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口甜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女患  42  口中自觉甜味,胃脘痞闷而稍痛近半月,并纳差,无力总想睡觉,经多处诊治乏效特来我处查验血糖正常,乃予中药。
   刻诊:体匀,健谈,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小便不黄,口甜并感口中有裹糊感,不渴,时有泛酸,舌红苔略干,脉略滑左关浮(右关好像还有点带细?)。
   辨为脾胃湿热。脾不升清为湿所困则口甜纳差无力想睡;便结苔干脉浮滑乃一派热象,而口不渴为湿热胶着;痞痛反酸为中焦湿热并有反侮肝木之势。故处:广藿香15  佩兰叶15  淡子芩15  川连片8  西滑石18  法半夏10  山栀子8   清防风12  粉甘草10 吴茱萸5  炒川朴15  台党参15  炒曲芽各15  瓜蒌仁15   云茯苓15      伍剂   
    复诊:除仍有口甜感及微微有点乏力外其余症均消失,食欲可大便已正常 ,  口不渴,舌红苔干,左脉稍细软无力,思虑湿热 已除但仍口甜不减,结合脉 象是否湿热兼有脾气阴两 虚,乃于上方稍事加工:广藿香15  佩兰叶15  淡子芩10  川连片5   粉甘草10  台党参15  云茯苓15      焦白术15   太子参12  焦山楂15   杭白芍10  炒薏仁25       伍剂   乃愈  。。。
       盖口中甜腻,多为湿热蕴脾,此证虽也概同如此,但显然不只于此,即首诊后湿热征象基本已除,但唯独主证口甜丝毫不减,这时我们就要想一想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再次二诊时结合脉象考虑可能湿热夹有气阴亏虚。其实这在首诊时气阴亏虚(至少有脾气虚)的症状可能就有了(纳差,无力总想睡觉),但这个症状一般我们只考虑到是湿热蕴脾困脾所致,但脾胃湿热夹杂脾的气阴两虚在治疗也存在矛盾,(利湿伤阴,补气阴又助湿热,很是头痛)但临床是这种状况比比皆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你们的经验,以做交流共同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广阔天空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5-28 10: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入微,临床上面对病人短暂的时间里要决策治疗方案并不简单,如果是我在一诊时可能会给予香砂六君汤;因为脾的不能升清,使水液的代偿失调之外同时亦使胃不能降浊(腹涨,便秘),所以核心治法首在健脾之运,次在理气之升降,再之祛湿。至于一诊左关浮,右关带细,考虑肝胆之气因中气之阻不能顺利升降,有木不疏土之迹象。
      个人看法,大家指正。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0 13:15 | 只看该作者
病人口甜,便不溏,胃口可,略有胃胀闷、嗳气。舌红,面萎黄。先用黄连、石膏下火。方以:砂仁、炒白术、薏苡、麦芽、厚朴、鸡内金、黄芪、预知子、苍术、蒲公英、枳壳、佩兰、梅花、白扁豆、党参、茯苓、山药。前后调整服药32付,仍口甜。
4
发表于 2013-10-12 16:43 | 只看该作者
?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