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62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临床带状疱疹的各种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0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辨证要点】
1.肝经火盛型“起红赤疱疹,疱壁紧张,焮红灼热,痛如针扎,后结干痂,口苦咽干,渴喜冷饮,烦躁易怒,大便干,舌红苔黄或燥,脉弦数。
2.脾经湿热型:起黄白水疱或大疱,疱壁松弛易于穿破,渗水糜烂,或见化脓,重者坏死结黑痂,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胖苔黄,脉濡缓滑。
3.肝郁气滞型:多见于老年人,疱疹消退后,仍见剧痛不止,苔薄白,脉弦细。
【临证治疗要点】
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有两个特点:一是局部皮损,二是剧烈且顽固性的疼痛。往往皮损消退后疼痛还仍长期存在。所以迅速、彻底地消除疼痛为治疗要点,**疗法对本证疗效可靠显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初期可有发热、乏力,发疹皮肤处潮红,感觉过敏、灼痛、继而出现许多豆大水疱,并沿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
1.       疱疹多发于肋间神经分布区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多为单侧。
2.       有的老年患者,在疱疹消退后,可遗留神经痛。
3.       本病应与水疱型湿疹、单纯性疱疹相鉴别。湿疹皮疹多形性,无一定好发部位,多对称分布,自觉巨痒;单纯性疱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不沿神经分布,自觉清度灼痒。
一、毫针疗法

1.【处方】阿是穴、曲池、公孙、外关、内廷、三阴交、阳陵泉。

方法:根据病变大小不同在周围选用4-10穴,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其余诸穴浅刺,泻法。留针20-30分钟,间断行针。
【功效】清热利湿,镇痛止痒。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风热湿毒,壅滞经脉,郁于皮肤,症见局部皮肤灼痛,或有恶寒发热,继之局部出现密集成簇的丘状疱疹,并逐渐变成大小不等的水疱,排列成带状,或兼见头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主治疾病】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也可用于荨麻疹、脓疱疮等病证。
【加减】若口干苦加上廉泉、丘墟;恶寒发热加合谷、风池。

【方义】本方取阿是穴围刺以疏通局部经气,以止痛;取手少阳络穴外关,以祛三焦之风热;泻足太阴三阴交及络穴公孙,清脾经之湿热;泻足少阳合穴阳陵泉以疏肝利胆。本方使风祛热清湿化痛除痒止,带状疱疹告愈。

2.【处方】 主穴:阿是穴、支沟、阳陵泉、曲池、相应阶段夹脊穴。配穴:腰以上病灶加外关、合谷;腰以下加三阴交、血海、太冲。

【操作】阿是穴是指在疱疹周围进行围刺,围刺即在皮肤损害四周离疱疹0.5-1寸处,针尖朝向疱疹区中心,呈15-25度角斜刺4-8针。其它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3.【主穴】夹脊。配穴:阳陵泉。

【治法】皮损在前额、颈部分别取同侧第2、3颈椎旁的夹脊穴;皮损在胸腹部取第9肋间神经对应的脊神经根部同侧夹脊穴,配阳陵泉,用28号毫针距后正中线旁0.5寸处直刺进针,针尖至椎板骨膜后,先行捻转,再行提插和捻转泻法,颈部手法宜轻,行针1分钟后出针;背部穴行针1-2分钟,留针20-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1次,疼痛控制后,隔日1次。
【疗效】本法治疗43例,治疗12日后,全部获得治愈。
【主穴】外关。【配穴】肝火久郁加肝俞;湿热内蕴加大椎。
【针法】直刺0.5-1寸,令局部酸胀后,留针15-20分钟,中间可间歇运针2-3次,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个疗程。
4.【处方】皮损区,心肝火热加患侧阳陵泉、太冲、曲泽;脾肺湿热加患侧足三里、曲池、健侧三阴交。

