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09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膏药]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主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阅:682)  
  张从正是宋金时代的著名医家,其治法宗其师刘守真,但又有很大的创新。与当时的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常在一起探讨医学,讲论医理。传世的著作有《儒门事亲》。他医术高超,常能对一些疑难病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连当时从医的人们都对他的治疗方法感到玄妙莫测,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神医”。人称他“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提出“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创立“汗、吐、下”攻病三法,他认为一切病因都是邪气所引起的。是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不但在用药方面有独到的见地,在经络针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是高手。但他性情很孤傲,有时他的本领连他的好朋友都不知道。

有一次,他与好友魏寿之一起进入一家饭馆用餐,饮酒正至高兴时,看到一个男子得了一个肿瘤,正好长在眼睛上面的内眼角处,颜色象李子一样灰紫,向下垂着,把眼睛遮住了看不到外面的东西。张从正就对魏寿之说:用不着等到饭煮熟了我就可以把这个瘤子去掉,你信不信?魏当然不会相信。张公看他不信就说:那我就取给你看。就对病人说了要为他治病,病人有些半信半疑,说:人们都不敢割,怕伤到眼睛,你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吗?张公说:我不用刀,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那个人一想,反正一直治疗不好,不如就试试吧,病急乱投医嘛。张公令他侧卧在一床上,刺乳中出了很多血,在瘤上也用**了几下,先令病人用手揉眼睛,出了很多象雀粪一样的东西,一会儿瘤子就消失了,走出了房间。魏寿之大惊,说:你这个本事怎么我一点也不知道呀?张公说:我有的本事怎么可以都让别人知道呢?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48pm   回复此发言   
  
--------------------------------------------------------------------------------


1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韩贻丰针术通神愈顽疾
有不少的疾病并不是因为不能治疗,而是因为有不少好的治疗时机被病人自己错过了。一方面,是出于对医生医疗技术的怀疑,另一方面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法不理解或者有所担心。因此,就把治愈的机会丧失了。这些患者中,大部分往往是一些医疗条件比较好的人。因为他们选择医生的机会多,所以,总是想选择一种没有痛苦安全速效并且没有副作用的万全的办法。

其实,这样的办法到哪里去找呢?因此就会错过。这种事情古今都有很多。韩贻丰是一个县令,他对于针灸很精通,从政之余往往为别人看看病,在当时很有医名。清代名医魏之秀在其著的《续名医类案》中多次提到他从医的事迹。他曾经为当时的司空徐元正治病,当时徐的症状很重,满面浮肿,口角流涎不止,说不出话,双腿沉重得不能迈步。韩为之诊脉后说:你这种病非得用针灸治疗不可。于是就让他的孩子来拿来蜡烛,举手欲身其顶门上用针治疗,徐公及其儿子、孙子们都很担心害怕,说:这里怎么可以用针和灸来治疗呢,一定会很痛苦吧。韩贻丰因为是经验丰富,就坚持要为之治疗,但是终究没有同意分的意见,就很遗憾地离开了病人。住了不久,徐公家人从其它途径闻知韩公医术精湛,针术通神,自己也知道用别的方法是没有用处的,于是就又一次去邀请他为自己治疗。韩公给他的百会,神庭,肾门,环跳,风市,三里,涌泉等穴位其针了二十一针,没有针灸时,病人还以为不知道会有多痛苦呢,及**完后,感到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连声赞叹,认为是最好的效果了。周身的疾病,好象一下子都突然消失了。如果患者及其家属不能第二次去请韩公为之治疗的话,恐怕永远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医生,并且,徐司空的余生也只能在病榻上度过了。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1pm   回复此发言   
  
--------------------------------------------------------------------------------


2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针术至简愈大病
很多的人认为针灸只能治一些小病,对大病不会有效的。这种疑问,不是今天才的,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即四百多年前的1580年,就有人怀疑过。甚至包括当时的一些所谓的“名医”。

杨继洲在其《针灸大成》中记载有这样一则医案,读后颇耐人寻味。当时的工部侍郎许鸿宇,患腿痛的毛病,日夜痛得不能停止,已经卧床有一个多月了。当时他手下有一官吏与杨继洲关系很好,就推荐杨为其诊治。由于工部侍郎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集结了不少为其治病的名医,这些医生全都阻止让杨为其针灸,认为这么重的疾病针灸是不可能获效的。就连许鸿宇自己也怀疑地问:两条腿从髋到脚,无处不痛,一二根针就能治好了吗?杨公于是就告诉了他有关针灸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案及道理。许还算是个很知情达理并且容易接受新观念的人。就同意了针灸治疗的方案。杨继洲于是就从其环跳和绝骨二穴上各刺一针,两腿之痛应针而止。没用十天,就能到工部去工作了。当时人们都很吃惊。其实,如果明白针灸的原理,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2pm   回复此发言   
  
