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3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科] 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在分娩或剖宫产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运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36例,有效率达98%,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子宫切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略。
1.2 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
术中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以容积法、称重法为主,辅以面积法(敷料血染面积10cm×10cm为10ml血)。术中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为:手术后所有敷料、纱块、棉垫重减去术前所有前敷料、纱块、棉垫重量=失血量(1.05克=1ml),吸引瓶内的血量及术毕清理出的**流血量之总和。术后各组均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1.3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①经**或经腹腔**子宫,使用宫缩剂,静脉推注钙剂,**分娩后检查修复软产道裂伤和胎盘处理,剖宫产术中热盐水湿敷子宫等各种保守治疗无效;
②出血速度快,胎儿娩出后1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500ml;
③出血已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符合①,②或①,③均可诊断。
1.4手术方法
1.4.1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将子宫提出腹腔,向对侧牵拉,以暴露欲缝扎处,用大弯针,l号肠线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的稍下方,触摸子宫峡部两侧跳动的子宫动脉内侧2cm处,从前向后贯穿缝合,一般不要穿透子宫内膜层,然后再从子宫动静脉最外侧阔韧带无血管区由后向前穿过结扎,如为确保效果,可在其下lcm处再加扎第二道,但不能做8字缝合。
1.4.2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  首先将子宫托出腹腔,术者两手挤压子宫,估计B-lynch缝合技术潜在的成功机会,观察出血的情况,若出血明显减少,则缝合成功的可能较大。术者站病员右侧,用1-0可吸收线在子宫切口左侧下缘3cm距左侧子宫边缘3-4cm处进针入宫腔,在同侧子宫切口上缘3cm距左侧子宫边缘3-4cm处出针,拉出缝线,于子宫体中部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数针,深达肌层,缝线绕宫底子距宫角3-4cm处,在子宫后壁同法垂直褥式缝合数针,在子宫后壁与前壁子宫切口进针的对应部位进针由左向右水平缝合1针,出针后按照与左侧相同的缝合方法将缝线在子宫浆肌层垂直褥式缝合数针,其间绕宫底子距宫角3-4cm处,由子宫右侧切口上缘3cm距子宫右侧子宫边缘3-4cm处进针入宫腔,再由同侧切口下缘3cm出针。由助手对子宫逐渐加压,小心拉紧缝线后打结。使子宫呈纵向压缩。观察宫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子宫切口。
1.4.3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 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后子宫仍收缩乏力,继续出血则再行改良式B-lynch缝合。
1.5  疗效评定标准
①有效:子宫逐渐收缩,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
②无效:继续出血,子宫不收缩,生命体征恶化,尿量<30ml/h或无尿。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 表示,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出血原因 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55.67%)及胎盘因素(40.21%),其中前置胎盘占18.32%。
2.2 出血量及止血时间 56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病人,经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有30例有效,26例无效,再次行改良式B-lynch缝合后有效。其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小时和24小时**流血量,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表: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的对比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止血时间    术后2h**流血量    术后24h**流血量
(ml)          (min)           (ml)                  (ml)
子宫动脉结扎组                   30   1780±26.37    10±3.25      105.21±23.30          280.52±34.25
子宫动脉结扎+改良式B-lynch缝合 26   2150±34.25    13±2.58      123.34±25.62          290.36±26.37
P                                  <0.05         <0.05           >0.05                 >0.05
统计方法: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3近期并发症 全部产妇存活,无一例出现误缝或损伤输尿管、肠管、膀胱,无子宫缺血坏死、阔韧带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子宫切除。所有病例术后5天经腹部B超探测子宫复旧好,术后7天血性恶露减少,所有产妇均于产后7~l0天痊愈出院。两组近期并发症如贫血、失血性休克、术后病率和切口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术后随访情况 随访1月至2年,两组随访率为100%。随访的两组病例中,子宫动脉结扎组有1例在出院后14天发生异常**流血,经抗感染、促子宫收缩、止血治疗后,流血停止。子宫动脉结扎组有1例在术后6个月未行经而再次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其余病例子宫如期复旧,在剖宫产术后3~9个月间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经量与产前无差异。子宫动脉结扎+改良式B-lynch缝合组有2例在1年后再次妊娠到足月,***行二次剖宫产术。其他病例正在避孕。两组病例未发现有产褥感染、官腔粘连者,无一例发生希恩综合征。
3 .讨论
3.1 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原理 妊娠子宫血流的90%来自子宫脉,而宫缩乏力时出血主要由于宫体肌肉收缩无力,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后可以使子宫血流明显减少、流速减缓。同时因子官肌层缺血**子宫收缩而进一步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而持续止血。当其侧支循环建立时,出血部位已形成牢固血栓而持续止血。单纯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有报道其成功率为83% 。
3.2 B-lynch缝合术止血原理 B-Lynch缝合术是1993年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控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缝合方法,此方法除了通过纵向压迫使子宫处于被动收缩状态下以关闭血窦外,还因两条侧向绑带的压迫作用,阻止了部分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的分支由子宫侧缘向子宫中央的血流分布,所以取得了迅速止血的效果。止自B-Lynch缝合法问世以来,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实其对宫缩乏力等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效。
3.3 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式B-Lynch缝合止血原理
当发生顽固性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时,有时单纯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也可能无效,有报道其成功率只有83%。而子宫动脉结扎加子宫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二者结合具有协同作用。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立即减少子宫对肌层的血供;另一方面背带式缝合术利用机械力学使子宫处于纵向压缩状态,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关闭,出血停止,从而增强止血效果,使血窦关闭而止血。
3.3 临床应用有效性评价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11﹪,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约占70-80﹪。56例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经药物、**子宫、局部缝扎等治疗无效,先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30例有效,26例仍然出血,即再行子宫改良式B-lynch缝合后活动性出血完全停止,成功率达100%。避免了切除子宫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均于术后7~10天痊愈出院,随访结果也说明该手术对子宫复旧、月经恢复无影响,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说明此方法对产妇无不良影响。
3.4 前景展望 我们在B-lynch缝合术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将络制肠线改为进可吸收线,线质更好,有韧性,结扎打结可靠,原手术缝线由子宫下段前壁绕过宫底直达子宫下段后壁,缝线游离于子宫表面;我们于子宫前、后壁,宫底各缝1针,避免了缝线从子宫上滑脱及子宫收缩后形成线圈套入其他器官引起梗阻的可能。当缝合一次不能完全奏效时,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次或第三次的缝合。我院采用此方法后,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避免了切除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此手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且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因此,笔者认为可作为抢救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保守性手术措施之一。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15 23: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啊 !!
3# 板凳
发表于 2017-8-24 00:0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经常单位使用,这样结合起来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7-8-26 10: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啊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