【方法】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先用30号1.5寸毫针在皮损边缘旁开0.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捻4次;其余穴位常规进针,得气后手法同上。留针40分钟,中间行针1次,起针时缓慢出针,摇大针孔。每日治疗1次,25岁以下者10次为1个疗程,26岁以上者15次为1个疗程。
【疗效】本法共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41例,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1例。
5.【处方】外关、阳陵泉。

【方法】常规进针,得气后施提插捻转泻法,强**,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再治疗1个疗程。【疗效】共治疗50例,经1-3个疗程,治愈45例,有效5例。
6.【处方】主穴:神道、至阳、大椎、身柱。配穴:肩髃、天井、外关、阳池、中渚、阳陵泉。

【方法】患者取坐位,穴区皮肤常规消毒,选用30号2-3寸毫针,主穴采用沿皮透刺,神道穴透向至阳穴,大椎穴透向身柱穴,在进针时针下发滞,皮下有穿透条索和结节样感觉;配穴选用30号1.5-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捻转泻法。主、配穴均留针2-4小时,每日1次,治好为止。本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60例,治愈97例,显效59例,好转4例。  
二、体针加穴位注射

【处方】体针选用皮损部,穴位注射三氮唑核苷注射液。

【方法】穴区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在皮损处边缘旁开0.5寸向皮损中心沿皮刺8针,行提插捻转之泻法约1分钟,快速出针。取三氮唑核苷注射液4ml,吸入5ml注射器内在曲池穴进针1.5cm,丘墟穴进针1cm,回抽无回血,每穴1ml,出针后按压片刻。每日治疗1次,10次后评定疗效。共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44例,治愈36例,有效7例,无效1例。

三、电针疗法

【主穴】夹脊

【治法】病变在头部者,用局部围刺法;病变在胸腰者,用局部围刺法;病变在胸腰者,用局部围刺法加针病变同侧夹脊穴。
【方法】术者用28号2寸长毫针在疱疹的前后左右进行围刺,针身通过病变中心部位达到对侧,围刺毕,逐一捻转诸针,用泻法,然后接电麻仪通电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疗效】本法治疗35例,痊愈26例,占74.29%;显效8例,占22.86%;进步1例,占2.85%。总有效率100%。

四、水针疗法

1.【处方】皮疹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外关、阳陵泉。

【操作】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加0.5%盐酸普鲁卡因8-10mL,取患侧夹脊穴3-5个,每次注药1-2mL,余药注入双侧外关或阳陵泉,此二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6次1疗程。  
五、梅花针法

【处方】皮疹周围与皮损部位相应夹脊穴。
【操作】用重叩刺法,至皮肤微微出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六、皮肤针加拔罐

1.【处方】皮损部。

【方法与疗效】用皮肤针叩打皮损局部,将疱疹打破,微出血,然后拔火罐,可拔出很多黄色液体及血液,再用消毒面球擦净,如疱疹面积很大,可分2-3次治疗。30例带状疱疹全部治愈,其中25例经1次治愈,5例疱疹面积大者经2次治愈。
2.【处方】皮损部。

【方法与疗效】皮损部及皮损带(皮损所在的神经阶段循行线)四周3-5cm范围内常规消毒,用皮肤针沿皮损带往返叩刺,先轻手法叩至皮肤发红,再用重手法叩至皮损局部的水疱破裂、局部出血,然后立即在皮损局部及叩刺区域内用闪火法拔罐;部位较小不足以着火罐者,可用抽气罐吸拔于局部。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面球擦去拔出的组织液及血液,再用酒精棉球涂擦局部即可。隔日治疗1次。19例,1次而愈者6例,2次而愈者10例,3次而愈者3例。

七、皮肤针加电火花

【处方】皮损部
【方法与疗效】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先用皮肤针叩刺皮损部,至局部发红,有少许渗液为度;然后将电离子治疗仪的针头轻触病损部位,用击穿力弱、火花大、表面破坏力大的长火,电压6-8V,瞬间产生3000℃左右的高温,使病变组织气化而消失,面积过大者,可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后再从下至上、从左至右逐步气化,使皮损表面形成一层薄的凝固层,不需再消毒。27例带状疱疹患者中,治疗1次均获痊愈,其中疼痛在1天内完全消失者24例,2天内完全消失者3例;病损部位的痂片一般在1周内完全脱落,无并发感染。