--------------------------------------------------------------------------------


3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请先生注明出处为盼。、  
   
   
  作者: dmydxyaf     2005/12/07 04:52pm   回复此发言   
  
--------------------------------------------------------------------------------


4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杨继洲是明代的针灸名医,也是针灸名著《针灸大成》的作者。嘉靖四十年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得了瘫痪的病,不能行动,当时有一医生叫何鹤松的,治疗了很久还没有治愈,于是,这个官员就请杨继洲去为之治疗,杨看了病后说:这种病一针就可以治得你能走路。当时在场的人都没有一个相信的,于是杨就在环跳穴上为他扎了一针,果然当时就能走路了,何医生当时就羞愧地离开了。

数年后,这位官员旧病复发,又来请杨去看病,但是当时杨担任嘉靖皇帝侍医,还兼太医院的官职,可以想象得出其平时的工作一定是很忙碌的,并且这种工作也不是说出来就出来的。所以就没有按说的时间前往治疗,这样就受到何姓医生的挑拨,使这位官员对杨继洲恨之入骨。现在来看,幸亏他当时名声大,并且是为皇上治病的御医,如果情况不中如此,是为百姓看病,而耽误了给这位官员看病,后果恐怕就难以预料了,说不定杨继洲也会象扁鹊、华佗一样,为人所害,我们今天也就没有运气能看到象《针灸大成》这样的著作了。所以,作为一个好医生,不仅要精医术,还得学会处理杂事。既不能耽误病人的病情,又不能给同行太没有面子。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2pm   回复此发言   
  
--------------------------------------------------------------------------------


5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凡治上焦,譬犹鸟集高巅,射而取之。”这是《名医类案》中介绍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治疗疾病时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当时,有一年近七十的官员患病,正值春间,病人面目紫红,象饮醉酒一样,痰粘稠,时时眩晕,如浮在风云中一样,又眼视物不明。李东垣诊后认为是下寒上热症,想用寒凉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考虑到病人年高体弱,怕出问题,就想起学医时老师张元素对他说过的话:上焦的疾病,就象群鸟聚集在山顶上一样,要用射箭的方法才能取到。于是,他就在病人的头部前边两眉处用三棱针点刺二十余下,放出一些血。片刻,病人就觉得头目清爽,一点痛苦都没有了,并且从此以后再没有发作过。可见,人毕竟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的道理也是人体的道理,如果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难题,而在以往的经验中,从医学资料中,从老师教诲中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或许能从自然界的原理中,从自然现象中,从自然规律中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故,为医者贵在变通,不能墨守成规,执一漏万。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3pm   回复此发言   
  
--------------------------------------------------------------------------------


6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唐高宗患头晕的毛病,发作时眼睛看不见东西,当时的侍医张文仲和秦鸣鹤讨论病情后上奏说:这种病是属于头风导致的气血上逆,需要在头上点刺出血后才能治愈。当时,高宗皇帝很宠幸武则天,所以武则天也很专横,听了二位医生的话后,大发脾气,说:皇帝的身体怎么能用来放血呢?说这种话的人应该拉出去斩了。二位医生听了后很害怕,就立即跪下来向高宗皇帝请求。高宗皇帝还算是一个相对开明的君主,说:这是医生们议论疾病,怎么能算是有罪呢?何况我头晕得实在不行了,不妨让他们一试。于是,秦医生就在其头部刺了一针,放出几滴血。刚刺第二针时,就听到高宗皇帝说:我的眼睛已经能看到东西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武则天就从后面的帘中反复拜谢说:这真是上天赐给我们这么好的医生啊。于是就重重地赏赐了二位医生。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的秦鸣鹤和张文仲不能即刻把皇帝的病看好或者说一直没有把皇帝的病看好的话,他们的命运就很难说会怎么样了。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3pm   回复此发言   
  
--------------------------------------------------------------------------------


7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唐代的甄权是一位当时很有名的医生,他晚年曾被唐太宗赐为朝散大夫,其针灸更是出神入化,曾著有《明堂人形图》、《针方》等著作。在《旧唐书》中曾有过对他针术的记载:鲁州刺史患肩周炎后,手臂痛得不能拉弓射箭,很多医生都诊视过了都没有好的办法,后来就请甄权来给他治疗。甄权看后说:你将弓箭指向箭靶,我只扎一针你就可以射箭了。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相信这会是真的,半信半疑地按他说得做了。甄权只取肩井一穴,就使鲁州刺史应手而愈,将箭射出去了。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4pm   回复此发言   
  
