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腰椎间盘突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老化以后,弹性降低,在某种因素下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被挤压出来,压迫**周围神经根血管,而出现痛麻等症,发病时腰部呈撕裂样剧痛,曲膝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或咳嗽,喷嚏,均可是疼痛加剧,并沿坐骨神经走行路线向腿部放射,明显受限病程较长的患者,下肢有放射痛合并麻木。患者中有85%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本病突出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变,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化,水分丢失,纤维环韧带弹性逐渐减低本身椎间盘组织缺乏血液{MOD},修复能力差,加上负重大,活动多,遇到外伤,积累性劳损,造成纤维环破裂。长期腰肌劳损,肌肉和韧带萎缩,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大,也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肝肾虚损,气滞血瘀,筋伤骨错,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瘴阻经络而发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误区
  
   腰部疼痛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占1/2,其中社会中有80%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而对诊治此病更不容忽视。临床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形成一些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治效果,请网友参考:
  
   1、椎间盘突出症目的重在有症状或症状,没有症状的突出去诊疗是错误的。临床中有一些腰痛的患者,其实是简单的腰部软组织疼痛,在查不清病因的情况下去做CT或MRL,而并不具备突出的体征,结果检查,提示有突出存在,这样就属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时间金钱的浪费;
   2、膨出与突出是不同概念,膨出是椎间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 而未破裂,突出则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物被挤出而产生症状,椎间盘膨出一般无须治疗,自行保健锻炼就可自愈。
   3、手术过多。椎间盘突出症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愈效果,只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或反复发作椎间盘脱出患者,才考虑手术治疗。有“突出”就“开刀”的做法不可取,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一做就好,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4、腰椎间盘突出同时伴有其他腰部疾病,只重突出,轻视其它腰疾,而往往其它疾病是引起突出的关键所在,也是突出反复发作的原因,临床中要全面细致检查彻底诊断病情,方可药到病除。综合诊断,捷精治疗,使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原因复杂,长期以来我们对腰椎突出如何产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是退变,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损伤,这两种基本包括椎间盘突出如何产生的原因,损伤占主要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损伤长期导致退变,而退变长期又容易引起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腰部活动负重最多,有些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姿势和**不正确,就很容易引起腰部损伤。长期经常反复的损伤和劳损就容
  
  易引起椎间盘的损伤。椎间盘组织没有血液{MOD},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20岁以后身体发育成熟,椎间盘逐渐开始退变,30岁后更为明显,退变以纤维环为重点,它是造成突出症的主要矛盾。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髓核软骨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若三者同时发生,则发病率少;若三者退变不协调,则临床中就会多次发病。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纤维环破裂,髓核借于椎体之间的压力而突出,但轻微的突出多可自然修复,因为人体的本身具有使其自然修复和代偿的能力,纤维环破裂本身不能修复,只能靠椎体的松质骨和硬脊膜外血管不断向纤维的破损处生长,填充间隙形成肉芽,肉芽可变成纤维组织封闭破损处,长期髓核内的肉芽纤维组织不断增加,液体成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髓核变干,自身对变形的抵抗能力也增大,减轻了对纤维环的负担,这也是老年人发病率少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有90%以上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因为这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快,最容易突出。突出方位各不一样,这取决于退变程度和力作用点因素,一般患者后侧方突出最为常见,引起多足单侧神经压迫症状,这是因为后纵韧带中线部分较厚,两侧相对较薄,易损伤破裂。椎间盘破裂病理可分为凸出形(膨出)、破裂型(突出)、游离型(脱出)。凸出形是因为椎间盘受内外因素影响压力增大,椎间隙变小,纤维环未破裂,髓核向外挤出而膨隆(轻型);破裂形是因纤维已损
  
  琥珀膏、腰痛舒等药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我们运用琥珀膏外贴,它能把有效药物,渗入病灶部位8-10厘米,能彻底改变腰部长期积累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粘连,萎缩,恢复韧带弹性,放松腰部肌肉,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利用负压原理回纳突出物,同时配合口服腰痛舒胶囊 ,强效补肝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有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神经根炎性水肿吸收,修复损伤神经和纤维环。软化骨刺和韧带钙化,从内部调理扶正固本,并坚持长期保健康复锻炼,达到愈后不服发目的。
    腰椎骨质增生又称肥大型脊椎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中医认为本病是肝肾虚损,不能化精生髓充胃,生血养筋,致使胃本身发生退变,筋发生痉挛,外因与腰部过渡活动、老损、外伤感受风寒等有关,早期症状为腰部僵硬和酸痛,不能久坐。症状在清晨时加重,起床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度后,疲劳后又加重,有疼痛可向臀部、大腿放时,阴雨天加重。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狭窄症是指任何因素造成椎管内空间变小,椎间孔及神经根管结构狭窄,引起压迫神经系列症状,其典型的特征是“间歇性跛行”,所谓跛行就是步行一段路程以后出现临床症状,需休息或下蹲片刻,才能行走,反复出现间断性行走,而弯腰骑自行车无症状或减轻,坐骨神经痛不典型。多发病于30-60岁男性,CT、磁共振检查对本症有明显的诊断意义。
   根据病因,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椎管本身先天性或发育因素使椎管变窄;继发性大多由腰椎退行改变引起 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均可是椎管变小导致脊神经、马尾神经受迫产生症状。用琥珀膏、腰痛舒配合使用一般患者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腰椎增生、椎间盘突出怎样锻炼
  
   (1)站位,两足并齐,以意引丹田气至双手劳宫穴。两手掌推压肾俞穴、臀部外侧、臀部后侧、大腿后侧部、小腿后方,同时弯腰呼气,恢复原站位姿势,吸气。反复8次。
   (2)站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片刻。以意引气到双气劳宫穴,两手掌握托住腰部两侧肾俞穴,向左右各。晃8次。然后头部与背部均后仰过伸,两眼向上望天,两手向前压腰使腰部尽量后伸,同时吸气,渐渐恢复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同时呼气。重复9次。
   (3)站位,意守丹田片刻。两腿缓缓下蹲。同时两手握拳伸直缓缓向前抬起,下蹲时以两膝完全屈曲为度,两上肢高度与肩平,同时呼气,以意引丹田气沿督脉上行至百合穴。然后徐徐站立复原,同时吸气,以意引气从百会穴下降至丹田。重复9次。
   (4)仰卧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后双手置于体侧,尽量屈髋,屈膝,踝背伸,同时呼气。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同时吸气,丹田气沿下肢膀胱经下行至足底。反复9次,最后引气回丹田。
   (5)俯卧位,双手撑床,将头抬起,用手支撑上半身,慢慢抬起,使头尽量后伸使胸挺起,作用的支点在腰部,同时吸气,恢复卧位,同时呼气。反复6次。
   (6)俯卧位,两手后伸,以腹部为支点,使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成反弓状,同时呼气。然后复原,同时呼气。反复9次。
   (7)倒行疗法:选择一条平坦、行人少、空气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后倒着行走。每次约2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双手叉腰眼睛向后看坚持倒行锻炼,能使腰部肌肉的血循环加快,改善腰部肌肉的营养{MO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的有效方法。
   (8)悬挂疗法:双手抓住架在一定高度的单杠,高度要求能踮起脚,而使人悬挂即可。每天悬挂10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悬挂,腰部紧张的肌肉可以得到放松,达到治疗腰背痛的目的,睡眠以低枕头、硬板床为宜,有利放松肌肉紧张减少腰背肌劳损的机会。
2# 沙发
发表于 2010-7-17 18:2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