八、皮肤针、走罐加体针

【处方】大椎至中枢、神道透至阳。
【方法与疗效】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穴区皮肤常规消毒,首诊时取督脉大椎至中枢,先用梅花针自上而下重叩3便,使皮肤微出血,然后自上而下走罐,即先将火罐拔在大椎上,再向下慢慢推移至中枢穴,使出血量达5-10ml,火罐罐口应光滑,罐口四周用酒精棉球消毒。次日复诊时用26-28号2-3寸不锈钢毫**神道透至阳,得气后留针1小时,每10分钟捻针1次,泻法强**。除首诊外以后均用毫针透刺,每日治疗1次,治愈为止。本法治疗31例,全部治愈,其中3次治愈者6例,4-5次治愈者18例,6-8次治愈者7例。
九、耳针疗法

1. 【治法】术者右手持毫针1根,左手拇、食、中指抓住耳轮,在肺区以针柄按压,寻找敏感点肺穴,常规消毒后,用1-2寸的28号毫针对准双侧肺穴,垂直进针,以**破软骨为度,留针3-5分钟。再把100g赶紧墨汁和5g雄黄粉调和均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治疗1次。一般治疗1次后,痒痛减轻或消失。2次后疱疹逐渐吸收。
【疗效】采用耳针加墨汁调雄黄外搽治疗带状疱疹45例,其中痊愈(治疗1-2次疱疹吸收,痛痒消失)24例,显效(治疗3-4次)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
2.【处方】神门、肝、胆、肺、带状疱疹穴,若疼痛剧烈加交感,均为患侧。
【方法与疗效】而部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要向心性,呈30度角斜刺,进针要快,一般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15例患者均于2-5次后治愈。
十、灸法

1.【处方】疱疹局部

【操作】用点燃艾条在疱疹周围,做广泛性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该法能促进疱疹很快愈合。

2.[主穴]:阿是穴

【灸丸】念盈药条。
【治法】治疗用苏州针灸用品厂“念盈药条”,点燃后在病变部位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疗效】回旋灸法治疗带状疱疹120例,全部治愈,大部分于1-3日干涸、结痂、痊愈。少数于3-5日余。止痛效果以5分钟至24小时居多。
3.主穴:阿是穴

【灸丸】:艾条
【治疗】治疗于病变局部皮下采用本法,针尖斜向皮损中央,再用艾条灸患处(以皮损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局部如果糜烂面者涂紫药水。不用其它治法。
【疗效】治疗带状疱疹40例,全部治愈。平均4日。作者认为本法可缩短病程,且疼痛与炎症消失较快。
4.主穴:合谷、列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环跳、阳陵泉。
【灸丸】灯心草。
【治法】术者根据患病部位取患侧穴位,如属颜面部取合谷;属头顶部取列缺;属胸胁部取内关;属腹部取足三里;属**部取三阴交;属腰背部取委中;属臀部取环跳;属四肢取阳陵泉。
【方法】取灯心草长约3寸,一端蘸菜子油,点燃后,以灯心草油火迅速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每日1次。施灸部位可出现水疱,不必处理。
【疗效】采用灯心草灸八穴治疗带状疱疹52例,经治疗1-6次全部痊愈。一般治疗1-4日疼痛即炎症基本消失,2-5日水疱干涸结痂。
5.灯草灸

【处方】皮肤病损处。
【方法与疗效】用右手拇指捏住灯心草上1/3处,将其浸入麻油中约1mm,然后用软纸吸干多余的浮油,点燃后,迅速对准水疱中央猛一接触,发出清脆的“啪啪”爆碎声,火亦随之熄灭,即告成功,若无响声,可当即重复1次。水疱破裂处,可涂2%龙胆紫药水预防感染,多数患者次日疱疹颜色变暗,缩小,干退,疼痛减轻。如此不再灸之,否则可按原方法再灸1次。每日灸1次,最多3次。本法治疗50例,治愈40例,显效8例,无效2例。
6.药棉灸