--------------------------------------------------------------------------------


8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被称为“药王”的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临床上针药并重。但他起初并不在意针灸的作用。后来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的妙处后才开始重视,宋.高保衡称他:“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之良乎,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可见他对孙思邈的这种学术思想评价之高。

孙是当时德高望重的医界先辈,有人送给他看当时的一位名家甄权著的《名堂人形图》,他当时对于针灸及经络并不是很精通,所以也就对这本书不当回事。当时有深州的刺史成君卓突然得了急性的咽喉炎,颈部肿大得很严重,喉中闭塞,连水都不能饮下已经三天了,就告诉孙思邈,孙想用药物已经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因为饮水都进不去,所以就请甄权来为之治疗,当时甄权就在成君卓的右手次指端的商阳穴上刺了一针,约有吃顿饭的时间,气息已经通畅了,第二天饮食谈吐一如正常时那样。可见针灸及经络学说之神奇了。孙在其一百岁后曾感慨地说:“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究经方,推究孔穴,所疑更多矣。”

从这段话里,一方面可以看到经络学说的博大精深,而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孙思邈作为一代名医,皓首穷经的精神不愧为医界千古楷模。另外还能看出他作为一代医家的博大胸怀,自己用药物没有什么好方法,而能够推荐位在自己的盛名之下的甄权去为患者治疗,正与他自己在《大医精诚》里说得一样:不作“功夫形迹之心”,不考虑个人名誉得失。真可谓名符其实的“苍生大医”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医务工作者们仿效吗?!


   
   
  作者: 灵异怪医     2005/12/07 04:54pm   回复此发言   
  
--------------------------------------------------------------------------------


9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郭玉是汉代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名医,据范晔《后汉书》中记载,他在针灸和脉象方面是非常有成就的。学医的过程也很离奇,他的针灸渊源可以追溯到涪翁____一位在涪水河边上钓鱼的神秘老人,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个老人的名字及其它的形迹,只以“涪翁”来称呼他。此老在世间觅食谋生,见到有病的人,就用针石为之治疗,总是随即起到神奇的疗效。他把医术传给了程高,而郭玉就是程高的**。由于郭玉的医术高明,汉和帝时,他在宫廷里担任太医丞的官职,汉和帝感觉他的医术高明,有时故意开玩笑为难他,有一次让后宫里手腕长得柔美的太监混杂在宫女里面用帷帐隔着让他摸脉诊病,摸完一左一右两只手后,郭玉说:分明是性别不同的两个人的脉象。不象是一个人脉呀。其诊脉的神奇程度竟到了这种地步。

他最重要的是在针灸上的造诣,更是高明,治病往往应针而愈。他在治病过程中为穷苦百姓治疗往往一针即愈,但是当给一些达官显贵治疗时效果却没有这么理想。所以,当人们总结出这种规律后,一些地位高的富贵人找他看病时往往都换上破旧的衣服,以期望得到好的疗效。有一次汉和帝就拿这个问题来问他是什么原因,郭玉回答说:所谓“医”这个字,其中有“意”的意思。医生要随着患者经脉气血的变化而施用技术来调整疾病,不能有半点分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失误。而那些贵人们,让我看病时,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我,我内心就会有恐惧感,对于给他们治疗,有四个难处:

一是他们自作主张不信任我;

二是生活没有规律,又不听医生的告诫,故病不易好;

三是养尊处优,身体不强壮;

四是好逸恶劳。

所以,在看病时,自己的内心会有惶恐畏惧的心情,谨小慎微的心情,这些心情就干扰了用针治疗时对于疾病的感觉了。怎么能有理想的疗效呢?由于郭玉善于保护自己,最后直到去世前还在担任太医丞的官职。所以,有时为医者在行医时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看病时总是考虑对方官职地位等因素,总是考虑用药万一有点副作用怎么办,总是考虑为达官显贵看病要用一些名贵药,那么看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转自《中国中医药***》
灵异怪医———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袖里乾坤 + 1 请继续努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1-8 00:38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这几个病案都蛮有意思的
3# 板凳
发表于 2009-1-8 10:29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很不错的医案。
4
发表于 2009-1-8 10:42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恩,不错,谢谢楼主
5
发表于 2009-1-8 14:14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有意思,深思
6
发表于 2009-1-8 20:37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医案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共享
7
发表于 2009-2-6 22:14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谢谢楼主共享:victory:
8
发表于 2011-9-1 12:24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本帖最后由 纤纤擢素手 于 2011-9-5 12:31 编辑

