往往交织存在。
  (四)传播途径
  隐性感染的动物可经乳汁,粪,尿等长期排菌。人类对布鲁菌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畜制品,经皮肤,粘膜,眼结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途径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急性期取血,慢性期取骨髓。将材料接种双相肝浸液培养基(一半为斜面,一半为液体)置37℃、5%~10%C0 2 环境中培养。大多在4~7d形成菌落,若30d时仍无菌生长可报告为阴性。可通过菌落特点、涂片染色镜检、CO 2 的要求、H 2 S产生、染料抑菌试验及玻片凝集等确定型别。
  病后 1周后,可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血清IgM抗体。抗体效价≧1:160~1:320为阳性。对慢性患者可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测IgG,一般以1:10为阳性诊断标准。将布鲁菌素0.1ml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24~48h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2cm者为阳性。若红肿在4~6h内消退者为假阳性。 皮试阳性可诊断慢性或曾患过布鲁菌病。
  四、防止原则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是三项主要的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以畜群为主。人群接种对象是牧场,屠宰场工作人员及有关职业的人群,如兽医等。用冻干减毒 104M株活疫苗作皮上划痕法接种,有效期约1年。
  急性期患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慢性期患者 除继续用抗生素治疗外, 可用特异性菌苗进行脱敏治疗。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dongyuet+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9-9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yhhzb


   
    有没有兴趣加入爱爱医管理团队,**爱医的主人,既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又能提高管理能力,结交人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