1.【处方】皮损部。
【方法与疗效】充分暴露患部,把药棉拉成无洞薄片,越薄越好,将棉片覆盖于疱疹上,嘱患者不要移动,然后点燃棉绒一端,每日烧灸1次,一般烧灸1-2次。3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中,治愈297例,显效3例。
【治法】暴露患处,按病损区大小将薄棉片覆在疱疹上,点燃棉片一端即可。多数病例翌晨疱疹颜色变暗、缩小、平塌 ,疼痛减轻。【疗效】治疗23例,单纯疱疹7例,病程3-35日。用上法3-5日结痂脱落,1-4次可治愈。全部治愈。
7.药棉灸加京万红膏

【处方】皮损区。
【方法与疗效】令患者充分暴露皮损区,常规消毒后取消脱脂棉,做成均匀、不留洞眼、厚度约0.12-0.15mm、硬币样大小的棉片,覆盖于皮损上并略超过皮损缘,轻压之使棉片与疱疹紧密接触,点燃棉片低位缘,火焰由低向高处掠过。同样方法,逐个将所有疱疹施灸一遍,然后将京万红膏均匀涂敷于疱疹上,纱布覆盖,并固定之。一般疱疹施灸后即成褶皱缩小或干枯,疼痛明显减轻,多数患者第2天疱疹变暗、干燥、结痂,每日1次,最多3次即愈。施灸过程中患者除有轻微灼痛处无其他反应。本组42例急性期带状疱疹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1例复发及遗留神经痛现象。
十一、火针疗法

主穴:阿是穴

【治法】术者先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做局部消毒,取1.5寸毫针直径的平顶特制火针在酒精灯外火焰上烧红后,迅速刺入疱疹点上,并立即拔出,每个疱疹上点刺1针,治疗后涂以紫药水,也可不涂同样起效。
【疗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30例,经治疗1次后疼痛立即率半,次日疼痛全消,疱疹干涸结痂3-4日后痂退,仅遗有针尖大小瘢痕。半年后随访均无后遗症。
多头火针

【处方】皮损部位
【方法与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嘱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疱疹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范围稍大于皮损部位,将多头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至发白,沿皮损周边先点刺1周,每针间隔0.5cm左右,点刺深度为1分许,然后再点刺所有疱疹处,每针间隔0.5cm左右,术后不需左任何处理。每天治疗1次,至疱疹干瘪、结痂或脱屑,疼痛消失为止,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施术部位勿令沾水。本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4例,经1-3次治疗,全部治愈,其中,经1次治疗痊愈者10例,2次治疗痊愈者3例,3次治疗痊愈者1例。
火针加拔罐

【处方】皮损部。
【方法与治疗】病变部位行常规消毒后,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靠近患者,右手持针(使用特制钨锰合金针或普通25号毫针,针柄处用胶布缠绕以隔热)在火焰上烧至通红发亮时,迅速点刺每一个疱疹或红晕处,点刺深度3mm左右,在疱疹病灶的头尾两端可适当深刺5mm左右,点刺完毕后,选用适宜的火罐在所有点刺部位采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污血,再用75%酒精涂擦。每3日治疗1次,3次后统计疗效。3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而愈者26例,2次者8例,3次者2例。后2例均系耳后颈项部发病,针后无法拔罐者。
十二、三棱针加中药外敷

【处方】患病部位。中药:蜈蚣6条,全蝎36g,川黄连40g,雄黄40g,冰片10g。
【方法与疗效】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出病损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疱疹周围,以每隔1-2.5cm(视其病变部位面积而定)点刺出血为度。外敷中药需事先将蜈蚣、全蝎、川黄连分别焙干研末,然后用研臼加雄黄、冰片研成极细粉末,经紫外线照射后装瓶备用;用时取出适量粉末加香油调和外敷,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好。每日换药1-2次,结痂、症状消失后停用。本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01例,1周内治愈者98例,2周内治愈者3例。
十三、穴位贴敷疗法

