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资讯] 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患儿生存期与肿瘤切除程度相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专业组日前通过对国内最大一组颅内畸胎瘤患儿手术治疗的结果研究发现,未成熟畸胎瘤多呈侵袭性生长,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困难,综合治疗效果较差,但患儿生存期与肿瘤切除程度具有相关性;术前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专家建议,治疗该病最好的策略应是尽可能做到全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则能延长患儿生存期。

  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是来源于原始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者分化不良的3个胚层成分构成,约占生殖细胞肿瘤的1/3。由于此种肿瘤含有生殖细胞、胚胎癌或绒癌成分,患者极易发生脑脊液播散性转移,因而临床治疗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近年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专业组对儿童颅内畸胎瘤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完成64例手术。其中,对30名未成熟畸胎瘤患儿共行开颅手术34次,肿瘤全切除率达50%;术后有14例行单纯放疗,3例行单纯化疗,6例行放疗+化疗。经随访显示,患儿1年生存率为69%,2年生存率为60%,平均生存期为53个月。

  据该科张玉琪博士介绍,尽管颅内未成熟畸胎瘤预后效果差,但肿瘤切除程度对患儿生存期有积极影响,肿瘤全切除的患儿生存期明显长于肿瘤部分切除者。另外,肿瘤全切除的患者,术后也应辅以放疗。

  张玉琪说,术前影像学不能定性的患者,可先行检测血清和脑脊液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人绒毛膜**(β—HCG)等指标对未成熟畸胎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