张从正(1156年-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金朝著名医家。

自幼喜读书,经史百家无不涉猎,性格豪放,不拘细节,世代从医,对医学造诣尤深,精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继承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兴定年间为太医,但不久辞退。张先生是金元四大家的“攻下派”,所用的方子为“汗、吐、下”三法,故称之为攻下派,传麻知几、常仲明、张伯全等人。所谓的“汗、吐、下”三法,并非单纯的发汗、呕吐、泄下三种具体治法,而是三种祛邪外出的途径。
他主张“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有时运用心理治疗法。著有《张氏经验方》、《伤寒心镜》、《儒门事亲》等书,仅《儒门事亲》十五卷传世。
9
发表于 2011-9-1 12:43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谢谢楼主共享,有意思.
10
发表于 2011-9-1 14:12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这些医案蛮有意思的!
11
发表于 2011-9-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张从正用“吐法”治病的由来(转)


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擅长于汗、吐、下三法治病,并以此著称于世,被后世所仰效。说起其“吐法”的创立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张从正有位邻居名叫何老大,因家事与妻王氏大吵了一架,王氏一气之下患了疯癫症,何老大请张从正诊治。张从正望闻问切之后,仍不得要领,便对何老大说:“何大哥,小弟才疏学浅,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为嫂子治病,还是另请高明吧!”
  何老大一听张从正这样的大名医也无良方,只好长叹一声:“张先生也无法,必是绝症无疑也!”
  再说王氏病重,犹如江河日下,发作时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牙关紧闭,不管陡坡、泥坑、水池皆倒地打滚。恰好这一年天旱数月,颗粒无收。何老大为了全家生计,整日奔忙在外,无法陪伴妻子。有一日,王氏疯疯癫癫地爬上山,渴了掬泉水喝,饿了食山中野草。谁知王氏吃了些野草后,呕吐不停,呕出了一些白、黄、黑三色痰。过了几天,王氏竟恢复了健康。
  王氏病愈的消息传到张从正耳中,他亲自到何家问王氏吃了哪位名医的药。王氏就把他带到山上,告诉他吃的野草。张从正拔起野草一瞧,说:“这不是山葱吗?这草有毒,牛羊吃了会胀死呀!怎么就治好了病呢?”回家便翻阅大量书籍,发现《本草周经》上记载:“山葱大吐上膈风涎。”他心中顿悟:“原来它是治痰的妙药。王氏因痰迷心窍才成癫症,这一吐把痰去了,不就开了心窍么!”
  “山葱”药书上叫“藜芦”。张从正从此常用藜芦涌吐治病。久之,吐法独成治疗一法而传于后世。
12
发表于 2011-9-4 12:12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医案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共享
13
发表于 2011-9-22 12:04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张从正与刺血疗法
金元时期,随着医学争鸣之风的兴起,刺血疗法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虽不专攻针灸,但对刺血疗法的运用颇有心得。据《儒门事亲》记载,张从正曾身患目疾,或肿或翳,休止无时。后用铍针**攒竹、丝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约两升许,三日后平复如故,从此张从正对刺血疗法不仅在理论上潜心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刺络放血诊疗方法。张从正认为刺血不仅可发汗,而且可以补虚。在治疗时,不仅刺血部位多,**次数多,而且出血量大。他在《儒门事亲》中记述的**医案凡 30 余例,几乎都是刺血疗法的验例。
14
发表于 2011-9-22 14:48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楼主还有版主,帖子标题中的洒酣应该是酒酣吧,少一道可不是玩的哦,我们这是专业***,呵呵
15
发表于 2011-9-22 15:27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张公令他侧卧在一床上,刺乳中出了很多血,在瘤上也用**了几下,先令病人用手揉眼睛,出了很多象雀粪一样的东西,一会儿瘤子就消失了


出了很多像雀粪的会是什么瘤子?脂肪囊肿罢了。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0朵
16
发表于 2011-9-23 22:07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医案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共享
17
发表于 2011-9-24 21:34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看后觉得非常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18
发表于 2011-9-27 11:17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回复 17# 舞度会所


    说明看帖没看到尾巴。我已经点破,张从正扎破的和挤出来的就是脂肪囊肿,现在哪个医生也会扎。否则哪来的雀粪样物资?
19
发表于 2012-9-1 16:05 | 只看该作者

张从正洒酣露绝技

医案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