1.雄梅散

【组成】雄黄15g,冰片9g。【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密装备用。【用法】先用温开水洗患处,然后取药粉适量,以冷开水调匀成膏,涂敷患处。如干痛或痒痛,用菜油调匀成膏,涂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用药3天。【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主治】蛇串疮,或痒疮疼痛等症。【疗效】效果显著。治疗数十例,轻者1次,重者2-5次即愈。
2.地榆紫草膏

【组成】地榆30g,紫草18g。【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匀成膏备用。【用法】取药膏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1次。【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治】:带状疱疹。【疗效】一般用药3-4即愈,效佳。
3.雄白散

【组成】雄黄、白芷个10g,面粉20g,食醋适量。【制法】将前2味药共研细末,入面粉和匀,以食醋调成糊状,备用。【用法】用药外敷患处,每日2-3次。【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疗效】治疗10例,均在24小时内控制症状,3-5天脱痂痊愈。
4.中华1号泥膏

【组成】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分。【制法】将五倍子与面粉炒熟放冷,然后与余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法】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大火煮熟。用本泥膏外敷病变部位,用白麻纸贴其上,再用胶布或布带固定之。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功用】清热、燥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疗效】治疗22例,全部治愈。见效快,止痛作用强。
5.解毒消肿酊

【组成】金银花10g,七叶一支花、雄黄各30g,儿茶、半边莲、白鲜皮各60g,蛇床子、白英各90g,75%乙醇1000ml。【制法】上药浸入乙醇中浸泡1周后,过虑装瓶备用。【用法】取纱布浸透药酊,湿敷患处,每日4次,6天为1个疗程。【功用】消肿止痛,祛湿止痒。【主治】带状疱疹。【疗效】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个疗程可愈。
6.黄花解毒膏

【组成】黄连30g,七叶一支花50g,雄黄60g,琥珀、明矾各90g,蜈蚣20g。【制法】先将蜈蚣放焙箱内烤黄,然后取上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混匀,装瓶备用。【用法】取药粉适量,用麻油调为糊状,将药糊涂在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1换,3-6天为1疗程。【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十四、紫外线疗法

【处方】皮损及疱疹局部

【方法与疗效】用水冷紫外线照射疱疹局部,照射时,紫外灯光距皮损外5-15cm,初次照射时间为15-20分钟,以后可视病情逐渐增加照射时间,最长可达30-45分钟/次,每日照射1次。本组60例全部治愈,照射4-5次而愈者33例,6-8次者24例,10次者3例。
如果中年以上人患带状疱疹,留下后遗疼痛的概率很大,概率虽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对后遗疼痛的治疗用针灸的放血疗法效果确切而满意,可在经络的起止点井穴用三菱针点刺出血十滴左右,配合局部梅花针扣刺加拔火罐.体质好者每天一次,差者隔2--3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方中大敦-隐白刺血疗法对急性期和后遗症期效果都很好。整理中对一患者进行大敦隐白放血,效果果然很好,5次完全治愈。
后遗症期围刺加辨证取穴法治疗,大部分1个疗程10天痊愈。
整理中,深感治疗方法神奇之多,有些书对该病治疗肯定,有些书疑虑多多,看得出作者临床经验不同,结果不同。
带状疱疹起泡出气用紫外线效果最佳,后遗神经痛用华佗夹脊穴深刺法疗效不错,取华佗夹脊穴当位处压痛点或是压之神经痛减轻的部位采用深刺法(1.5寸以上),采用提插补泄,当患者有向疼痛部位放射的感觉时留针40分以上。
2# 沙发
发表于 2009-5-15 06:11 | 只看该作者
在哪儿**来的?实用吗?
3# 板凳
发表于 2015-8-7 07: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楼主辛苦
4
发表于 2015-8-7 07: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5
发表于 2015-11-12 20: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楼主辛苦
6
发表于 2015-11-21 19: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好全面的资料
7
发表于 2016-4-4 20: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试试效果!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